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绘画三境界”导写

2023-03-16刘万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观物王希孟志存高远

刘万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演活了北宋18岁少年王希孟用近半年时间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

在这幅旷世杰作中,“画学”少年王希孟,从构图、笔触的精心驾驭到颜料、色调的大胆使用,呈现了他对独特艺术境界的勇敢追求;用传统绘画高远、深远、平远共三个境界的完美创造与融合,艺术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与联想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由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的材料,以“高远、深远、平远共三个境界的完美创造与融合”为核心,对人生进行感悟与思考。

审读文字材料是启动感悟与思考的关键,需要考生用“联想”的钥匙打开构思的大门。据此,可以联想到“少年王希孟”就是现在的“你”,“千里江山图”就是我们规划的人生蓝图,如何实现这个人生蓝图需要躬身实践,需要精心细心,需要有创新意识,一言以蔽之,需要有“独特艺术境界的勇敢追求”,这就是青年的人生境界与人生追求;这种人生境界需要“用传统绘画高远、深远、平远共三个境界的完美创造与融合”,材料中对“三远”进行了解读,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由此联想到人生“三度”,也就是高远、深远、平远与高度、深度、广度完美融合,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材料的核心立意。

參考立意:志存高远,攀人生之巅;转换视角,看人生之景;品“三远”,悟“三度”,达“境界”。

例文

人生一盏如梦,心存高深平远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  徐鹤

《只此青绿》一台舞蹈,将千年之久的传世绝画演绎成对文化的温度和人生的思考。一画三境界,一界满思绪。

身处人间,应虚怀若谷,志存高远。王希孟由山下向群山望去,看什么都是高大威猛,雄伟壮观。他不动声色,以最基础的构图触笔为起点,表达他对传统绘画的敬畏,这是他对高远境界的理解。大明开国功臣宋濂自小家境贫寒,但渴望知识的洗礼,不惜刺骨寒风中抄书,跋山涉水中寻师。纵使老师训斥,他仍毕恭毕敬,虚心接受,如此磨炼,如此品质,怎不成一代文臣?恰如年轻气盛的我们,满腔热血,一身理想。可我们仍然要恪守学生身份,对于他人、他物需要抬头仰望,对于法律和他人尊严要谨言慎行,心怀敬畏,从而汲取经验。学会尊敬和谦卑,立足实际,增加阅历。

身处人间,应辨证关系,思虑深远。王希孟由山前绕到山后,耳边传来话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恍然大悟,透过表象观其本质,泼洒青绿色调留下这锦绣河山。一场大疫封闭无数家门,互联网成了抑郁解药但也成了致命毒药,每当出现网络纠纷,舆论便是一边倒的指责其中一方,仿佛罄竹难书。而这样的危害是,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舆论矛头损害国家利益,作为网民的我们要擦亮双眼,深度思考,以辩证的方法去多层次看待事物,这是对自身精神境界的升华,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身处人间,应格物致知,平远观物。王希孟登上高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成了山间最高的太阳,望向远处,他正是“人间第一流”。他留下了独特的形象,更是艺术史中的一枝独秀。造就一番伟业后,人总会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苏格拉底坦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启功留下墓志铭“高不成,低不就,身与名,一起臭”,这不单单是才华横溢,更是历尽沧桑,终登高峰后的淡然观世。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这既是我们在社会的必修课,亦是人生的新征程,当少年攀登高峰,观云卷舒时,终将以平远眼光重塑人生思想。

心怀高远,思维深远,平远观物,这是我们要达到的境界,更是穷极一生的真理。敬畏谦卑为笔,深邃思考做墨,自主独特为砚,绘就我们的人生锦绣!

评点

行文视角,新颖独特。文章以画作者的视角,巧妙地呈现了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的过程,通过作画过程自然联想到了“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呢?就是要心存高深平远。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身处人间,应虚怀若谷,志存高远”“身处人间,应辨证关系,思虑深远”“身处人间,应格物致知,平远观物”三个角度进行论证,结尾收束。自然圆合,不枝不蔓。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观物王希孟志存高远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志存高远,放飞梦想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千里江山图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中大创远产品交付仪式及技术交流会
回到王希孟作画的历史现场《千里江山图》卷辨析
砥砺前行,志存高远——访广西嘉易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君仿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