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语
2023-03-15林淮岑
中学生博览 2023年2期
林淮岑
“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在一根绳子两端系有结的样子,意为终结、终端,是“终”的初文。金文时期,“冬”的形体更像是一间封固的房屋,屋内有一个圆圈,视为太阳。囚阳于室,应和了冬日里太阳不出来,天空无太阳照耀的冬天。而在《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小篆“冬”字,则是基于金文进行了改造。金文形体中的“日”消失不见,形体下面换作表示冰的“仌”(音同冰),不见太阳只见冰,自然就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冬天。后来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就将小篆体的上半部分變成了“攵”(音同扑),下半部分的“仌”简化为两点,即成为了隶书和楷书中的“冬”字。
冬天大约最能激发文人墨客创作欲的季节。大雪刚停的寒冷夜晚,面对凄凉夜景,唐代诗圣杜甫《阁夜》有感而发:“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宋时张孝祥《卜算子》即景抒怀,吟咏道:“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素雪、明月、幽梅,三者俱,则光景清艳。然三者难以兼备。此词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宋时卢钺《雪梅·其二》一改前人诗作之感伤,赞颂雪与梅花争相绽放,艳丽多姿,生机蓬勃,“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天真烂漫的梅花,抽出红绡罗帕在枝头招展,令人心醉;南宋吕本中《踏莎行》同样赞道:“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