APP下载

镜观·镜语

2023-03-16黄臻

摄影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泸定县升国旗赫哲族

黄臻

2023年1月11日,在抚远市东湖,赫哲族群众在进行冬捕。春节临近,在赫哲族聚居区之一的黑龙江省抚远市,一些赫哲族群众开展冰湖冬捕、雪地“顶杠”“鱼王角力”等活动,展现赫哲族的传统民俗。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机型:尼康D5,镜头:AF-S尼克尔70-200mmf/2.8G,焦距:140mm,ISO:320,光圈:f/3.5,快门速度:1/250秒。

镜观

2023年1月11日一早,在“华夏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进行“走寒极”报道的我,得知当天上午会有赫哲族群众在东湖上捕鱼,第一时间赴往现场。

当天最高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但辽阔的东湖冰面上正刮着六七级的大风,人一下车就被风打透了。

鱼把头已经准备起网,我急忙顶风去拍摄。现场令人震撼:如刀的寒风之下,他们光着手起网摘鱼,换人的间歇还会到水中洗下手,而我戴着厚厚手套的手已经冻僵。

随着网被拉起,鱼一条条被扔到冰洞对面的冰面上,几秒钟后就冻成了“冰棍”。为了选取前景,表现起网摘鱼,我在他们对面趴到了冰上仰拍。鱼把头把一条条摘下的鱼扔到我镜头一侧,一条鱼仿佛飞跃而起的画面“跃然而出”,不断连拍的我知道“撞上”了这张飞鱼照。

耐住心、俯下身、忍住冷,再加上些运气,有意思的照片才会被“撞到”。

镜语

隆冬时节

“华夏东极”抚远

太阳低过眉梢

寒意浓浓

“守望太阳的民族”赫哲人

冬捕文化源远流长

冰湖上朔風猎猎

吹不走热腾腾的欢喜

一钎下,万冰出

唤出对美味原始的渴望

捕获跳跃的生命力

时间的网温柔回收

我们仰视这来往的岁月

面对磨难

从不低头

2023年1月1日,正在藏北高原无人区驻训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在雪山脚下组织官兵使用无人机举行升国旗仪式。新华社发(张诗宏摄)

机型:大疆无人机,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0秒。

镜观

2023年1月1日,天刚刚亮,此时屋外的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不一会儿,太阳就爬上了远处的山头,给寒冷的河谷和在这里驻训的官兵带来了一丝丝暖意。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们要在这里的雪山下组织升国旗仪式。大家一大早就开始整理着装,想要以最好的状态参加升国旗仪式,迎接新年到来。

“要在这里组织升国旗仪式”的想法开始于好几天前,刚提出时大家都犯了难,因为这里是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喀喇昆仑高原无人区,海拔达到4500多米,长年冰封雪裹,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不要说升国旗,就连像样的国旗杆都找不到。大家另辟蹊径,有了很多新想法:比如找一个小山包,用手递国旗;还有在高处把国旗挂起来,大家一起唱国歌;最后无人机排的战士们想到将国旗悬挂在无人机下方,使用无人机升国旗,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想法成熟后,大家就迅速行动起来了。考虑到无人机起飞时旋翼造成的风力比较大,国旗太大容易卷入桨叶,发生飞行事故,最后他们确定使用4号国旗,并将国旗的上边沿用一根塑料管作支撑,固定在无人机下方。做好一切准备后,我们激动地期待着升国旗这一刻到来。

一大早飞手就调试好了无人机。我们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官兵在雪山下整齐列队,军容严整,在晨曦下显得格外挺拔,在大家心中这无疑是最神圣的时刻。当野战影音箱里的伴奏响起,随着指挥员下达“敬礼”的口令,官兵们向国旗行举手礼,一起唱响国歌,看着国旗在雪山和蓝天之间缓缓升起,心情激动不已,那抹中国红变得格外鲜艳。就在无人机带着国旗刚刚飞过雪山顶,进入蓝天的那一刻,我按下了快门。此刻,茫茫的雪山、无垠的长空和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此刻,我们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到了,因为一起升起的不仅仅是国旗,更是我们坚定崇高的信仰。在这荒原之上,从来都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我们冒着严寒开展军事训练,顶着狂风加固帐篷,因为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大家嘴唇发紫,指甲翘边,脸也时常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但我们从来没有叫苦叫累,因为我们心里知道,脚下的土地就是家,扎根高原,我们就是在守护家人。

镜语

从喀喇昆仑到万里长城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从西北边陲到首都北京

天空蔚蓝如洗,红星闪耀神州

万里无人区

官兵驻守战位,庄严敬礼

八达岭长城

人们攀登,迎接新年

一腔热血,万丈豪情

他们是坚韧不拔的军人

如青松般挺拔,向国旗致敬

因为,祖国在这里,母亲在这里

他们用生命护卫大好河山

不让国土丢失一寸

年轻的士兵,怀着对母亲的深爱

向祖国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他们用血肉筑就长城

我们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2022年11月1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澄溪桥村稻田,学生体验收割水稻。秋收时节,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寺坪中学在农田开展“田间课堂”活动,学生们体验收割水稻、观看农机作业,学习粮食相关知识,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机型:尼康D5,镜头:AF-S尼克尔70-200mmf/2.8,焦距:102mm,ISO:200,光圈:f/2.8,快门速度:1/4000秒。

镜观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湖南产粮大县桃源县再次迎来谷物丰收。

"双减"政策落地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劳动课堂开设在校园外,让孩子们更好地贴近自然、贴近生活。

作为记者,秋收场面看到过很多次,但是一群学生在田里上课,举着镰刀收割水稻还是第一次见:孩子们在老师和农户的带领下,在稻田中学习农业知识,他们或挥舞镰刀,或忙于装运,或观摩农机劳作。

在拍摄过程中,我留意到一个小女孩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拿着刚割下的水稻,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稻田里劳作。“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我想不仅是学业负担的减轻,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美好的少年时光,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丰收的喜悦,在劳动中得到快乐的成长。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无论乡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在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的课程。

镜语

“稻飘香、黍金黄、豆荚鼓、谷满

仓……最是丰收悦人心”

学生们走出课堂,俯身田间地头

呼吸泥土的清香

万物不再停留在书本文字的描绘中

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那一片金黄

翘首以待孩子们的到来

乡村的朴实,田野的无畏

生命的素朴与真实

来到田间的孩子,收割水稻

观看农机作业,学习农业知识……

沉浸式课堂

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快乐

更多是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

回到自然里

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諦

那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金黄的稻穗,灿烂的笑靥

鲜活的体验,纯真的乐趣

大地会记得孩子们每一次约定

更多这样的课堂

正召唤孩子们来收获成长

2022年9月6日,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抱着一名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疏散出来的2个月大的婴儿。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机型:佳能EOSR3,镜头:RF70-200mmF2.8,焦距:187mm,ISO:800,光圈:f/3.5,快门速度:1/320秒。

镜观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和其他同事从成都出发赶往泸定县。

拍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年轻的消防员怀抱一名刚疏散出来的婴孩,也注意到他臂章上“汶川”二字。

采访了解到,他是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怀抱的孩子2个月大,由村民们轮流抱下山,消防队员一路护送,现由泸定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照料。

孩子的爸爸也是一名消防员,地震发生时正在外地执勤。

母亲在地震中受重伤,已及时转运到泸定县人民医院救治。

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自立刚读一年级,家里房屋倒塌,在解放军和消防员的帮助下渡过难关。他记得最清楚的是直升机从天上抛下来物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爱的传递,也是爱的传承。

镜语

消瘦的身形,有力的臂弯

汶川的孩子,长大了,撑得起天地

托起一个个生的希望

你救了我,我成了你!

身上不曾消失温良和勇气

骨血里从不缺责任与勇毅

谁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英雄

淋过雨,所以给别人撑伞

一代人守护一代人

职责所在,赴险如夷

总有人挺身而出

你可以永远信赖,你可以永远依托

心怀感恩,步履不停

千言万语,一句,“请一定平安!”

猜你喜欢

泸定县升国旗赫哲族
观看升国旗仪式
孙杨要求重升国旗
泸定县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以产业发展作突破口促进川西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赫哲族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
让升国旗唱国歌成为永恒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