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2023-03-16齐晓燕吴广腾
齐晓燕,吴广腾
(1.临清市城市园林服务中心,山东聊城 252600;2.济宁市兖州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100)
园林花卉出现病虫害,将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性。目前,中国园艺花卉病虫害防控大多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治方法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特点,防治效果良好[1]。
1 园林花卉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常见病害
在对园林花卉病害命名时,通常依据花木自身所显示出的特征而定,园林花卉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锈病、黄化病、煤污病、斑点病、烂皮病、花叶病、黄化病、丛枝病、萎蔫病等,其具体的症状特点如表1 所示。
表1 园林花卉常见病害类型及发生特点
1.2 常见虫害
园林花卉出现虫害,花卉的枝、叶、干、根、嫩果等部位极易遭到侵害,严重时还会出现大面积枯萎与枯死的现象。根据昆虫取食方式和危害寄主的部位进行划分,可将园林花卉常见的虫害分为食叶害虫、刺吸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其中地下害虫为害根部,极易出现烂根现象,最终导致花卉枯死。常见的害虫种类与基本特征如表2 所示。
表2 园林花卉常见虫害类型及发生特点
2 引发园林花卉病虫害的诱因
2.1 病害诱因
引起园林花卉病害的主要因素是受到病原的直接侵害,根据侵染类型划分,花卉病害主要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染所致,非侵染病害则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2.1.1 侵染性病害
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以及寄生型种子植物。其中,真菌病原在园艺花卉病害中比较普遍,由真菌诱发的病害约占染病花卉的50%以上。通常情况下,真菌病原在生长发育中,主要涉及营养与繁殖两个阶段,营养体的结构类型多以菌丝交织为主,而繁殖体中子实体、芽孢形式复杂多样,并且这些繁殖体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在生长周期内,可以多次繁殖,花卉一旦被真菌感染,其防治难度较大。细菌病原按形态划分,主要包括球形、杆状、螺旋3 种类型,其中,对花卉为害程度最大的细菌病原多以杆菌为主,如果花卉被杆菌病原感染,花卉的枝、叶、根等部位极易腐坏,内部组织也会出现坏死现象。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下,病变部位将出现半透明状的水渍。线虫体型呈细线状,感染线虫的花卉一般会出现叶片萎缩、植株矮小现象,严重时花卉在生长早期便会枯死,最为常见的线虫病原为菊花线虫以及仙客来根结线虫。病毒是通过叶蝉、蚜虫等载体传播,感染病毒的花卉多表现为花叶、黄化、萎蔫等症状。目前,在控制和防御病毒领域多采用切断病毒传染源的方法[2]。
2.1.2 非侵染性病害
除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之外,由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最为常见的包括寒冻、日灼、干旱、水涝等。以花卉的日灼病为例,在高温、干热、强光照射的条件下,一些喜阴的花卉极易引发日灼病,比如君子兰、杜鹃花、春兰、银杏、蜡梅、美人蕉等。被灼伤的花卉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叶片被灼伤,嫩梢病斑增大;同处一室或者邻近的花卉新叶与嫩梢,也同时出现病斑;被灼伤的叶片部分泛黄变褐,或新叶变黑坏死,或叶缘变褐后出现卷曲现象。
与侵染性病害相比,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采取人工防护措施来降低发病概率,因此,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难度相对较小。
2.2 虫害诱因
引起园林花卉虫害的原因由于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管护不当所造成。
第一,如果花卉所处的生长环境存在大量烟尘或者有害气体,那么,滋生害虫的概率也将明显上升,同时如果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畅或者种植的土壤环境缺失各类营养素,也会出现虫害蔓延的情况。
第二,在花卉栽培过程中,如果花卉植株之间的栽植密度过大,那么害虫的传播与蔓延速度也会加快。在花卉管护期间,由于人为主观因素,如浇水量过多、施肥量过大、偏施氮肥等,植物生长异常都会引起各种害虫的大肆繁殖。
3 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3.1 植物检疫处理技术
对于切断植物花卉病虫害的传染链条,目前最为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是采取植物检疫手段,这项技术通常由专业的植物检疫机构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药剂对进出口的植物花卉中携带危险性病害、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这项技术和手段能有效地遏制有害生物的扩散和传播,在降低花卉感染病虫害的概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包括化学药剂熏蒸、低温处理、热处理、微波加热、辐射处理等。以化学药剂熏蒸技术为例,在所有检疫处理技术中,化学药剂熏蒸处理技术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其原理是将花卉等植物放置在密闭空间,然后采用熏蒸箱熏蒸或者真空熏蒸的方法,防治花卉病虫害,并在熏蒸剂的渗透作用下,对感染病虫害的花卉进行消杀处理。
3.2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栽培与管护措施得当则园林花卉生长健壮,其出现病虫害的风险也会降低。
第一,在选地、选种阶段,应当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的栽种地块应疏松、肥沃、透水性良好,还应经过消毒处理,尤其在针对越冬虫源时,应当采取烧毁、深埋与药剂处理“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灭杀,以防止虫害滋生。
第二,在选择花卉种子或枝条时,需要事先经过消毒处理,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在肥水管理方面,为了增强花卉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施用有机肥以前还必须做好腐熟处理,如果施用无机化肥,则需要平衡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如栽种的花卉易感染白粉病或者锈病,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在灌溉过程中,管护人员应当严格控制灌溉时间、灌溉频率与灌溉水量。
第三,根据园林花卉的生长特性,栽培可以采取轮栽的方式,不同的花卉品种,轮栽的间隔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较为常见的鸡冠花,为了防止褐斑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两年轮栽的方法,有利于花卉的健康生长[3]。
3.3 物理防治技术
在不利用任何化学药剂与生物天敌的前提下,根据病虫体对温度、湿度、光谱、颜色、声音的反应程度,通过人为干预或者第三方防治器械的方法防治花卉病虫害,可以大幅降低花卉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花卉,其治理效果也较为明显。目前,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了物理学的光学原理、高温原理、阻隔原理以及人工器械防治原理。
光传感原理主要是依靠害虫对光的敏感性诱集害虫,当害虫的集结数量超过了规定范围后,即可直接使用黑光灯、高温汞灯、高频振式屠虫灯等来灭杀。高温原理是利用完全超出病、虫等有机体的耐受极端温度能力消杀病、虫,常用的高温消杀方法包括火焰消杀与热水消杀。物理阻隔原理是在事先了解各种害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阻隔障碍的方法,遏止病虫害的传染蔓延途径,进而将花卉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人工器械防治原理主要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或者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对感染病虫害的花卉进行除病、除虫处理。
以诱虫色板为例,这种消杀器械是利用双面的特殊色谱来诱杀各种花卉害虫。这种色板具有防晒、防雨、防高温、防老化等特点,并且制作色板的木材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因此,在园林花卉的虫害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实地应用效果证明,诱虫色板能够消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蓟马等多种害虫,并且消杀率能达到70%以上[4]。
3.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按照一定的稀释比例配制成消杀溶液防治花卉病虫害。与物理防治相比,化学防治技术具有见效快、可选药剂品类广、作用方式多等特点。但是,如果长期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绝大多数害虫极易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并且在消杀害虫的同时,还可能会给害虫天敌造成致命伤害。另外,许多化学药剂具有毒性,对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容易引发人畜中毒现象,因此,只有园林花卉病害症状较为严重时,才能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根据药剂类型与作用机理划分,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控剂以及杀鼠剂等。比如常用的杀虫剂有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酯等药剂,在消杀花卉虫害时,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内吸这4 种方式杀灭害虫,害虫消杀率高。在药物选择上应采用低毒高效杀虫剂,在使用时也严格按照标准的配比进行,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以月季枯枝病病害为例,当月季染病后,枝干部位一般会出现红色的小斑点,并随着病害的恶化逐步变深,直到病斑周围变成褐色与紫色,如果不及时处理,花茎表皮将出现纵向裂缝,病变部位的枝叶也将出现萎蔫甚至枯死的症状。防治该病害采取的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吡唑醚菌可湿性粉剂、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1 000 倍稀释液喷洒病害部位,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枯枝病的发生与蔓延。
3.5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主要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控制害虫。例如,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还分为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及其他有益动物治虫等。与物理预防技术相比,生物控制技术具备较好的消杀效果,与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全过程中具备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不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伤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等优点。
以白僵菌害虫的致病菌为例,当白僵菌孢子和花卉害虫接触之后,白僵菌就会透过害虫皮肤进入害虫体内,并在其体内继续生长与发育,使花卉害虫发生代谢障碍症状而死亡。目前,利用白僵菌的杀虫功能,已能够高效地防治蝶蛾类、直翅类、天牛类、金龟子类等700 余种为害昆虫。由于我国白僵菌的产量在世界位居首位,因此,白僵菌这种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
4 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发现,在防治园林花卉病虫害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指导方针,在汲取各种防治技术应用优势的同时,做好园林花卉的田间管护工作,进而将花卉发生病虫害的概率降到最低,以提升园林花卉的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