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房现状及农房满意度研究

2023-03-15秦小珍吴昕晖

热带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房农村居民厕所

马 莉,秦小珍,陈 銮,吴昕晖

(中山大学 a.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b.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广州 510275)

住房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人人拥有安全、舒适、可负担的住房是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一①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 2030 Agenda.https://www.undp.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乡村作为人类重要的聚居地,其主要的住房形式——独栋农房受到广泛关注(王瑛 等,2006;Scott et al., 2009; Satsangi et al., 2010; Su et al., 2019)。中国拥有厚重的农业传统,至今仍有大量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农村地区,根据2019年全国总人口数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估算,农村住房面积约为269.74亿m2,占全国住房总面积的44.41%(李郇 等,2022)。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城镇化和现代化,农村住房的形式和功能发生快速复杂的转变和迭代。这些农房建于何时?其形式为何?功能如何?存在怎样的地区差异?目前的变化是否有效回应了农民的需求?影响农民对农房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由于缺乏基础数据,而现实情况又变化极快,目前学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还有待深入完善。

农房的变化既能反映乡村变化的超前特征,又能反映已经落后于当前发展形式的滞后特征,可作为研究乡村景观的时效性指标(董新,1990)。建国至今,中国农房质量和功能设施不断提升,“五十年代住草房,六十年代盖瓦房,七十年代加门廊,八十年代建楼房,材料设施用高档”(贾敬敦等,2013),反映中国部分地区农房建设现代化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影响下,农房的功能比较单一(袁镜身 等,1987),没有“现代化舒适设施”(华揽洪,2006),在198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仅为9.40 m2。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先后出现几波建房潮,农房持续发生变化。到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82 m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1)。除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外,农房的建筑材料、平面布局、使用功能、设施设备等都不断发展(刘李峰,2010)。

农房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农房质量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发达国家,房屋内部木质地板保养情况、家具保养情况等被认为是重要的住房质量指标(Morris et al., 1972),而是否通电、通水、配有水冲式厕所等不再被视作关键指标。此时,农村地区的自建房不是“贫困”“落后”的代表,农房及乡村地区的生活代表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Woods, 2010);而在发展中国家,针对农房质量,更多考虑的是满足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如Becky等(1997)在对菲律宾农房质量研究中认为,供电且配有水冲式厕所的农房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农房。另一方面,同样的评价标准下,农房的建设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如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房内部设施配置率最高,而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配置率最低(徐小任 等,2016),粤东地区农村住房与粤西、粤北地区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更多、层高更高(徐涛 等,2022)。

从中国农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房屋自身发生诸多改变。如卢健松等(2009)根据对湖南农房的调研,从建筑材料变化、能源结构变化、设施设备变化等方面将农房建设发展过程总结为生存—生活—生态3个阶段,认为经济技术的进步是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推动力。周晓红等(2011)基于对长江流域周边12个省份的农房调研发现,农房厅堂在使用方式和家具配置上存在“上西式下多用”的特征,这不仅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有关,而且反映农村居民想要改善自身居住环境卫生和提高居住品质的愿望。宋伟等(2012)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将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划分生存需求、舒适需求、尊重需求和理想需求,认为农房居住形式的变化实际上是农村居民居住需求层次的转化,农房发展体现的是农村居民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水平提高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地区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居住选择(汤爽爽 等,2017)。有研究表明,功能设施完备、居住舒适的房屋是吸引人们迁居到乡村的重要动力(Elshof et al., 2017)。住房满意度是衡量和反映居民的住房需求和预期的有效指标(Ibem et al., 2013),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且在不同群体间具有可比性(Easterlin, 2001)。住房满意度研究中,重点关注个体特征、住房特征、社区服务、邻里关系、配套设施等对于居民住房满意度的影响(Lovejoy et al.,2010;何立华 等,2011;纪竞垚 等,2019)。然而,现有的住房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城市居民。以农村地区或农村居民为对象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满意度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李志刚,2011;丁志宏 等,2014),和“村改居”类型的住房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冷博峰 等,2018),较少关注农村居民对于家乡农房的满意度情况。有关农房基本情况和功能变化的研究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谭清香等(2015)利用2013年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对农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指出农房满意度明显受农房质量影响,这已是当前相关的最新研究。而现有研究对于其他影响农房满意度因素的关注同样不足。

综上,中国农房的居住条件在近年得到明显改善,但当前农房的基本状况、农房功能设施配置等研究受限于现实更新较快,数据获取难度高,区域差异大等原因,针对中国农房的整体变化及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满意度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采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中的村民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房的结构与功能变化和农村居民对农房的主观满意度两个方面入手,在阐述中国农房演变的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房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农房满意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未来乡村建设,农房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乡村建设评价工作。该评价主要面向农业县,在综合考虑代表性以及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性的基础上,在每个省选择3个县,共选取全国27个省份81个县并对其农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线下实际调研和线上网络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线下实地调研由各省专家调研队伍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网络问卷由县、镇两级政府部门和村干部统筹,采取多种方式派发填写:一是在县内每个乡镇均选取2 所学校(1 所镇区小学、1 所村庄小学),每所小学选择1个规模40人左右的班级,由学生将电子问卷填写指南带回家由家长填写,以该种方式确保问卷派发范围覆盖县内所有乡镇;二是号召村干部通过村内微信群,将问卷作答的小程序发放给群内村民,以该种方式覆盖外出务工的村民。该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0 318 份。考虑到本文农房专项研究的需要和样本分布情况,剔除部分缺值问卷以及部分数据异常的两县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4 533份,共覆盖全国27个省79个县。

1.2 指标与方法

1)客观指标。根据联合国《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第二修订版(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08)中对住房调查的具体原则,住房普查共有38 项细目。其中,供水系统、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厕所类型、污水处理、洗浴设施、是否有厨房、烹饪燃料、供电类型、固体废料处理类型是住房的核心调查指标。对于住房设施情况的普查有助于评估住房质量的变化和公民福利的改善情况(Morris, 1972)。因此,本研究认为除了房屋的结构、面积等以外,房屋内各种功能设施可以较好地反映农房居住条件。根据联合国住房普查细目并结合已有研究(谭清香 等,2015;徐小任 等,2016)和调研实际情况,选择电、自来水、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②指与卧室、起居室等生活区分离,与农房成套,专作烹饪的房间(在院子里、处于露天或半露天状态、简易搭建的不算)。、天然气、宽带网络衡量农房居住条件,每项农房功能设施分别对应1个或多个联合国住房普查细目(见附表1)。

附表1 农房功能设施指标Appendix 1 Functional facility categories for rural housing

2)主观评价采用农村居民对于农房的满意度。住房满意度能衡量和反映居民的住房需求和预期(Ibem et al, 2013),是住房条件常用的测度方法。因此,采取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满意度数据分析当前农村居民对于农房的看法。满意度数据根据问卷选项处理获得,根据“您对当前农房的总体住房条件是否满意?”一题中,共5 项,分别是“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依次赋以1~5分,最终得到的满意度为样本均值。

由于被解释变量农房住房满意度为有序离散变量,采取已有研究(许恒周 等,2012;连玉君 等,2015;谭清香 等,2015)广泛使用的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RSi表示农村居民农房满意度,取值1~5,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众多,在参考已有文献(何立华 等,2011;Li, 2014;Aminu et al., 2014;冷博峰 等,2018)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研究重点,重点关注农房自身特征,尤其是农房各项设施对满意度的影响,同时关注受访者的个体特征。Housei表示各项农房自身特征,包括电、自来水、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天然气、宽带网络等农房功能设施(1=有,0=没有),以及农房建筑面积和建成年代。由于满意度作为主观测度,个体特征对其影响较大,Xi表示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

2 农房的客观变化与区域差异

已有研究证明,随着地区经济水平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房的质量与功能等会发生明显变化(Murton, 2011; Fang et al., 2014),这直接反映农房的现代化发展情况。根据已有文献,农房在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2个方面主要是材料和功能设施。材料影响农房的结构,进一步使得农房从平房向楼房发展;而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农房的品质得到提升,对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作用(王瑛 等,2006;李方一 等,2011;房艳刚 等,2012;Fang et al., 2014;岳晓鹏 等,2017)。

2.1 传统农房的更新迭代

农房结构与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建设年份密切相关。石砌结构、竹木结构、以及其他结构(如夯土、土木结构等)等传统农村建筑的结构形式,一般就地取材于当地农村地区;而近年来农村建新房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砖等现代住房材料,其房屋结构主要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轻钢结构,本研究称之为现代结构。数据显示,采用传统结构的农房比例在同期农房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农房结构与农房建成年代关系较大,建于1980年以前的农房以传统结构为主,61%的农房采用石砌、竹木等传统房屋结构。1980年以后,使用传统结构的农房占比不断降低;在2011年及以后建设的农房中,使用传统结构的农房占比仅为10.74%,使用现代结构建造的农房占比已达89.26%,现代结构成为农房建设的主要结构。

目前砖混结构(包括采用预制板和未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在农房建设中使用率最高,占比达到74.57%(表1)。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浇板逐渐替代了预制板,非预制板的砖混结构质量相较于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更好,成为农村居民建房的更优选择。建于2011年及以后的农房中,采取框架结构的比例明显提高,占比为9.30%,框架结构抗震能力比砖混结构更强,且可以满足相对复杂的建筑形式,框架结构的农房比例提高可以反映农房建设日益复杂和多样。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农房建设中成为新的流行,以轻钢结构为主的农房也开始出现。农房由传统建筑结构向现代建筑结构转变,使得农房外观发生明显变化,农房的质量也不断提升。

表1 不同结构的农房比例Table 1 Proportions of use materials by period of construction %

农房配置的现代化设施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毋论建成年代,99.02%的农房都已实现供电入户;83.36%的农房已实现自来水供水入户,这与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1)公布的2020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3%基本一致,自来水供水入户已覆盖较大范围。46.90%的农房配有水冲式厕所,57.97%的农房配有热水淋浴设施,68.02%的农房配有独立的厨房。天然气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仍较低,仅8.27%的农房配有天然气。62.59%的农房安装了宽带网络,说明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普及。不同年代建设的农房在设施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和厨房3个方面(表2)。以水冲式厕所为例,1980年及以前建设的农房中,配有水冲式厕所的比例仅为24.38%,2011年及以后建设的农房中,配有水冲式厕所的比例达到57.61%。近10 年新建成的农房配有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的比例明显高于上世纪建成的农房,农房设施配置更为齐全。

表2 不同年代农房的设施配置情况Table 2 Functional facilities by period of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ing %

2.2 农房的区域差异

农房的建设和日常使用受到当地自然环境、政策条件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农房的外观、功能等特征都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数据显示,单栋农房的建筑面积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图1-a)。南方单栋农房的建筑面积大于北方,原因可能是南方农房的层数普遍高于北方,如在广东、江西等地区,农房的层数基本在3~4 层;而在吉林、辽宁等地区,考虑采光、保暖等需求,农房一般为1~2 层。北方农房院子较大,但院子并未计入农房建筑面积中。

农房建成时间呈现“中西新、东部旧”的空间特征(图1-b)。农房建设需要一定的财富积累,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早,该区域的农村居民较中部、西部而言先富裕起来,其建房热潮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 年代和本世纪初;而中部、西部乡村地区发展较慢,农村居民财富积累较慢,农房建设主要在2011年及以后,故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房普遍较新,而东部地区农房则较旧。

图1 中国农房特征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rural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水冲式厕所和淋浴设施2项设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异特征(图1-c)。西北、东北地区农房配有水冲式厕所和热水淋浴设施的农房比例较低。东北地区3省配有水冲式厕所的农房占比均未超过15%,其中黑龙江省只有13.05%的农房配有水冲式厕所。而东南地区省份如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配有水冲式厕所的农房占比基本达到60%,其中浙江省的比例最高,81.68%的农房配有水冲式厕所。热水淋浴设施的配置情况也与水冲式厕所类似(图1-d)。尽管自来水或集中供水在乡村地区基本实现普及,但水冲式厕所和淋浴设施2 项与用水相关的设施却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主要原因可能为:1)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水管容易结冰冻住,而保暖防冻措施涉及到室内外全部管道以及房屋本身供暖保暖改造,成本较高,目前在乡村地区基本没有采取此类防冻措施,导致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在北方冬季长时间无法正常使用,因而农村居民建设意愿不强。2)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不仅涉及到供水系统,还与排水、排污系统有关,而北方由于还存在大量旱厕,以及生活用水量较少,污水量少,污水排放和处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系统,改造难度大。3)生活习惯问题,北方农村居民已经习惯到公共澡堂洗澡,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澡堂文化”,对于自家农房内的淋浴设施需求不高。

独立厨房、天然气设施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图1-e、f)。这可能与用能习惯、天然气管道铺设难易程度、与城镇地区的距离等有关。西部、北部地区还有大量村民习惯使用柴灶,故基本保留一间与主房相分离的房屋作为厨房。靠近城镇的城边村等容易接入城镇燃气管网。但总体而言,由于管道铺设成本高,天然气在乡村地区的普及率在大部分地区都较低,本研究80%的样本县,农房内通天然气的比例都在8.6%以下。

从农房各项设施配置的比例看,当前中国各地区农房功能设施差距最大的是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2个方面,北方农房居住条件整体不如南方。

3 农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对农房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比分别为32.30%、22.29%。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总体满意度为3.70。

进一步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的农房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表3)显示,供电、自来水、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天然气对于农村居民的农房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农房内部实现通电、通自来水、配有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天然气,农房功能设施越齐全,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满意度越高。除以上功能设施外,建筑面积、建成时间也是影响农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即农房面积越大,农房越新,农村居民对于农房的满意度越高,这与已有研究(谭清香 等,2015)基本一致。但谭清香等发现改进饮用水源、设施设备等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农房满意度效果并不显著。该研究基于2013年辽宁、宁夏、江苏、江西和贵州5 省的数据,当时农房的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居民对于农房配套设施的要求差异也更大,相较而言,农户更关心现有住房的翻新和扩建,而非住房配套设施的提升。在本研究中,农村居民不仅关心农房的新旧和面积大小,还关心各种农房功能和配套设施。其原因在于近1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的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乡村地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农村居民对于住房条件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在满足住房的基本安全、宽敞需要之外,更追求居住的舒适性,进而要求更完善的住房配套设施。

表3 农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有序Probit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Ordered Probit Mod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House Satisfaction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个体特征是影响农村居民农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年龄对于农村居民农房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满意度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村居民而言,他们年轻时居住的农房功能条件简陋,对于农房期望较低,只要比五六十年代的房子好,满足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就能达到他们的预期。而对于年轻一些的农村居民而言,他们原始的住房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加上他们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密切,受到城市住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他们更可能将城市商品房住房与自家农房进行比较,这使得他们对于农房的满意度更低。从问卷信息看,40岁以下农村居民在城镇地区工作的比例为69.63%,从事非农职业的比例为71.15%,分别是4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1.1和1.5倍,外出经历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最终反映在他们对于农房的认知变化上,导致他们对于农房的满意度更低。

性别对于农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男性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满意度比女性高,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农村居住的时间短于女性(留守妇女),体验不如女性充分。文化程度对于农房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稳定,在总体模型中,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相比,初中学历农村居民的农房满意度更低,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村居民农房满意度更高。家庭收入对农房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对农房的满意度越高。因为农房作为农村居民家庭财富的象征,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村居民,投入到农房建设、装修中的资金可能越多,农房现代化水平也越高,与农村居民的期望越接近。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分析2021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2021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全国79个县共94 533份村民问卷数据发现,当前农房已由传统农房向现代农房转变,表现为农房建设的主要结构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现代结构;农房内部供水、供电等现代设施实现普及,水冲式厕所、淋浴、独立厨房等各项设施的比例不断提高。单栋农房建筑面积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农房建成时间呈现“中西新、东部旧”的空间特征;水冲式厕所和淋浴设施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是农房区域差异最大的2项设施;独立厨房、天然气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总体而言,北方农房的各项设施和住房条件稍落后于南方。

农村居民对于农房的总体满意度为3.70(5 分为满分)。农房功能设施、农房建筑面积、农房建成时间是影响农村居民农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与已有研究(谭清香 等,2015)认为改进住房设施不影响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不同的是,本研究证实农村居民不仅关心农房的新旧和面积大小,还关心各种农房功能和配套设施。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个体特征对农村居民的农房满意度亦有显著影响,越是年轻的农村居民,对于当前农房的满意度越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城市化影响,要求农房居住条件继续完善和提升。

4.2 讨论

由于中国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中国农房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乡村别墅”,也不同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棚屋土房,而是兼具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功能的重要资产,是农民基本福利和保障得以实现的基础。随着农村居民进城工作生活,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城市化影响,其住房观念亦受到城市商品房的影响(Bański et al., 2012),对农房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在此背景下,当前农村地区既存在过于奢华、超出实际需求的“豪宅”,也存在设施欠缺、条件简陋的老屋。由于农村建房行为是村民自发的,在建房过程中,村民更多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设计图纸、寻找施工队伍,当地提供的农房图集利用率不高。因此基层政府可在农房风貌管控、农房功能配备等方面提供细致化与人性化的管理,如为村民的农房设计进行审核与把关:1)在保留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尽量与当地农房风貌保持协调;2)在建设过程中,为农房内部设施建设提供具体的指南和样板间参考等。针对老旧农房,在完成农房安全性鉴定和维护的基础上,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进一步改善设施配置,特别是卫浴、厨房相关设施。

上水、下水、电力、道路等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林毅夫,2002),而农房是各类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终点,也是各类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难点所在。在中国,农村地区住房与城市住房有很大不同,城市住房建设一般先达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后再建房,而农房多为村民自建。在农房内部功能和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衔接等环节缺乏专业知识。如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功能,不仅需要居民在建房过程中自行建设设施,还需与更高级别的基础设施相衔接,而农房建设过程与政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往往不同步,农房想要实现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功能,前置条件是村镇一级现代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当前农房建设与村庄建设或存在脱节情况。因此,在未来农房建设中,如何协调农房建设与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与农民现代化,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猜你喜欢

农房农村居民厕所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厕所囧事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警惕厕所性猝死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绿色农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嘉善县“三导向”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