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机械通气中的疗效观察
2023-03-15尚德民
尚德民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 张掖 734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作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是指毛细血管发生弥漫性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出现肺水肿、肺不张等症状。机械通气是ARDS常见的治疗手段,可维持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但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疼痛较为明显,会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甚至增加心肌耗氧量,进而影响通气效果,故辅以有效的镇静、镇痛干预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尤为必要。瑞芬太尼为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可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酶进行水解代谢,具有较低的代谢活性,通常与其他镇静药物复合使用,可减少单药应用剂量,降低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咪达唑仑、丙泊酚为常见的镇静药物,咪达唑仑具有催眠、抗焦虑、镇静的作用,但部分患者会发生苏醒后再入睡、苏醒延长等现象,使其治疗效果不佳[1];丙泊酚也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药物起效快,代谢产物活性低,不易蓄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插管操作,且丙泊酚对于呼吸抑制作用小,不良反应少[2]。但临床对于咪达唑仑、丙泊酚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80例ARDS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4~78岁,平均(63.32±4.4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12±0.63) h;体质量54~76 kg,平均(64.23±3.32) kg。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79岁,平均(63.76±4.7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2.43±0.87) h;体质量52~78 kg,平均(64.87±3.98) 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体质量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急诊医 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接受镇静、镇痛药物治疗者等。排除标准:休克、心力衰竭者;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ICU住院时间<48 h者等。患者及家属已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研究方法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的实施。
1.2 麻醉方法 机械通气前,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诱导,首先静脉注射0.06 mg/kg体质量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27066,规格:5 mL∶5 mg),之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0.05~0.2 mg/(kg·h)的咪达唑仑注射液。机械通气前,观察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首先静脉滴注1.5 mg/kg体质量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20 mL∶0.2 g),然后再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0.05~0.2 mg/(kg·h)的泊酚乳状注射液。之后两组患者进行插管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支)进行镇痛,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0.5~1 μg/kg体质量,静脉泵注持续性给药过程中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保持在1~9 μg/mg(kg·h)。需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节药物使用剂量,使Rasmay镇静评分[4]保持在2~4分。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②血流动力学与镇静效果,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与镇静后30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采用病人监护仪(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070527,型号:STAR8000E)监测。镇静效果根据Rasmay镇静评分进行统计,Rasmay镇静评分总分为6分,其中患者焦虑、躁动不安为1分;患者安静,有定向力,且配合良好为2分;患者对指令有所反应为3分;患者嗜睡,可对唤醒、轻叩眉间反应敏捷为4分;患者嗜睡,对唤醒、轻叩眉间反应迟钝为5分;患者嗜睡,呼唤不醒为6分。评分2~4分为镇静满意。③炎症因子,采集两组患者镇静前、镇静后24 h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④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Rasmay镇静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h)镇静药物起效时间(s)苏醒时间(min)对照组 40 98.43±32.76 276.54±54.43 161.54±34.43观察组 40 75.43±21.32 132.98±33.76 53.98±23.76 t值 3.722 14.176 6.416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评分比较 与镇静前比,两组患者镇静后30 min HR、MAP、RR水平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HR、MAP、RR水平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评分比较( ±s)
注:与镇静前比,*P<0.05。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 次/min) MAP(mmHg) RR( 次/min) Ramsay镇静评分( 分 )镇静前 镇静后30 min 镇静前 镇静后30 min 镇静前 镇静后30 min 镇静前 镇静后30 min对照组 40 127.54±11.54 100.76±4.23*113.12±6.76 106.43±5.87* 27.65±3.76 21.23±2.76* 1.33±0.05 1.76±0.76*观察组 40 126.34±11.76 91.54±4.87*113.32±7.45 97.43±8.54* 26.65±3.32 19.54±2.65* 1.31±0.06 3.17±0.34*t值 0.461 9.040 0.126 5.493 1.261 2.793 1.491 10.71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镇静前比,两组患者镇静后24 h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镇静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IL-6(mg/mL) TNF-α(mg/mL) CRP(mg/L)镇静前 镇静后24 h 镇静前 镇静后24 h 镇静前 镇静后24 h对照组 40 22.12±1.76 83.54±21.77* 33.12±5.87 93.54±13.76* 29.12±7.54 55.54±10.32*观察组 40 21.55±1.65 35.76±18.76* 33.54±5.65 45.65±14.76* 29.21±7.67 43.54±10.55*t值 1.494 10.515 0.326 15.010 0.053 5.1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ARDS是急性炎性肺功能损伤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临床常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同时减轻患者肺损伤,但受疾病本身、操作方法、人工气道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机械通气时患者会发生辗转反侧、紧张躁动等不良情绪,使肺部缺氧、呼吸不顺畅,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机械通气前进行镇静、合理控制患者情绪尤为关键。
咪达唑仑是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起到抗惊厥、肌肉松弛等效果,静脉注射后,会出现短暂顺行性记忆丧失的情况,其镇静效果良好,但研究显示,咪达唑仑易引发呼吸、循环抑制,较为严重者会发生心跳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用药具有局限性[5]。丙泊酚可对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 - 氯离子复合物进行有效激活,充分发挥增强氯离子传递、抑制中枢神经激动的作用;同时该药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此外,丙泊酚停药后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血压,减小外周血管阻力,也可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6-7]。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对ARDS患者减少麻醉用量的同时,还可以确保麻醉镇痛效果,缩短苏醒时间,且可减少药物产生的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麻醉效果良好[8]。本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镇静30 min后观察组患者HR、MAP、RR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提示与咪达唑仑比较,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前采用丙泊酚镇静诱导,其镇静效果更为良好,可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药物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 较高。
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会刺激气道,加速炎症因子的释放,促使肺部损伤进一步加重。临床调查显示,肺部过度机械牵拉,会对非细胞膜机械系统产生刺激,将刺激后的生物物质转变为炎症因子,激活各种炎症通路,促进大量释放炎症介质,使炎症因子表达上调,IL-6、CRP、TNF-α等水平均会升高[9]。咪达唑仑易对呼吸抑制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会增加应激反应,导致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而与咪达唑仑相比,丙泊酚可通过调节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8MAPK)/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脂多糖所致的肺损伤,有效控制人体内炎症因子,并发挥细胞的氧合功能;此外,丙泊酚还可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咪达唑仑比较,ARDS患者机械通气前采用丙泊酚镇静诱导,可减轻炎症反应,促使病情恢复。
综上,与咪达唑仑比较,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良好,且可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