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创新,塑造城市文化标识
——宁波安石文化建设思考

2023-03-16蒋欣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3年3期
关键词:王安石宁波文化

■蒋欣

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灵魂与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的精神根脉。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增加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宁波作为滨海名城,在全力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开局中,有责任也有能力乘势而上、积极推进文化建设,让城市文化为城市品牌赋能,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彰显港城文化魅力。

宁波是现代国际港口城市,更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始发港之一,宁波的丝绸、青瓷、茶叶、书籍都曾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在城市发展和形象品牌建设中,宁波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想文明,涌现了王阳明、黄宗羲等一批文化思想大师。但相对而言,目前宁波还没有形成标志性较强的文化特色。相比于一线城市,宁波的文化气质与文化形象是相对模糊的。而这恰恰是宁波城市文化建设亟需关注与研究的课题。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重点打造王安石文化标识。这是宁波打造高辨识度文化,奋力增强“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支撑力的创新举措。

宁波精神与王安石文化

“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对于“四知”宁波精神,每个宁波人都耳熟能详,并为之骄傲。这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从“四知”首次亮相在2018年11月的首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到2019年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上,“四行”的深入阐释——知行合一,行必务实;知难而进,行不懈怠;知书达礼,行而优雅;知恩图报,行路思源;再到2020年7月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为宁波精神,从“四知”到“四行”,再到“四知”宁波精神,这是一个城市与时俱进、独特的精神品质,也向世人生动诠释了宁波帮精神。

王安石对宁波,如同“龙场悟道”的王阳明与贵州,具有重大意义。王安石在鄞州三年时间,是他仕途的重要基石,也是他改革思想的试验田。这三年对于鄞州也同样影响致远。治鄞千日,影响千年。如果追溯宁波的人文发展源头,王安石在任期间留下的巨大遗泽也正是宁波“四知”精神的深厚源泉。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宁波人王阳明首创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宁波人的思想,做事认真专注、务实低调,踏实肯干,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兢兢业业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王安石治鄞期间,最大的政绩之一就是兴水利。而他的《鄞县经游记》便是其深入调查研究、办实事、求实效的最好印证。上任第七天,他就开始为期14 天的考察。在这半月里,他走访了鄞县的十四个乡,自明州县府出发,与百姓一起疏通河道,勘察碶工凿石、观望河流入海口谋划修筑水闸、考察决渠出口、观察新渠及洪水湾……鼓励县民疏浚渠川,直到“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而余遂归云”。通过实地勘察,他写出了《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抓住了鄞地水利的根本症结,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着眼点,真正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沟渠浍川,十百相通”,由于地方官吏长期疏于治理,才致使水利失修,百姓遭殃。他认为,旱灾是“人力不至”的缘故,故不足畏,于是大胆提出组织民众“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的施政方略,兴起治水热潮,该年全县兴修水利设施达21 处。王安石这种访实情、出实招、干实事、重实效的施政品德是古代为仕者的楷模,也是今天为官者的榜样。这样实事求是、踏实肯干、注重务实的精神表现出坚定不移的使命感、笃干务实的作风和不屈不挠的勇气,也应是每个宁波人自觉践行的典范。

知难而进。从先人扎根河姆渡、筑城三江口到“宁波帮”闯天下;从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到宁波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代代相传的“知难而进”敢闯敢拼的宁波精神,既是宁波历史的缩影,又是宁波的现实写照。王安石治鄞期间敢于革新、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也成就了他“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的水利之功。他创造了“王公塘模式”,打破了传统直立式的陂塘,采用塘身向外呈斜坡式,而“决”,又采用了鄞县人民发明的“碶”来实现,一方面以更科学的方式来消减潮势,另一方面,起到蓄淡水阻咸水的作用。王安石在整治东钱湖的整治中,亦不畏险阻,敢于担当,组织率领全县十余万民工,除葑草,浚湖泥,立湖界,置碶闸、陂塘,筑七堰九塘。经全面整治后的东钱湖,“七乡邑受沾濡”“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从根本上解决了周边的水利灌溉难题,使东钱湖重新成为造福于民的“万金湖”。

知书达理。宁波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子女不仅要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还要读书修德、明理知义。在鄞期间的 王 安石,为宁波开创了一个“教育与知识”的时代。王安石在《慈溪县学记》中写道,“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他指出,“教化可以美风俗”,主张“所学必皆尽其材”。北宋庆历年间,中央政府诏令天下办学,王安石因陋就简就以孔庙为学馆(今宁波县学街)聘师招生。当时的鄞县,教育人才匮乏,他遍访山野硕老,终于请到了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等五位饱学之士—“庆历五先生”,首开讲学之风。与此同时,在王安石的倡导下,鄞县形成了官学、书院、蒙学三个教学系统,如王致家塾酌古堂及后来的王说桃源书院等,均为鄞县学塾书院之始。至此,鄞县(宁波)的教育蔚然成风,并开始出现了进士,大批文人进入朝廷高层。此后百年,涌现了如“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等近3000 名进士和12 位状元。文教之邦美名传扬。后至清初黄宗羲创甬上证人讲会,更成浙东学派之大气候。如今,宁波是我国著名的“院士之乡”,两院院士过百名。宁波人“重教”的思想离不开王安石的推动作用。

知恩图报。一直以来,宁波这座温暖的城市都不乏暖心的故事,“顺其自然”、“支教奶奶”、“育人使者”……世世代代的宁波人都在用心造福桑梓。王安石的一生也向世人生动诠释了济世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孟子仁政思想为治政的指导原则,通过各种举措改革将仁政落到实处。他独创的化常平仓为青苗仓的实践“青苗法”,既让粮仓中的陈年粮食经过出借,得以更新,更让百姓也渡过难关。他在鄞县推广医疗卫生事业,作《善救方后序》,将自己的“受命治民”与孟子的“不忍人之政”联系在一起。他深知为民、惠民、富民的重要性,以饱含爱民忧民的高尚情怀,关注民生疾苦,书写现实人生。

王安石文化传播的思考

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安石文化建设”工作。去年,宁波市就成立了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的“王安石”文化建设专班,也拟定《宁波市安石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为未来王安石文化建设与传播工作奠定了思路。王安石文化品牌作为宁波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中最大的IP,它的建设与传播对激发城市活力、赋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

坚持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王安石这张城市文化金名片,非常需要科学的规划与顶层设计。宁波在研究王安石文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如何利用好王安石治鄞三年在宁波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就需要站在全国、全局的视野范围来统筹规划。在当时北宋城市治理改革的背景下,王安石的足迹遍布整个宁波,相比其他历史人物留下的文化遗址、遗迹不多的现象,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甚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因此,在王安石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全市集中发力,充分利用目前鄞州、海曙具有的不同资源禀赋,做好资源评估,差异化发展,统筹有序地进行协调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从社会资源分配、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文旅产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展开全面规划,同时发挥好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加强文化品牌的宣传,确保制度规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阶段性发展节点,认真做好总结与梳理,不断合理修正发展方向,真正围绕“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造近悦远来的魅力之城”等重要战略部署进行长远规划发展。

凝练品牌特色,聚焦文化亮点。王安石文化对于宁波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治鄞三年”这一核心。宁波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他的改革思想价值对于宁波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来说,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启发意义。《宁波市安石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打响宁波作为“王安石改革思想启源地、治国名相出发地、文学大家发轫地”的城市品牌。这就抓住了王安石文化在宁波发展的亮点。一方面,要组织学者深入研究梳理治鄞期间思想理念与治理经验的丰富内涵与表现,来作为王安石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源泉。另一方面,需要横向比较王安石文化与宁波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的差异,不单单局限于文人或城市管理者角度,而是抓住核心特色亮点,突出个性与特色,将其思想价值活化转用,梳理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标识,聚力打造核心文化竞争力,使王安石文化成为我市最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标识之一。

丰富传播载体,创新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品牌的成长过程就是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展过程,体现在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联想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方面。而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的丰富与创新,恰是擦亮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可以积极整合多种传播,首先,依托现有文化遗址优势,以一批高站位的王安石文化展示基地为中心,辐射城市道路、边界、区域、标志物等,构筑一体化城市文化空间传播系统,突出实物传播的视觉效果。其次,培育一批高水准的王安石文艺精品力作,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原创剧本朗读会《听?见 安石》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朗读会以王安石治鄞三年的历史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兴水利、办县学、颁新法”三幕故事,将昔日王公迎难而上的精神,传递给今天的宁波人。同时在剧中还融入越剧唱腔,为剧目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一经亮相,便受到市民的高度评价。此外,还可策划王安石文化相关的城市文化事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尤其是各类新媒体、自媒体等大众传播渠道,为城市受众设置议题,借助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传媒接触大的“意见领袖”影响大众,传播王安石文化精神。

细分目标受众,提升传播效果。目前我国城市传播类型大多集中在单一的大众传播途径,大众传播的确是传播城市公共信息的有效方式,但其传播受众定位比较模糊,缺乏受众的细分,这也导致了许多城市花费了巨大的文化传播代价,却收效甚微。我们在王安石文化品牌建设和传播中,可以将受众进行一定细分,关注城市各个阶层受众的特点,分析他们在文化、社会习俗等多个层面的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活动,促使其养成城市文化的意识和态度,进而高效提升传播效果。在去年王安石1001 诞辰之际,鄞州区特别推出了“跟着王安石游鄞州”旅游路线,主要针对普通市民,以“太白问道”和“钱湖秘境”两大主题,串联起灵佑庙、忠应庙、安石岭等景点。而海曙区则沿着王安石在海曙办县学、兴水利、促改革等历史内容,围绕鼓楼、县学遗址、月湖等元素点位,通过“旅游+教育”的方式推出“海曙印记·安石文化研学路线”,做大安石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针对学术研究者举办王安石文化相关学术论坛,面向大众举办安石文化趣味讲座、读书会、赛诗会、诗词节等,让全民都能参与进来,感受一下活色生香的王安石。

猜你喜欢

王安石宁波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图读懂宁波
北陂杏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谁远谁近?
王安石的坏习惯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