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工程枢纽布置设计
2023-03-15张彩双张奇
张彩双,张奇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1 工程概况
杨家水库坝址位于乐都区境内上水磨沟上,距乐都城区城约30 km,控制流域面积189 km2。上水磨沟主河道长33.80 km,河道平均比降25‰。水库水源主要有上水磨沟水和引大济湟调水,是一座供水、灌溉的综合性工程。水库工程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水建筑物、放空洞和引水建筑物等部分组成。正常蓄水位2 311 m,总库容1 617万m3,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最大坝高97 m,大坝提高1级按2级设计;次要建筑物为4级。拦河坝设计洪水标准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73.10 m3/s;校核洪水标准2 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99.20 m3/s。
2 坝型比选
河谷在正常蓄水位处高宽比约3.40,两岸山体对称性较差,根据工程经验不考虑拱坝。两岸基岩出露,基岩条件较好,河床右侧为主河槽、左侧为滩地,有利于分期导流、减少导流投资,具备修建混凝土重力坝的条件。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具有水化热低、坝体上升速度快等优势,选择作为代表坝型比较。
坝址区石料和土料丰富,近坝区缺乏可用于筑坝的砂砾石料和混凝土粗细骨料,石料主要为石英片岩。力学指标可满足土石坝筑坝要求;土料主要为轻、中、重粉质壤土,根据试验结果除轻粉质壤土粘粒含量偏低(14.80%)外,其余粘粒含量均满足规范对心墙土料的要求,土料天然密度1.15~1.39 g/cm3,天然含水率5.00%~9.70%,击实后最大干密度1.72~1.85 g/cm3,最优含水率12.10%~16.50%,可满足土石坝防渗要求。根据坝基条件和筑坝材料情况分析,适宜修建当地材料坝。故选择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粘土心墙堆石坝作为比较坝型。
从枢纽布置、建筑材料、大坝结构、工程施工及工程量、工期和投资等方面比较。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投资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增加约21 240.08 万元,比壤土心墙坝增加约19 149.66 万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壤土心墙堆石坝两种坝型枢纽布置相似,壤土心墙堆石坝方案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2 090.42万元,工期多9个月。综合比较推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3 泄洪建筑物设计
3.1 开敞式正槽溢洪道
3.1.1 进水渠
进水渠段桩号Y0-010.00~Y0+000.00,全长10 m。底高程2 308 m,底宽12 m,两侧边坡1:0.50,过流横断面由前部梯形渐变到后部矩形,底板衬砌厚0.50 m,边墙厚0.50 m。
3.1.2 控制段
控制段桩号0+000.00~0+025.00,全长25 m。控制段采用无控制开敞式驼峰堰,净宽12 m,边墩厚2 m;堰型采用a型驼峰堰,堰高3 m,堰顶高程2 311 m。闸室基础上游端设置灌浆帷幕,与坝体帷幕相接。堰顶上游侧设工作桥,桥面宽7 m,与坝顶公路相接。
3.1.3 泄槽段
泄槽段桩号Y0+025.00~Y0+180.00,全长155 m。泄槽段在平面上采用直线布置。
根据溢洪道处地形地质条件,溢洪道在纵剖面上分两段。①第1段:桩号Y0+025.00~Y0+045.00,泄槽采用矩形断面,底宽由12 m渐变为6 m,底坡i=0.05,边墙高度由8 m渐变为2.50 m。②第2 段:桩号Y0+045.00~Y0+091.00 泄槽采用矩形断面,底宽6 m,底坡i=0.05,边墙高度2.50 m。③第3 段:桩号Y0+091.00~Y0+180.00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规定,泄槽缓坡与陡坡段间采用抛物曲线过渡连接,抛物线方程为Y=0.02X+X2/11,边墙和底板采用混凝土整体式结构,衬砌厚度根据泄流情况、地质条件和其它工程经验确定为0.60 m,局部泄槽段岩体高度不足,边墙采用半重力式挡墙型式。
3.1.4 挑流鼻坎段
溢洪道消能防冲型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泄流条件、运行方式、下游水深及河床抗冲能力、消能防冲要求、下游水流衔接及对其它建筑物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此工程下游水深较浅,地质条件较好,因此选择挑流消能。
挑流鼻坎Y0+180.00~Y0+196.00,全长16 m。反弧半径15 m,挑射角25°。采用与泄槽等宽的连续式鼻坎,鼻坎高程2 240 m,反弧点最低高程2 237.99 m。底板最薄处厚3 m,边墙与底板采用整体式U形槽,边墙厚度0.60 m。
3.1.5 边坡处理
溢洪道开挖边坡每15.00 m高设一级马道宽2 m。开挖坡比1∶0.50。开挖形成的高边坡需要采取预应力锚索加固。其余边坡采用系统锚杆加固,锚杆Φ25@2 m×2 m,L=4 m,挂φ6@150钢筋网,喷10 cm厚混凝土并设排水孔。
第一,现代互联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整个分享经济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零工经济提供了联络的手段。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更加便捷,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几乎随时随地可以查询,从而使得碎片化时间管理成为可能,服务需求和供给的“零工化”有了相互沟通的基础。
3.2 洞式溢洪道
3.2.1 进水渠
进水渠为矩形直墙扩散段,长10.41 m,平面布置为非对称收缩型,右岸直线,左岸为圆弧收缩段,圆弧半径15 m。过流断面为矩形,首端宽12.85 m,末端宽10 m。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厚1 m,渠底高程2 308 m,边墙顶高程2 314 m。
3.2.2 控制段(0+000.00~0+010.00)
溢洪道堰型选用实用堰,堰高3 m,宽10 m,堰顶高程2 311 m,堰顶上游堰头为双圆弧曲线,下游为幂曲线,方程为y=0.3418*x1.85,后接2 m反弧,反弧后接1∶12 斜坡,斜坡末端高程2 307.50 m。全堰无闸门控制自由泄流。
溢流堰两侧直立混凝土边墙厚1 m,墙顶高程2 314 m。控制段首部宽10 m,在0+004处开始收缩,至控制断末收至6 m,与隧洞等宽相接。底板设φ32锚筋,长7 m,间排距1.50 m。
3.2.3 隧洞段(0+010.00~0+150.00)
隧洞段全长140 m,纵坡1∶12.。隧洞段开挖断面为7.20 m×7.20 m城门洞型,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0.60 m,衬砌内净尺寸6 m×6 m。隧洞段顶拱圆弧段设2 m长φ25锚杆,间排距1 m,排水孔长2 m,间排距4 m。
3.2.4 泄槽段(0+150.00~0+260.00)
泄槽段采用直线布置,全长110 m,纵坡为1∶1.85,隧洞纵坡与泄槽纵坡变坡处采用抛物线连接,抛物线方程为y=0.02x2+0.083x,抛物线起点桩号0+149.240,抛物线终点桩号0+160.74。泄槽采用等宽矩形断面,宽6 m,泄槽边墙高2.50 m。底板和边墙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0.60 m。
3.2.5 挑流鼻坎段(0+260.00~0+275.00)
挑流鼻坎全长15 m。反弧半径15 m,挑射角30°。采用与泄槽等宽的连续式鼻坎,鼻坎高程2 240 m,反弧点最低高程2 237.99 m。底板最薄处厚3 m,边墙与底板采用整体式U 形槽,边墙厚度0.60 m。
3.2.6 边坡处理
溢洪道开挖边坡每15 m高设一级马道,马道宽2 m。开挖坡比为1∶0.50。由于洞式溢洪道,开挖形成的边坡较高的部位和岩体顺层角成较大角度,不需要采取锚索加固。边坡均采取系统锚杆加固,锚杆Φ25@2 m×2 m,L=4 m,挂φ6@150钢筋网,喷10 cm厚混凝土并设排水孔。
两方案从布置上均能满足泄流要求,且泄流能力一样,出口布置也基本相同。开敞式方案进水渠段和闸室段开挖形成边坡高约50 m,受层面与坡面的不利组合以及顺层剪切带的影响,开挖边坡岩体稳定性差,需采取预应力锚索加固,造成投资较高。洞式溢洪道在形成高边坡的部位采取隧洞泄流,避免了高边坡开挖。经比较推荐洞式溢洪道方案。
4 放空洞
放空洞采用以下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①岸边塔式方案,放空洞进口塔架布置在火烧沟内,塔架后采用龙抬头接导流洞。②竖井方案,放空洞塔架采用竖井式,竖井前设一支洞,竖井后采用龙抬头段接导流洞。
岸边式方案开挖量较大,形成高约100 m 的高边坡,开挖料能做大坝次堆石料,边坡岩体为石英片岩,岩层走向与正坡坡面走向呈大角度相交,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暴雨冲刷容易淤堵引水管道的进口。竖井方案塔架稳定性较好,开挖量较小,但进口压力洞段无检修条件,投资较岸边式塔架方案节约52.07万元。经比较推荐竖井方案。
5 枢纽布置
坝址左岸为凸岸,且上游为一冲沟,适合布置引、泄水建筑物;从地形条件看将溢洪道布置在河床左岸开挖量较省;导流洞布置在左岸洞线较短,后期改建为放空(引水)洞的洞线也较短。若将溢洪道布置在左岸,泄洪时将影响放空洞出口。溢洪道规模较小,将其布置在基岩条件较好的右岸,开挖料经分选可作为大坝堆石料,因此将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导流洞布置在左岸,后期改建为放空洞,洞内布置引水管线。
6 结语
根据地形条件,结合现场地质勘探揭露成果,对拦河坝型、泄洪建筑物、放空洞等关键技术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