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3-03-16张敏
●张 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的确立不仅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指路明灯,同时也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
一、以产业为支撑,建设襄阳引领的都市圈
近十年来,襄阳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三年跨越一个台阶,2015 年、2018年、2021 年分别突破3000 亿元、4000 亿元、5000亿元,连续5 年稳居全省第二位,连续4 年位列全国城市50 强,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中稳居首位。中共襄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到2025 年全市经济总量要突破7000 亿元,跻身中西部非省会综合实力强市前列,形成襄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到2035 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6 万亿元,引领“襄十随神”全面建成现代化的襄阳都市圈。在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引下,襄阳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提升襄阳工业层级。
扬优势壮实力。襄阳的军工企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中国有机谷现代农业等都是优势产业,必须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等。
抓创新增动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智能网联汽车、5G 数字基础建设、绿色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推动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
创品牌强引力。要创设襄阳本土企业知名品牌,以品牌化提升企业影响力和虹吸引力。
二、以完善交通体系为关键,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圈
襄阳自古便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内陆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十三五”时期,襄阳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36 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7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襄阳机场通航城市达到34 个。虽然襄阳交通优势显著,但交通与城市、产业发展的衔接还不够,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强,要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形成互联互通的大交通城市圈。
完善“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襄阳至宜昌高铁、襄阳至神农架铁路,加快完善“襄十随神”城市群环线与铁路、高速公路网;恢复襄阳汉江段、唐白河段水运,推动航运开发和港口建设;开通货运航线,建设区域性航空服务中心。
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加强铁路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其服务功能,促进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国际物流承载城市实至名归。
三、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圈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话是对襄阳地理环境最好的诠释。近年来,襄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为目标,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碧水保卫战。如今在襄阳都市圈建设中,襄阳作为领航者理应算好生态账,在生态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加快环境治理协同立法。号召“襄十随神”城市群各城市人大、政法委、法制办等部门协同开展环境调研和立法活动。目前各地已出台《襄十随神城市群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对区域环保机制、协调规划编制、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汉江保护、生态修复和补偿、信息共享、区域立法等十二个方面都做出了规定,需尽快将决定上升到法律层面,以增强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延伸绿色农产品产业链,让襄阳的“中国有机谷”、十堰的“中国养生谷”、随州的“现代农港”、神龙架的“中国药谷”成色更足。
抓好共建共享共治。共同建设鄂北生态屏障,共同开展汉江大保护,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联动开展区域环境整治,创新发展高科技绿色环保产业。
四、以发展旅游为载体,建设水乳交融的文化圈
“襄十随神”四座城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习俗相近、文化相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地质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汇集了武当文化、曾随文化、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瑰宝。为此,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让文化浸润到都市圈之中。
让资源“合”起来。整合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打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路线,串珠连线、连线成片,形成多条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甚至七日游等黄金路线,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让消费“动”起来。借助“襄十随神”四地文化旅游节、国家法定节假日、特定人群节假日等,开展酒店打折、景点门票打折、旅游商品促销等活动,让老百姓有消费欲望并消费得满意。
让文化“活”起来。借助电视节目、VR 技术、抖音直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当地旅游,结合历史文化特点推广特色文创产品,让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和传承,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以服务为基点,建设亲清惠民的政务圈
良好的政务环境带来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襄阳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通过“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襄阳政务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在2020 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互联网+政务服务”获得湖北省政府表彰,“一网通办”考核多次位居全省第1 名。但是与沿海较发达城市相比,襄阳还存在差距,襄阳不仅要奋起直追,还要领衔“襄十随神”城市群畅通政务发展环境。
整合“一张网”。除涉密事项外,归集都市圈范围内所有城市的政务服务事项,统一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做到系统对接、数据互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打好“友情牌”。各地政府服务中心要畅通有无、资源共享,为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办理提供最大便利,同时在企业投资、人才流动、就业服务、人社保障、医疗救助等领域实行一体推进、一体发展。
做大“朋友圈”。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盟以扩大影响力、提升凝聚力和组织力,例如公共资源交易合作联盟、文化馆联盟、媒体联盟、城市群医疗保障协调发展联盟、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各城市通过联促、联帮、联建达到互助、互学、互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