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023-03-15熊建华龙小泳朱璐张瀚龙
熊建华,龙小泳,朱璐,张瀚龙
(1.江苏油田分公司,扬州 225100;2.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酒泉 735019)
中国的砂砾岩油藏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准葛尔盆地的新疆油田、辽河盆地的辽河油田以及渤海湾盆地的胜利油田等地区[1-4]。西部某砂砾岩油藏S井区具有储层埋藏深(大于3 500 m)、地层温度高(125 ℃)、地层压力高(35.8 MPa)、储层物性差、水敏性强以及地层天然能量较低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该井区前期压裂后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前期稳产效果较好,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产能递减速度较快,油井产液量和产油量均显著降低。并且由于储层孔喉细小,且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水驱开发不均匀,地层能量衰竭较快,井区整体采收率较低[5-7]。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开发效率。
CO2气体易溶于原油,并能够有效降低原油的黏度以及界面张力,增大原油的膨胀系数,改善油水流度比[8-9]。因此,往地层中注入CO2气体能够有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油藏实际应用过程中CO2的注入方式主要包括CO2驱替以及CO2吞吐,其中CO2吞吐以其施工简便、见效快、适用范围广以及资源消耗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10-1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外国学者就开始对CO2驱油技术进行了研究。Torabi等[15]研究认为,CO2吞吐在近混相状态下的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高于非混相状态;Abedini 等[16]研究表明,CO2吞吐实验时注入压力越高,吞吐采收率就越高,并且当注入压力小于最小混相压力时,吞吐采收率的增幅较大。中国由于CO2气源相对匮乏,开展CO2驱油以及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有较多学者针对致密砂岩油藏注CO2吞吐技术进行了研究。华文静等[17]针对延长油田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CO2吞吐参数优化实验研究,为目标区块优选出合适的注气速度、注气时长、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杨正明等[18]开展了CO2吞吐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个周期的CO2吞吐后,致密油藏采收率可以提高12.5%;孙丽丽等[19]研究表明,CO2吞吐的生产压力应高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CO2吞吐能够显著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和换油率;何应付等[20]研究发现,致密油藏CO2吞吐过程中注入压力、焖井时间、注入速度、周期注入量、吞吐轮次以及裂缝间距等因素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较大,应选择合适的CO2吞吐施工参数。江苏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以及冀东油田等地区先后开展了CO2吞吐矿场施工试验,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增油效果。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有关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低渗透或者致密砂岩油藏,而关于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CO2吞吐技术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报道则相对较少[21-25]。为此,以西部某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CO2吞吐物理模拟实验与核磁共振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了生产压力、焖井时间、吞吐周期以及岩心渗透率对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研究结果可为深层砂砾岩油藏实施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在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注入地层中的CO2不仅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一部分CO2气体还能长期稳定的储存在地层中,起到良好的CO2封存效果,有效减轻CO2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实验用岩心取自目标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段,具体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实验用油样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0.896 g/cm3,50 ℃下黏度为3.06 mPa·s;根据前期的细管实验结果,CO2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8 MPa;实验用水样为模拟地层水(水型为CaCl2型,总矿化度为18 506 mg/L);实验用CO2气体的纯度为99.999%,成都宏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表1 实验用岩心基本物性参数
实验仪器:CO2吞吐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岩心夹持器、驱替泵、中间容器、回压泵、回压阀、围压泵、六通阀、样品收集装置以及恒温箱等),实验流程图和装置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KS-1型气测孔渗联测仪、CK-1型-岩心抽真空饱和装置购自海安县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Q5000系列高压精密驱替泵购自美国Chandler公司;Micro-MR系列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购自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图1 CO2吞吐提高采收率实验流程图
图2 CO2吞吐实验装置
1.2 实验方案
1.2.1 实验准备
①将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储层段天然岩心彻底烘干,并测定其孔隙度和渗透率;②将岩心放入抽真空饱和装置中饱和模拟地层水,并测定其孔隙体积,备用;③将地面脱气原油放入高压压力釜中,然后按照目标地层的原始生产气油比(42.5 m3/m3)通入一定量的天然气,在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配制模拟油样品,备用。
1.2.2 CO2吞吐实验
步骤1按照图1中的实验流程将各部分仪器进行连接,并检查仪器的密封性。
步骤2将上述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中,使用高压精密驱替泵,以0.01 mL/min的流速将模拟油样品驱替至岩心中,为防止模拟油脱气,在岩心出口端加上一定的回压值。
步骤3待实验压力达到原始地层压力(35.8 MPa)时停泵、憋压,然后进行压力衰竭开发实验,当压力降低至目标生产压力时停止,记录产油量。
步骤4以恒定的流速(0.1 mL/min)注入高纯CO2气体,实验压力达到原始地层压力后停泵,关闭入口端阀门焖井。
步骤5继续打开入口端阀门进行吞吐实验,当实验压力再次达到目标生产压力时停止,即完成一个吞吐周期,记录产油量,计算吞吐开发采收率。
步骤6改变生产压力、焖井时间以及实验岩心等参数,重复步骤4和步骤5,考察不同因素对CO2吞吐采收率的影响。实验温度均为储层温度(125 ℃)。
1.2.3 核磁共振分析实验
使用Micro-MR型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对CO2吞吐不同阶段前后的岩心进行T2谱图测试(T2为弛豫时间),通过对比岩心的T2谱曲线分布变化情况来表征CO2吞吐对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微观动用特征。为了消除水中的氢原子对核磁信号的干扰,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拟地层水均使用重水配制。
2 结果与讨论
2.1 CO2吞吐采收率影响因素
2.1.1 生产压力
深层砂砾岩油藏原始地层压力较高,在衰竭开发过程中易出现压力快速降低的情况,衰竭开发时的压力界限有别于常规油藏,生产压力对深层砂砾岩油藏CO2吞吐采收率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指导深层砂砾岩油藏的现场实际开发,室内按照1.2.2节中的实验方法,考察了不同生产压力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焖井时间均为6 h,吞吐周期均为1次,岩心渗透率均约为0.5×10-3μm2,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压力的不断降低,CO2吞吐采收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换油率则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当生产压力较低的时候,要恢复至原始地层压力就需要注入更多的CO2气体,CO2气体注入量越多,岩心孔隙中的原油就会更多地接触到CO2气体,进而起到降低原油黏度、增大原油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的作用,使更多的原油被CO2吞吐采出,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而CO2气体注入量越多,其相应的换油率就会越低,导致CO2的利用率有所下降。
图3 生产压力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地优化适合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的井底生产压力,以生产压力为30 MPa时的吞吐采收率为基准,计算出不同生产压力条件下单位压降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生产压力时的单位压降提高采收率幅度
由图4可以看出,当生产压力从30 MPa开始逐渐降低至22 MPa时,单位压降提高采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生产压力降低至26 MPa时,单位压降提高采收率可以达到最大值,而继续降低生产压力,单位压降提高采收率则开始逐渐降低。因此,为了平衡CO2吞吐采收率和CO2利用率,最终推荐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合适的生产压力为26 MPa。
2.1.2 焖井时间
在优选出合适生产压力的基础之上,室内继续考察了不同焖井时间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生产压力均为26 MPa,吞吐周期均为1次,岩心渗透率均约为0.5×10-3μm2,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焖井时间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焖井时间的不断延长,CO2吞吐采收率和换油率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当焖井时间由2 h延长至8 h时,CO2吞吐采收率可由8.15%增大至13.65%,采收率提升了5.5%,而继续延长焖井时间至10 h,CO2吞吐采收率为13.89%,比焖井8 h时采收率仅提升了0.24%。并且当焖井时间达到6 h以后,再继续延长焖井时间,CO2吞吐过程的换油率基本不再增大。分析原因是由于当焖井时间较短时,随着焖井时间的延长,CO2与原油接触的时间逐渐增大,使CO2与原油之间的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CO2吞吐采收率;而当焖井时间延长至一定程度时,CO2与原油之间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应,并且原油的膨胀能量也会随着焖井时间的延长而部分消耗,从而使CO2吞吐基本不再变换。因此,综合考虑CO2吞吐采收率和开发效率,推荐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合适的焖井时间为8 h。
2.1.3 吞吐周期
在优选出合适生产压力和焖井时间的基础之上,室内继续考察了不同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生产压力均为26 MPa,焖井时间均为8 h,岩心渗透率为0.524×10-3μm2,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吞吐周期的不断增加,CO2吞吐采收率和换油率均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吞吐周期达到第6次时,采收率仅剩2.04%,换油率则降低至0.02 mL/mL;另外,经过7个吞吐周期后的总采收率可达49.72%,而前5个吞吐周期的累计采收率为46.74%,占总采收率的94%以上。这是由于在前几个吞吐周期过程中,CO2吞吐已经基本将岩心中较大孔隙中的原油完全采出,后面再注入的CO2无法有效的动用岩心微小孔隙中的原油,致使后续的CO2吞吐过程形成了无效循环;并且经过几个轮次的吞吐后,岩心中剩余原油的重质组分占比不断增大,而CO2吞吐对原油中重质组分的驱油效果较差,致使换油率急剧下降。因此,推荐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合适的吞吐周期为5次。
2.1.4 岩心渗透率
综合2.1.1节~2.1.3节中的实验结果,选择生产压力均为26 MPa,焖井时间均为8 h,吞吐周期均为5次,考察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岩心渗透率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岩心渗透率的不断增大,不同周期CO2吞吐采收率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即实验用岩心的渗透率越大,CO2吞吐开发效果越好,当岩心渗透率达到4.872×10-3μm2时,经过5个吞吐周期后的累计吞吐采收率可以达到57.98%,而渗透率为0.051×10-3μm2的岩心累计吞吐采收率仅为34.66%。这是由于当岩心渗透率较低时,注入的CO2不易在小孔隙内部进行扩散,影响CO2与原油的接触反应,致使吞吐采收率较低;而当岩心的渗透率较高时,CO2及原油等流体在孔隙内部的流动能力增强,使CO2可以与更多的原油进行接触反应,进而提高了CO2吞吐的采收率。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的储层段渗透率为0.062×10-3~5.751×10-3μm2,采取CO2吞吐能够有效提高其原油动用程度。
2.2 CO2吞吐微观孔隙动用特征
为了考察CO2吞吐对目标深层砂砾岩油藏岩心的微观孔隙动用特征,室内按照1.2.3节中的实验方法,对2.1.4节中不同渗透率岩心CO2吞吐前后的核磁共振T2谱图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渗透率岩心CO2吞吐前后的T2谱图
由图8可知,随着CO2吞吐周期的不断增加,不同渗透率岩心的T2谱图曲线包络的面积均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岩心孔隙中的原油饱和度随着CO2吞吐的进行而逐渐降低所导致的。另外,根据核磁共振的测试原理可知,岩心孔隙中所含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2值与岩心的孔隙半径成正比,即弛豫时间T2值越大,代表其所对应的孔隙半径就越大。因此,参考文献[12]中的方法,将弛豫时间处在0.1~10 ms所对应的岩心孔隙划分为小孔隙,而将弛豫时间处在10~1 000 ms之间所对应的岩心孔隙划分为大孔隙。
由图8(a)可以看出,渗透率为0.051×10-3μm2的岩心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其T2谱图曲线呈现出单峰的特征,主要发育有小孔隙,大孔隙发育程度较低,经过5个周期的CO2吞吐后,大孔隙所对应的信号幅度基本消失,并且T2谱图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减小幅度较少,说明原油的采出程度较低。
由图8(b)可以看出,渗透率为0.536×10-3μm2的岩心T2谱图曲线呈现出双峰的特征,并且左峰高于右峰,说明岩心中小孔隙的发育程度高于大孔隙,经过5个周期的CO2吞吐后,大孔隙所对应的信号幅度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小孔隙,说明大孔隙中原油的采出程度明显高于小孔隙。
由图8(c)可以看出,渗透率为4.872×10-3μm2的岩心T2谱图曲线同样呈现出双峰的特征,但其左峰低于右峰,说明此岩心的物性相对较好,大孔隙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小孔隙,并且孔隙连通性也较好,经过5个周期的CO2吞吐后,大孔隙中原油的动用程度明显大于小孔隙,并且岩心T2谱图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减小幅度较大,说明原油的采出程度较高。
3 矿场试验
根据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现场选取目标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S井区的S-1Y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CO2吞吐现场试验。S-1Y井储层埋深约3 150 m,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95%,平均渗透率为0.535×10-3μm2。储层原油的原始气油比较高(165.3 m3/t),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也比较高。该井于2015年8月份开钻,2015年12月份采取压裂投产,2016年5月转抽,S-1Y 井开采初期日产油可达23.5 t,但产量递减较快,3个月后日产油量降低至约5 t。因此,决定对该井采取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现场施工试验。结合该井区的具体油藏参数和现场实际生产现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单井CO2吞吐的数值模型,并优化出了适合S-1Y井的注CO2吞吐矿场试验的合适参数。具体参数为:CO2注气量为6 500 t、CO2注入速度为150 t/d、焖井时间为18 d、吞吐周期为5次、生产压力为22 MPa。S-1Y井2019年8月开始CO2吞吐矿场试验,首轮CO2吞吐施工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S-1Y井CO2吞吐施工效果
S-1Y井经过首轮CO2吞吐施工后返排约7 d见油,初期的最高日产油量可以达到25.6 t/d。由表2可以看出,平均日产油也可以达到约10.4 t/d,与CO2吞吐施工措施前的3.9 t/d相比,日产油量显著提高;含水率由CO2吞吐施工措施前的49.3%降低至16.5%,流压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截至目前,S-1Y井已生产482 d,目前日产油量仍可达到6.8 t/d,该井累计增油达到了2 016 t,增油效果较好。
4 结论
(1)CO2吞吐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生产压力的降低以及焖井时间的延长,吞吐采收率逐渐升高;而随着吞吐周期的不断增加,吞吐采收率逐渐降低;岩心渗透率越大,吞吐采收率就越高。适合目标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CO2吞吐的最佳生产压力为26 MPa,最佳焖井时间为8 h,最佳吞吐周期为5次。
(2)岩心核磁共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岩心CO2吞吐采油过程中,岩心的孔隙大小对原油的微观动用特征影响较大,物性较差的岩心大孔隙发育较少,原油采收率的贡献主要来自小孔隙,且整体采出程度较低;物性较好的岩心大孔隙发育程度高于小孔隙,大孔隙的原油动用程度明显高于小孔隙,并且整体采出程度较高。
(3)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1Y井采取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施工措施后,日产油量得到显著提升,平均含水率也明显降低,累计增油效果显著,说明CO2吞吐能够有效提高深层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