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逸:用咖啡店,在小县城带客人环游世界
2023-03-15倪妮
倪妮
今年正月期间,我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一家咖啡店里见到了秋逸,店内人头攒动,他要在几小时内独立调制出近300杯咖啡。这是秋逸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忙碌时刻。
根据官方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这个位于洞庭湖畔的湘北县城已在近10年内流失了近20%的常住人口。县城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就像一群候鸟,春节时回巢,短短几天后又四散而去。
出生于1990年的秋逸是“逆行者”,也是一位“非典型生意人”。和这位县城精品咖啡店老板交谈时,你很难用成本、客单价、坪效、上新等新消费创业者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撬开他的话题,“这个问题我好像没想过”,是采访中出现的高频回答。但每每说到他热爱的咖啡豆、县城和来店的客人们,秋逸的声调会不自觉地提高,谈话氛围也变得轻松起来。
在这个商业模式被普遍拆解讨论的年代,秋逸的咖啡店好像显得过于佛系了。但在当下的县城,这种慢悠悠的经营姿态是被包容和允许的。也因此,县城人能有机会慢下来,不为消除上班的困意,也不将咖啡馆作为工作社交的场所,只是静静享受这份闲适。在秋逸眼中,这几乎是县城咖啡店的客人和大城市唯一的区别。
以下为秋逸自述。
选择回县城开咖啡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偶然间,我喜欢上了咖啡,遇见了一群我尊重的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回到自己热爱的家乡,过我想过的生活,仅此而已。
大约在2017年,我萌生了开店的想法,两年后的10月正式开店营业。开业前,我也曾去北京寻访业内口碑比较好的老师,提升自己和弥补不足,同时学习了很多经营理念。直到2019年,当我能做出一杯自己觉得好喝的咖啡时,我意识到自己差不多準备好 了。
回县城之前,我在广东工作了近5年。上学时学过音乐,但没有坚持下去,后来为了生活又去学了化工,工作内容也和化学研发有关,但我始终对这方面说不上喜欢。
有些人选择去大城市,这当然好,大城市有更多机会,能赚更多钱,但背井离乡去外面,人也有被迫要做的事,也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东西。有些人会选择回来,比如可能在外面赚了点钱,同时也能在家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享受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就是后一种。
家庭是最主要的原因。妻子和我是老乡,比我更早一步回来,她选择了考编,在家乡做教育。我和她一起回来是自然而然的事。父母对我们的选择并没有提出异议,工作上的事他们一向很尊重我。
有人说回县城是一种“躺平”,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躺平并不是贬义词,奋斗也不一定是褒义。我是个简单的人,所以开了一家简单、质朴的小店。
开一家店前期需要投入的比较多,比如房租、装修这些外部的东西,后期还要持续在咖啡豆方面投入。开店到现在算得上收支持平,这其实和我的预期出入不大:我从来没想过哪一天会挣多少钱,能养家糊口就够了,如果不太受身体健康等因素影响,我会一直坚持把店开下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我喜欢咖啡,喜欢自己的家乡,想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剩下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刚回华容那阵子,可能想得比较简单,比如会觉得华容的咖啡市场会和外面的世界差不多。但其实不是这样。当时本地的正经咖啡店不多,茶楼比较多,很多茶楼的菜单里都会出现咖啡,后来想想,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能让很多人知道什么是咖啡,能接触和尝试这类饮品。客人尝试了咖啡之后,有些人如果觉得味道还不错,可能会去继续探寻更专业的咖啡,通过经验积累去选择自己认为味道好的那种。这两年县城里也开了不少咖啡连锁店,但我觉得每一位店主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赚钱方式,我只遵从内心专注于自己的事,并不太去看外界这些东西。
不关注外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很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些吸引我的前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坚守一件事,不受世俗和潮流影响。在我心里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因为咖啡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介质,一个传递的过程。
以咖啡豆为例,咖啡豆落地生根,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离不开园艺师的用心栽培。果实会传递给用心去寻找它们的寻豆师,这类人往往坚守理念,只青睐自己喜欢的味道。这些被筛选的豆子接下来会传到烘豆师手上,烘豆师需要理解每一颗豆子的属性,去决定烘焙程度的深浅,相当于绽放咖啡豆的第二次生命。最后再通过一杯成形的咖啡,由咖啡师递到客人手上。尽管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有1%,但背后的99%都离不开传承二字,我更愿意分享背后的东西。
正因为这种复杂又简单的传承,我的小店收获了很多温暖的客人。他们的光顾支撑着这家店铺,我每一天都有很多“甜”可以品尝,所以我过得幸福。
有人说,县城咖啡店的客人更喜欢偏甜的口味,我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这是不是一种对县城的刻板印象?我的店经常会不定期上新各个庄园的咖啡豆,愿意点手冲的客人比我预期的要多,而且正变得越来越多。有县城的老客人还会对我说,你一定要继续带我“环游世界”,品尝更多的咖啡豆,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除了过年的日子会格外繁忙,平时我的店整体是安静的,这和我本人喜欢安静有关,我猜来店的客人们也偏爱这份静谧。有时候客人会问我周末过得怎么样,我一晃神,原来周末已经过去了吗?
在店里你很难发觉时间的流逝,我每天都在做咖啡,闲暇之余会看看书,也不太去考虑别的事。我的妻子和我性格很像,对于店里的经营状况她很少过问,她常问的话是,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客 人?
大年初五是我新年后恢复营业的第一天,店里来了一位重庆的客人,他因为朋友来到了我们县城。其实去年的同一天他也来到了店里,和今年一样,在门口等着我开门。他总是第一个进来,静静地坐在吧台看着我做咖啡。后来我收到了一张重庆寄来的照片,是我自己做咖啡的样子,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偷偷拍的。他将美好的瞬间定格下来赠给我,这是他对咖啡店表达喜爱的方式。类似于这样的瞬间有很多,大家就这样慢慢变得熟识起来,与其说这是一家咖啡店,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
在县城喝咖啡的并不只有年轻人,其实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我印象中年纪最大的客人已经80多岁。我从来不问他们是否懂咖啡,也不觉得县城的客人和大城市的有什么认知区别,为什么食客一定要懂?我觉得大家只需要借由这杯咖啡,去享受片刻的安逸就足够了。
我不太擅长去刻意分析那些商业数据,也不爱捣鼓一些新的特调口味,但我习惯观察客人的微表情,对方喝咖啡的神情是怎样的,怎样呼吸,怎样笑,喝完咖啡之后又有什么变化,我都会去看一看、听一听。我始终认为,咖啡说到底只是一种饮品,他们此时此刻坐在这里,享受的一定是精神层面的某样东西,那是更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想以一则我喜欢的寓言作为结尾:人生就好比用5个球耍杂技,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诚实。你必须同时让5颗球都保持在半空中不能落下。但有一天你突然得知,其中这颗叫工作的球是橡胶做的,而其余4个是玻璃球。工作的球掉了还能弹起来,但其他4个球损坏了就会产生裂缝。希望大家都维持好自己人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