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维生素D联合医学营养干预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

2023-03-15郭丽娜王凤娇

关键词:胰岛维生素胰岛素

郭丽娜,薛 芳,王凤娇

(1.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2.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山西 晋中 030600)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发生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影响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由于其受体存在于大多组织中,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现阶段,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预防时,临床上多按照 400 IU维生素D的常规剂量进行口服治疗,但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妊娠期女性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大,常规剂量难以满足[1]。有研究表示,维生素D的缺乏将降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血糖升高,若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异常,但足量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是否优于一般剂量尚未明确[2]。医学营养干预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安全、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措施,包括定期产检、孕期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方案指导、运动指导等,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来控制患者血糖[3]。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经强化足量维生素D治疗和医学营养干预后,对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现将本研究内容与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8.52±4.07)岁;孕周21~28周,平均(24.61±1.75)周;身高157~170 cm,平均(166.45±2.61) cm;体质量48.6~71.2 kg,平均(61.10±5.73) kg。研究组(51例)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8.83±3.65)岁;孕周21~28周,平均(24.64±1.68)周;身高156~170 cm,平均(166.53±2.05) cm;体质量49.1~70.0 kg,平均(61.91±4.64) kg。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单胎妊娠者;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时首次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且无高血糖危象者;之前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者等。排除标准:近期有意识摄入维生素D、钙剂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者;骨质疏松或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者等。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的实施方法、义务与权利已有详细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剂量维生素D治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 30 ng/mL者:口服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规格:400 IU], 200 IU/次, 早晚各1次;血清25-(OH) D水平为20~30 ng/mL者:300 IU/次,早晚各1次;血清25-(OH) D水平为12~19 ng/mL者:400 IU/次,早晚各1次;血清25-(OH) D水平<12 ng/mL者:500 IU/次,早晚各1次。研究组患者使用足量强化维生素D治疗,血清25-(OH) D水平>30 ng/mL者:200 IU/次,早晚各1次;血清25-(OH) D水平为20~30 ng/mL者:400 IU/次,早晚各1次;血清25-(OH) D水平为12~19 ng/mL者:400 IU/次,3次/d;血清25-(OH) D水平<12 ng/mL者:500 IU/次,早晚服用,中午服用400 IU。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2.2 医学营养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医学营养干预,内容如下:①产检时由妇产科医生对其进行孕期及糖尿病知识宣教,包括发放宣传页、进行孕期糖尿病讲座等。②由专业营养师进行饮食方案指导,具体到个人每天摄入的总能量及主食、蔬果、肉蛋奶等分配比例;例如:60 kg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本身需要能量60 kg×30 kcal/kg体质量=1800 kcal(1 kcal = 4.18 kJ),孕中期在本身能量的基础上增加300 kcal,最终此孕妇总能量为2100 kcal,主食占50%~60%,260~315 g(其中一半为粗粮,如玉米、荞麦、土豆等),可适当增加肉、蛋、奶。③专业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及如何正确监测血糖,做好定期线上回访,并记录孕期一般情况、血糖水平、体质量增长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情况,控制血糖满意率判定标准[5]:a.基本无饥饿感及其他个人感受;b.餐前血糖、FPG为3.3~5.5 mmol/L;c.2 h PG为4.4~8.0 mmol/L。其中满意:符合其中2项及以上标准;基本满意:符合其中1项标准;不满意:不符合以上任一标准。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分娩前体质量增长情况。②于治疗前后在患者空腹状态与餐后2 h状态下进行采血操作,采集血液5 mL后,待其血液凝固后,进行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取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 - 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血清FPG、2 h PG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HOMA-IR=(FINS×FPG) / 22.5]。③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对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④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更高,体质量增长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情况与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25-(OH) D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 25-(OH) 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25-(OH)D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25-(OH)D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25-(OH)D:25-羟基维生素D。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 h PG(mmol/L) HOMA-IR 25-(OH)D(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70±0.58 5.06±0.69* 9.77±0.65 6.77±0.67* 4.82±1.16 3.28±0.97* 20.85±1.87 35.15±2.90*研究组 51 5.71±0.52 4.74±0.53* 9.85±0.66 5.10±0.54* 4.78±1.08 1.04±0.49* 21.34±1.64 40.48±2.69*t值 0.091 2.617 0.614 13.805 0.179 14.691 1.401 9.5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脂肪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LP、RBP4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脂肪因子水平比较( mg/L,±s )

表3 两组患者脂肪因子水平比较( mg/L,±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APN:脂联素;LP:瘦素;RBP4:视黄醇结合蛋白4。

组别 例数 APN LP RBP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4.64±1.35 6.16±2.05* 38.26±8.11 29.67±6.41* 34.59±1.33 28.66±1.23*研究组 51 4.55±1.26 7.56±2.33* 38.45±7.87 27.25±7.35* 34.77±1.35 22.19±1.17*t值 0.346 3.204 0.119 1.762 0.675 27.09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受遗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脂肪细胞等因素的影响,若机体血糖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继而可能诱发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机体的血糖水平尤为重要,利于提升母胎生存质量。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调节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因其受体分布广泛,因此生物学作用也较广泛,有研究表明,其可参与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及合成。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随着孕期的增加,激素水平和代谢状况的改变,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也增加,加之胎儿骨骼的生长和额外钙的需求,妊娠期妇女对于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高4~5倍,因此维生素D缺乏会更加严重[6]。维生素D的缺乏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进而影响血糖水平,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不仅增加了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等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还会对围产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胰岛β细胞中也有维生素D受体,而维生素D缺乏会损伤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维生素D可以通过直接激活胰岛细胞中的维生素D受体,进而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其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同时维生素D还可以抑制胰岛细胞凋亡进程,减少胰岛细胞因受损带来的不必要牺牲;由于胰岛素分泌具有钙依赖性,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及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对血糖降低有帮助[7]。相关研究中,选择于妊娠12周开始予以患者足量维生素D补充,可保证孕妇对维生素D的需求,使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上升,有效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效果,进而可改善糖、脂代谢情况,并降低HOMA-IR,有效预防糖、脂代谢紊乱[8]。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血清 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体质量增长、FPG、2 h PG、HOMA-IR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提示强化足量维生素D联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其血糖和体质量的增加,可一定程度降低妊娠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提高血糖控制的满意度。

维生素D可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同等条件下,体质量增加越多,维生素D水平越低[9]。因此,控制体质量可有效提高维生素D水平,但提高维生素D水平是否可以帮助控制体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一方面,由于医学营养干预本身就包括体质量管理,能结合孕妇的饮食喜好、体质量、孕周等相关影响因素,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详细列出营养摄入比例,孕妇可以据此合理进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又能避免体质量增长过快;另一方面,足量强化维生素D干预的患者随访更频繁,因此,取得的效果也更好,满意度因此得到提高[10]。

综上,强化足量维生素D联合医学营养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肪因子水平,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妊娠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控制整个孕期体质量增加,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维生素胰岛素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