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国有化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2023-03-15郭宁宁
郭宁宁
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2021年)上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遵循干部人才成长规律,以大力发现培养为基础,以强化实践锻炼为重点,以确保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监督为保障,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形成“穿透式发现、跟踪式培养、常态化选拔”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全链条机制,造就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1 新时代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必要保障。要深刻认识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企业迫切需要与高质量发展协同、适应的人才观念和人才结构优化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人才队伍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是企业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一支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坚强支撑和有力保证。作为大型化工企业,应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环保等对化工行业生存与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疫情和行业下行双重影响下,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来思考战略布局、以更强的定力来坚守主业发展、以更实的举措来推动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三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需求。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化工事业长远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关系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
2 某国有化工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化工行业某国有企业为例,近年来,其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育选管用”一体化统筹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在“培育”上下功夫,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提出“YHA”人才培养计划,即对青年人才(Young Star)、骨干人才(High Performer)和领军人才(Ace Leader)实施“育选管用”一体化统筹,使企业干部人才队伍“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对于青年人才,按照“1+2+3”青年职业发展意见和管理培训生计划,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引导,即1年入职引导、2年岗位锻炼、3年职业定位;对于骨干人才,以“251”(200 名中青年后备人才、500 名中层骨干人才、1 000 名专业管理人才)为目标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和跟踪培养;对于领军人才,通过跨专业、跨业务高层次培训和复合型岗位交流进行历练、培养。通过举办TOP50 班、高管班、青干班和青英班等专题培训研修,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2 在“选拔”上下功夫,注重分层分类整体谋划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1)强化政治引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基层一线、“走出去企业”、艰苦岗位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主阵地、主战场,把政治素质过硬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2)探索市场化选聘机制。建立业务导向、市场导向、业绩导向和双向选择机制,在二级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开展市场化选聘;对合资企业中方副总开展竞争性选拔,为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干部人才提供平台。(3)盘活人才培养“蓄水池”。定期开展人才盘点,全方位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情况和认可度。对每家二级企业班子情况、干部特点和接任计划等进行逐一研判,形成动态的二级班子后备(M1)、二级中层正职后备(M2)、二级中层副职后备(M3)3 支队伍;针对高、精、尖、缺人才,形成管理序列(M 序列)和专业序列(P 序列)“大、中、小”名单。2021年度人才盘点(两年一轮)共推荐M,P 序列后备人才957 人,平均年龄为38.87 岁。其中,M1 序列122 人,占11.81%;M2 序列184 人,占17.81%;M3序列231 人,占22.36%;P 序列496 人,占48.02%。这一举措为年轻干部“送得出、接的上”提供保证。
2.3 在“使用”上下功夫,注重实践锻炼搭台赋能
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抓好“之”字形培养模式,多岗位历练干部。(1)实施管理培训生项目。近年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共选拔招聘200 多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一线岗位和项目现场实践成长,实施3 位导师、3 次轮岗、3 次考核的培养模式,构建跨专业条线、跨企业的复合型培养机制。其中,部分二级单位跨专业条线、跨企业的培养比例均超过50%。(2)注重复合人才培养。聚焦转型发展,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季度研修;倡导实干担当,要求核心岗位人才要有在2 个职能部门、2 个业务板块、2 个区域管理团队的工作经历。(3)推动岗位实践锻炼。通过艰苦岗位、关键岗位、市外岗位锻炼提升干部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公开竞聘到合资企业中方副总经理岗位锻炼(已选派近30 名年轻干部),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提高拓展国际化市场的能力和素质。
2.4 在“管理”上下功夫,注重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企业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人才激励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中注重实绩导向、竞争选拔、正向激励。(1)完善选人用人培养机制,下好“一盘棋”。完善交流任职机制,让年轻干部扎根到基层、深入一线,通过“压担子”不断增强其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能力。(2)变“相马”为“赛马”。对重大科研项目采取“揭榜挂帅”“课题组长制”等机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专注攻克关键技术。(3)发挥考核和激励“指挥棒”作用。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对二级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当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重点项目实施“风险抵押激励机制”,激发团队动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积极构建从课题组长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的大“H”型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调动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3 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某国有化工企业正处于争当化工行业排头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虽然企业近年来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世界一流化工企业相比,与转型跨越式发展要求相比,无论是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还是在人才工作的机制和环境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3.1 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1)下属企业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平均年龄较大,近5年面临退休的人员占26.64%。在三级企业班子中,该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近5年退休人数约占所有三级企业班子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2)下属企业中层干部队伍学历结构相对偏低,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3.55%。经过深造,82.24%的人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三级企业领导班子中,只有39.51%的人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深造,85.28%的人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学历。(3)部分中层干部任职岗位时间较长,没有形成定期轮岗的机制,在本岗位平均任职年限3.2年,任职6年以上的占13.74%,任职10年及以上的占7.6%。
3.2 人才培养不足
一些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较快,但人才培养的速度没有跟上,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同时,一些高端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3.3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对标世界一流化工企业,适应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国际化人才还显不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系统性前瞻性谋划,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的“大格局”尚未完全建立。
4 新时代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三项工作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对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要求,对标化工行业头部企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八个坚持”的规律认识,更加积极践行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优势。
4.1 念好“选”字诀,把好人才“入口关”
坚持需求导向,立足企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核心优势,切实增强引才精准性,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用什么引什么”,“缺什么引什么”。(1)定期开展人才盘点,形成人才梯队。通过民主推荐、调研访谈以及自评、360 度环评、盘点圆桌会议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情况和认可度。对每家企业班子情况、干部特点和接任计划等进行逐一讨论研判,形成企业统一的“人才地图”,解决“有多少合适的人,分布在哪,梯度如何”的问题。企业人才流动要做到“三维流动”,即横向流动、纵向流动、内外流动。(2)持续推进管培生招聘工作。围绕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持续开展管培生招聘工作,不断为企业新业务和海外业务发展储备新生力量,做好源头储备。
4.2 念好“育”字诀,涵养人才“蓄水池”
(1)强化政治历练,提高政治素养。通过党校培训把对党忠诚注入灵魂,融入血脉,忠贞践行,让年轻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2)以吃劲岗位强化实践锻炼。将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实践中磨砺,增强善于斗争的实战本领。突出交流锻炼,建立健全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条块交流任职机制,提高适应不同岗位、适应不同局面、迎接不同挑战的本领。选送年轻干部到“重大项目、艰苦岗位、基层一线和市外企业”锻炼成长。(3)以“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强化专业训练。结合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特点,围绕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强化干部的专业训练。
4.3 念好“用”字诀,握紧人才“方向盘”
(1)突出市场化机制,及时大胆使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确保用当其时、用其所长。(2)突出穿透,干部管理延伸。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成长途径开展90 后年轻干部培养,即:三级企业产生三分之一,二级企业部门产生三分之一,企业总部输送三分之一。对列入后备培养的90 后干部制定上岗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3)突出均衡,优化干部结构。围绕人才盘点设定的P 序列干部的专业族群,开展各专业条线干部专业训练和跨条线锻炼,均衡培养各专业条线的干部。
4.4 念好“留”字诀,构筑人才“栖息地”
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既要有创新创业的热土,也要有安居乐业的家园。为留住人才,需从政策、服务等方面多向发力,以最高礼遇致敬人才、以最大诚意汇聚人才、以最真情感服务人才、以最优保障成就人才。(1)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纳入企业任期综合考核。(2)实施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分类管理、一司一策”的原则,对子企业实行任期综合考核,突出“主动摸高、超越自我、跑赢同行”的激励导向。加强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制定风险抵押激励、超目标利润提成等激励工具包,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挑大梁”“唱主角”“出头彩”。合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踏实做事的人撑腰鼓劲,毫不犹豫地为被诬告错告的人澄清正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尊重、爱惜人才,营造竞相干事、竞相创效、竞相成才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在该企业,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聚人才之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必将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