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糖腺苷对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3-03-15

关键词:糖腺苷咽峡炎亚群

祁 鑫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内科,江苏 盐城 224000)

EB病毒(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4型,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发于儿童群体,患儿常见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对于此症,临床上主要进行退热、抗感染、护肝等对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1]。更昔洛韦为临床常用抗病毒药,对于因免疫功能缺陷而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儿治疗效果较好,但该药具有细胞毒性,且对于EBV相关性传热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抗病毒作用无法达到理想效果[2]。阿糖腺苷为抗病毒药,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多聚酶活性,以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对多种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强[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糖腺苷治疗EBV-IM患儿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EBV-IM患儿,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2例;年龄3~13岁,平均(8.00±1.21)岁;病程6~13 d,平均(9.50±1.02) d。观察组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1例;年龄2~13岁,平均(8.00±1.23)岁;病程5~14 d,平均(9.50±1.05)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4]中关于 EBV-IM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有发热、咽峡炎、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症状者;EB病毒DNA(EBV-DNA)阳性、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BV-EA-IgG)及EB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M抗体(EBV-VCA-IgM)等EBV特异性抗体阳性等。排除标准:有心肌炎、重症基础性疾病者;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退热、抗感染、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加以10 mg/kg体质量注射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89,规格:50 mg/支)静脉滴注,2次/d,治疗1周后剂量变更为5 mg/kg体质量,1次/d,并继续持续给药1周。观察组患儿对症治疗后,加以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33,规格:0.1 g/支)静脉滴注,10 mg/kg体质量,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分为显效(用药5 d内体温开始下降,7 d内恢复正常,肝脏、脾脏体积缩小,咽峡炎好转,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用药7 d内体温开始下降,10 d内恢复正常,肝脏、脾脏体积缩小,咽峡炎好转,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无效(用药治疗10 d内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水平,肝脏、脾脏体积等均未见明显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退热、咽峡炎改善、淋巴结肿大消退、肝脏回缩至正常、脾脏回缩至正常)。③于治疗1、2周后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抽取其中2 mL,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2 mL,以2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吸取白细胞层,然后以12000 r/min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DNA提取液,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检测EBV-DNA(阳性:扩增曲线呈S形,且EBV-DNA>1×103copies/mL);另取3 mL样本,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采集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EBV-EA-IgG(阳性:标本吸光度/标准品吸光度>0.50)、EBV-VCA-IgM(阳性:标本吸光度/标准品吸光度≥0.80)。④血样采集方法同③,随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患儿CD3+、CD4+、CD8+百分比进行检测,并对 CD4+/CD8+比值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经K-S检验证实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30%(26/27)]相比于对照组[70.37%(19/2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咽峡炎改善时间 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 肝脏回缩至正常时间 脾脏回缩至正常时间对照组 27 4.98±0.60 5.27±0.67 10.87±2.12 7.23±0.81 10.65±1.73观察组 27 3.65±0.45 4.13±0.48 7.49±2.03 6.21±0.76 7.23±1.68 t值 9.215 7.187 5.984 4.772 7.3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各项抗体阴转率比较 治疗1、2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EBV-DNA、EBV-EA-IgG及EBV-VCA-IgM阴转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各项抗体阴转率比较[ 例(%)]

2.4 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8+百分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对照组 27 62.32±2.89 60.21±3.60* 22.91±5.78 30.21±5.87* 39.27±11.98 29.33±2.67* 0.42±0.14 1.06±0.28*观察组 27 63.02±2.91 58.30±3.21* 22.95±5.80 34.10±6.10* 39.30±12.01 24.10±2.58* 0.43±0.15 1.42±0.26*t值 0.887 2.058 0.025 2.388 0.009 7.319 0.253 4.8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IM主要是一种由EBV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因 EBV-IM 为免疫病理学疾病,其病理特征是EBV感染下的CD8+T淋巴细胞被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相关脏器损害。临床治疗分为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两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症状,但单一治疗效果不佳[5]。更昔洛韦是目前临床治疗EBV-IM使用率较高的抗病毒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脱氧鸟苷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起到抗病毒效应,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导致患儿耐药性较差,进而影响疗效[6]。

阿糖腺苷的代谢产物可通过作用于病毒DNA多聚酶表达,阻断病毒DNA的复制,抗病毒作用显著,可促进患儿疾病的有效改善,其作用机制与更昔洛韦类似,但阿糖腺苷在停药后血浆浓度会快速降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避免因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儿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7]。本研究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缩短,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提示阿糖腺苷治疗EBV-IM患儿,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疗效显著。

EBV不仅会感染B淋巴细胞,还会对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等其他细胞产生感染,使患儿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抵抗病毒功能的能力下降,且无法清除感染病毒的免疫细胞,刺激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降低患儿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病情恢复[8]。本研究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儿EBV-DNA、EBV-EA-IgG及EBV-VCA-IgM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阿糖腺苷可清除EBV,纠正免疫紊乱,作用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通过抑制病毒信使RNA(mRNA)和转移RNA(tRNA)的甲基化,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阿糖腺苷作为病毒DNA聚合酶活性抑制剂和病毒核苷酸还原酶活性剂,具有双倍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相比于更昔洛韦(病毒DNA聚合酶活性抑制剂)的抗病毒效果 更好[9]。

EBV进入B淋巴细胞循环后,会造成全身性感染,导致T淋巴细胞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并转化为病毒性T淋巴细胞,对周围器官组织造成损害[10]。本研究中,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CD3+、CD8+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阿糖腺苷可有效增强EBV-IM患儿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活力,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患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病情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更昔洛韦的半衰期为2.9 h,相比于阿糖腺苷3.5 h的半衰期更短,虽然能通过发挥抗病毒作用来改善免疫功能,但维持时间短,因此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阿糖腺苷水溶性好、起效快,在进入细胞后,磷酸化为阿糖腺苷二磷酸和阿糖腺苷三磷酸,抗病毒活性主要由三磷酸所引起,通过竞争性地结合病毒DNA上的结合位点,抑制病毒DNA上的转移酶活性,渗入病毒并与DNA链末端位置进行连接,抑制病毒DNA的继续合成,进而改善机体状态,减轻EBV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调节T淋巴细胞,增强患儿免疫力[11]。

综上,阿糖腺苷治疗EBV-IM患儿,可有效清除EBV,纠正免疫紊乱,调节T淋巴细胞,从而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糖腺苷咽峡炎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关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风险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