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3-16蔡亚
蔡亚
(博罗县水务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100)
0 引言
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水利工程范围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升级,水利工程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又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相关部门只有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技术规范,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机制是技术管理的根本,但当前仍有部分水利工程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一些技术应用不规范的行为难以及时制止,进而会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难以保障。管理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对于外包管理工作更是有明显的阻碍,这对于工程开展和企业发展都十分不利。
1.2 项目评估不够科学
项目评估是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项目评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会重点考虑经济效益,缺少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全方位分析,进而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投资较为盲目,而在后续工程施工阶段缺少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不仅妨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3 技术水平落后
水利工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各方面质量问题出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暴露出落后的技术水平。水利工程涉及大量的技术知识,若是技术水平落后将导致严重的失误。近年来的大型水库、江河堤坝坍塌大多都是由于技术专业性较差导致的,当缺少技术管理、技术水平落后时,管理人员难以实施统筹管理,造成各个环境的疏漏,进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重要对策
2.1 完善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基础。只有保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绝对的贯彻落实,才能在工程施工阶段保证技术的科学应用和高效管理。针对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涵盖施工的各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如图1 所示。准备阶段要注意对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技术的管理工作,确保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保证按照方案施工可以保质如期完成。在正式施工阶段,也能够加强对其中各个要素的管理,包括施工材料、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动态管理的方式保证管理质量和效率[1]。在此阶段尤其要注意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技术人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及合理性。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主要在于技术质量管理,是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图1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架构
2.2 强化项目评估、制订施工计划
项目的评估和施工计划的制订是水利工程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项目评估阶段,企业应综合考虑施工项目的经济性、技术性、可实施性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在确保技术达标、质量过关的基础上考虑经济成本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根据对项目的全方位了解,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在施工计划中,不仅要将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等内容考虑在内,还应提前预想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问题,有针对性地根据施工需求和条件制定解决措施。在施工计划当中,要重点强调和规定技术操作方法和规范标准,对于重点技术应用内容做到重点标识,以此为技术人员开展施工工作提供明确详细的规范依据。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如图2 所示。
图2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
2.3 加强技术升级和人员培养
技术管理中,要先长期有效保证管理质量,必须要结合实际工程需求不断升级技术水平,并加强人员培养,提升其技术专业能力。企业可以依据国家及相关部门所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施工特点和需求,建立并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和调整制度内容,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多加研发、升级和引进新兴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当中。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要开展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培训和管理,全方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对其进行责任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其在了解施工技术规范的同时,明确技术管理标准,掌握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2]。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可适当精简机构,提升引进门槛,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专业性。
2.4 健全监督和质检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应通过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动态监控和实时调整,并做好针对工程的质检工作保证施工质量。首先企业可针对技术管理成立监管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和施工要求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技术操作行为提出警告,根据违规程度适当给予相应的惩罚。施工阶段,监管部门应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检查并记录施工质量和进度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技术应用方案和管理方案,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取得联系,对其加以处理和解决[3]。除此之外,在施工的各个阶段中,必须意识到质检的重要作用,提高质检工作质量,确保工程中的各环节质量过关。企业应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质检和管理工作,以此确保施工质量。
3 工程实例分析
针对水利工程中技术管理常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博罗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龙华镇项目作为工程实例加以研究。
3.1 项目概况
博罗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龙华镇项目,在该项目区中,河道全部位于沙河的左岸区域,且地块高程较低,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其地区内部大量的积水将难以快速排出,导致河道淤积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工程采用岸坡整治、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方式,对沙河流域的水环境加以治理,以恢复龙华镇项目区河道的基本功能。
3.2 技术管理
由于该水利工程中涉及多项施工环节及内容,需要对河道进行综合性整治,包括修建生态护岸、护坡工程以及美化河道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该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且需要兼顾整体和细节。
(1)准备工作。在技术管理的准备工作中,管理人员全方面调查和了解了工程区域的气象情况、地震设防烈度、地质资料等,以此确定所选择的建筑材料特性和设计参数标准,并确定出边坡和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系数,以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为例,如表1 所示。
表1 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同时,将国家和相关行业规定标准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参考,包括《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提防工程设计规范》等。
(2)管理组织机制。为了强化技术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博罗县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小组,以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政协、县水务任副组长,财政、环境保护、监察等相关部门分别参与其中,根据该水利工程的项目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确定工期、投资和建筑内容、技术应用等相关内容,强化协调、组织和指导作用。同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对施工过程定期检查和追踪,发现问题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通报处罚等,将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该项目中的法人单位也全程参与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当中,重点监督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将巡回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加大管理力度[4]。
(3)明确管理范围及标准。在该工程项目中,所管理的范围包括施工主体、施工料场和施工道路等。在施工阶段严格遵循建设程序加以管理,确保在项目施工前期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设计和施工,并对技术应用相关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部管理。为了保证技术管理质量,选择优秀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开展高效高要求的管理。在施工阶段,对技术应用中的材料和构件、配件等加强管理,确保其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验收阶段对整个技术档案和技术施工资料加以检查和审核,针对施工全部内容加以验收,保证质量达到要求标准。除此之外,该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还建立了项目技术资料档案,对项目相关资料内容加以完善和管理,并在竣工后将其移交到项目档案中心加以管理。图3 为施工管理前后效果。
图3 曲范涌管理施工前后效果
(4)多方管理及管理要点。在本次工程技术管理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专家顾问和社会等方面都参与其中。设计单位主要按照业主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图纸,保证施工方案的适用性。施工单位保证按照要求加以施工,保证技术实施效果。监理单位在委托下,严格管理和控制工程的质量、进度和造价等,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社会方面在管理过程中,通过项目法人对项目相关内容的公示加以监督和管理[5]。通过多方相互合作的管理方式,明确各方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确保管理工作的严格高效落实,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施工工作。
除此之外,针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还建立了长效的管理考核机制,通过监管小组、定期巡查、宣传教育、奖惩机制等相关措施,保证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前技术管理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有待解决,相关单位应完善技术管理机制、强化项目评估、制订施工计划、加强技术升级和人员培养、健全监督和质检工作,全方位保证技术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