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电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系统优化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机遇挑战和激励机制设计》书评
2023-03-16周大地
■周大地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生态挑战,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尽快推动绿色低碳化能源转型。从化石能源转化为非化石能源,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根本方向。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并将最终替代化石能源。我国需要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中加快新能源发展速度。这不但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途径,而且是取得下一代能源技术和能源市场先机的重要机遇。
中国可再生能源经过技术和市场的准备,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加快发展的阶段。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到发电应用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电力系统需要先于全社会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发展速度还要进一步加快。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应有速度和规模仍然有不同认识。对未来电力系统如何实现碳中和也有不同的结构性预期和设想。目前以煤电为基础的发电和输配电系统,要稳定地过渡到以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零碳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难题。可再生能源电源在发展的初期成本较高,需要政策扶持,随着各种发电技术的成本变化,如何实现经济评估和优化?目前以火电(包括水电核电)大型集中发电机组及其技术特性构成的电力系统,如何更多地接纳有不同技术特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进入现有电力系统?产生的种种不适应和利益矛盾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现有电力管理体制,包括规划和运行管理、监管内容和机制、相应的电价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断增长,讨论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赵晓丽教授所著《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机遇挑战和激励机制设计》一书,正是在这方面的有益研究和探讨,有很好的针对性、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该书通过系统性地探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经济评价方法、体制机制完善等问题,对促进中国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具有实际意义,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篇力作。
该书有三个重要层面:第一,采取了定量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正环境外部经济性进行了评价,这种正环境外部性价值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进行体现,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方式可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得市场机遇。第二,可再生能源发展对能源系统管理制度变革带来的挑战问题。第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问题。该书中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和非市场评估方法对能源转型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是国内相关领域最早一批系统研究成果,是讨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性和环境价值问题的重要文献,为相关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书有所创新的理论探讨包括:第一,定量化评价了公众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偏好及环境意识对公众内化环境外部性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在可再生能源逐步由辅助性能源向主导性能源转变过程中更好发挥广大消费者积极作用,提出了以绿色电价等新模式从需求侧角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应理论;第二,将机组组合模型和博弈关系模型同时纳入电力系统分析框架,使得对电力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分析问题更全面,可定量;第三,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调度机制和运行机制优化,以及行业管理层面的监管机制、财税机制和调控机制优化等角度,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管理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作为完善相关政策的重要理论参考。
作者集多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激励机制等相关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凝练成《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机遇挑战和激励机制设计》一书,对推动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相关政策制定有很好的决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