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兰花谢了
2023-03-15安野
安野
阿婆的离去就像夜半被踢翻的被子一样,要好久才能意识到,我已到了自己盖被子的年纪了。
人的记忆是有气味的。曾经,奶奶的气味和兰花有关;后来,兰花的气味和遗憾有关。
奶奶有一双巧手,能用兰花酿酒熏茶。从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喜欢我,哪怕是干活也要带上我。我挎一只竹编小篮子,到阳台上采花。一盆兰花,只采那白而纤细、舒展着的花瓣,铺在篮子底是薄薄一层。把兰花交给奶奶后,她便分成两半,一半铺在竹篾子上晒干,一半用热水烫开。我拿一支套着黑塑料袋的木枝子,摇晃着驱赶蝇虫。晒干的兰花用来熏茶,做成兰花茶。每个夏天,奶奶躺在摇椅上,我躺在她怀里。一口兰花茶,一口绿豆饼。我们在兰花的香气中,从午后摇摇晃晃一直到暮色四合。
奶奶是宽容的,就像清幽的兰花香气,以最柔软的姿态拥抱我。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英语,心中颇为自得。奈何家中长辈个顶个有文化,唯有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于是我跑到奶奶面前,教她读英语。我读“Good morning!”她读“古德猫宁”。奶奶不着急,一边躺在摇椅上一边嚼着半生不熟的广式英语。我气鼓鼓地捶她,说:“阿婆,你怎么总是学不好啊!”奶奶笑眯眯地说:“學得好的话,你还教我吗?”后来想来,奶奶真的学不好英语吗?她真的不知道我不过是在炫耀吗?她知道的。她不过希望我一直执着于教她英语,能在她身上找到学英语的优越感,能长长久久陪在她身边。其他的不管是英语还是鸟语,她都不在乎。因为是我,她什么都能包容。
然而不管是兰花茶还是古德猫宁,这些事情都像王家卫电影里的滤镜一样逐渐泛黄远去。那天,课上到一半,老师突然把我从教室带出去。我和几个堂亲家的小孩被一股脑塞进车里,没多久就到了老屋去。堂屋里姑姑们哭得撕心裂肺,堂屋前我们惶惶不安地列位跪着。小孩子意识到死亡并非一瞬间的事情,奶奶走的时候我从未流下一滴泪。一直等到十来日白事办完,我都没意识到我再也见不到那个会做兰花茶、绿豆饼,会说“古德猫宁”的奶奶了。
回家第二天,我发现奶奶养的兰花蔫了,于是哒哒跑下来想告诉她。等到跑到奶奶屋前时,我才骤然意识到什么。我曾经听大哥读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不晓得花落与人走有什么关系,后来我才知道,奶奶就像她的兰花一样谢了。
又过十几日,天气渐冷。我半夜踢翻被子冻醒,一边迷迷瞪瞪地摸索着,一边嘟囔:“阿婆,被子被子。”继而无声地睁开眼,静静看着蚊帐顶端的旧风扇,茫然地对自己说:“阿婆不在了,要自己盖被子。”阿婆的离去就像夜半被踢翻的被子一样,要好久才能意识到,我已到了自己盖被子的年纪了。
然而故人已逝,不管多么怀念,兰花的气息就像我对奶奶的回忆一样渐渐消散。有天晚饭时,大哥做了一桌子菜。我忽然瞧见一片熟悉的花瓣,便问道:“哥,这是什么?”大哥淡定地说:“阳台摘的兰花啊,炒牛肉可以提味,阿婆教的。”饭桌上忽然静默了几秒,倏而又热闹起来。
我恍惚想,阿婆的兰花从没有谢,她一直开在我们心底。
写作 小纸条
奶奶的离世之于懵懂的我而言是寂静无声的悲,在踢被着凉的夜晚侵袭我的内心,让我知道身畔再无盖被之人。这种悲伤不是大喊大叫的嘶吼,直接的表达只会让它落入俗套,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从细腻之处透出凄清的哀愁。比如用童年相处的美好记忆来对比,比如用花落的象征手法来代表奶奶的离去,给人哀而不伤、绵延细腻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