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分析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2023-03-14闫轶洁宋维平王长江

中国动物检疫 2023年3期
关键词:后果病原养殖场

闫轶洁,宋维平,王长江

(大北农养猪研究院,北京 100080)

建立科学、完善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内容。目前,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3种方式[1-2]:一是经验式,根据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二是清单式,将养殖场应制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分为若干方面,列出清单,逐一制定完善;三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推荐的、我国在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过程中要求采用的基于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的方式。本文将对WOAH风险分析的内容要求,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具体做法及主要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以促进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 WOAH风险分析内容和要求

WOAH制定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以下简称《法典》)[3],为成员提供了促进动物卫生、福利和兽医公共卫生的标准,这些标准可用于制定预防、监测、报告和控制动物疫病相关措施。《法典》中“进口风险分析”一章规定,风险分析包括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4部分内容(图1)。

图1 风险分析4要素

1.1 危害识别

进口动物或动物产品,有可能传入一种或几种疫病(病原)。危害识别就是对可能随进口动物或动物产品传入的疫病(病原)进行识别。

1.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估计与危害(hazard)有关的风险,既可定性评估也可定量评估。风险会随着进口动物或动物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风险评估分为以下步骤。

1.2.1 传入评估(entry assessment)传入评估是描述疫病(病原)在一个进口活动中可能传入的生物学途径,并定性或定量估计传入发生的概率。传入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生物因素(动物种类、年龄和品种,病原特性,免疫,检测,治疗和检疫);B.国家因素(出口国发病或流行情况、出口国疫情监测和控制计划、出口国区域化和生物安全隔离区情况);C.货物因素(拟进口数量、是否易被污染、加工方式、储存和运输方式)。

1.2.2 传播(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传播(暴露)评估是描述进口国的动物和人类接触疫病(病原)所必需的生物学途径,并定性或定量估计传播(暴露)发生的概率。传播(暴露)发生概率的估计包括感染的数量、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传播途径(如摄入、吸入或昆虫叮咬)以及接触的动物和人类的数量、种类等。在传播(暴露)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生物因素(病原特性);B.国家因素(潜在传播媒介、人口和动物数量、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特征);C.货物因素(进口数量、进口动物或动物产品的预期用途、废弃物处理方式)。

1.2.3 后果评估(consequence assessment)后果评估描述了病原传播与传播后果之间的关系。传播会产生不利的健康或环境后果,进而可能导致相应的社会经济后果。后果评估描述了给定传播的潜在后果,并估计了它们发生的概率,这个估计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传播的后果包括:A.直接后果(动物感染、发病和生产损失,公共卫生后果);B.间接后果(疫病监测和控制成本、补偿费用、潜在贸易损失、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

1.2.4 风险估计(risk estimation)风险估计要综合考虑传入评估、传播(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的结果,以确定与危害相关的风险总量。作定量风险估计时,最终结果应包括:A.受不同程度影响的动物或人的数量;B.概率分布、置信区间和其他表示不确定性的方法;C.所有使用模型的方差;D.各项风险估计结果的贡献排序。

1.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解决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同时确保将其影响降到最低。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A.风险评价,将风险评估中估计的风险与风险管理措施中预期降低的风险进行比较;B.措施选择,确定、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减少与进口相关的风险;C.措施落实,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决策并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到位;D.监督审查,持续审查或评估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4 风险交流

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者及利益相关方交流风险信息的过程,可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随时进行。通过风险交流,对整个风险分析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存在问题及拟采用的风险管理措施等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

2 当前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对WOAH风险分析和国家制定的有关生物安全制度理解不到位,当前一些养殖场在生物安全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4-5],主要包括:A.随意性较强,生物安全体系不科学、不系统、效果差。B.只重视技术手段不重视管理手段,如检测多、消毒多,但管理松懈、制度不全。C.健康巡查、饮用水管理、追溯体系、采样和检测等记录不全,无法进行疫情分析和追溯。D.引种时没有设计好安全的运输路线,经过高风险区;引种后未按规定在隔离舍内做好隔离观察,混群前没有再次进行全面检测;将引进动物放在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放养户暂养,而且与暂养户其他动物混合饲养。E.人员入场隔离时间短,有的人员隔离时间不到24 h。F.养殖场周边环境复杂,没有制定科学、周密的监控方案,不能及时了解周边疫情并做好应对。

3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具体要求

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风险(risk)是指一定条件下规定动物疫病及生物性危害在养殖场传入、发生和扩散的可能性及其对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安全、环境、生态安全等产生的不利后果。养殖场生物安全(farm biosecurity)是通过风险分析,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疫病(病原)传入、发生、传播的目的。

我国根据WOAH风险分析内容要求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原则,于2009年出台了《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通用规范(试行)》和《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试行)》,将WOAH的生物安全系列标准引入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在此基础上,我国于2019年制定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6],规定了系统的养殖场生物安全准则和要求,包括《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生物安全计划准则》《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文件,为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标准。

根据WOAH风险分析的内容要求、《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及作者在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图2)。

图2 基于风险分析的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示意图

3.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养殖场在引种和日常疫病防控过程中,明确重点防控哪些疫病。在我国,危害首先要考虑《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7]所列的“一类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非洲猪瘟、尼帕病毒性脑炎、非洲马瘟、牛海绵状脑病、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痒病、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通过识别这些疫病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疫病防控的重点(危害)。同时,也要关注对本养殖场危害较大的其他疫病。最终,根据养殖场环境、全国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本养殖场防控重点(危害)。

3.2 风险评估

明确了需要防控的动物疫病之后,按照《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要求,对可能造成疫病传入和传播的周边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运输管理、其他风险等8大因素进行识别、描述,并在分析评估各风险因素存在的问题、风险水平、不确定性水平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风险,判定风险等级。

3.2.1 传入评估 疫病(病原)传入风险点主要有周边环境因素,选址布局因素,人员、车辆、物资入场,引种,饲料生产及运输等。从当前一些大型养殖场的风险评估结果来看,我国养殖场存在的疫病(病原)传入高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周边存在养殖场(户)、屠宰加工厂、活畜禽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厂及村庄等;养殖场临近主要道路,且是动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人员返场和外来人员进入场区;大宗物资、设施设备、食堂物资入场;引种(精液)时未按要求进行运输、检测和隔离观察。

3.2.2 传播评估 疫病(病原)传播风险点主要有场内设施设备因素、场内防疫管理因素、场内分区和净污道管理、粪污和无害化处理、生产管理等。目前我国养殖场存在的传播高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未按要求免疫接种,场内人员交叉,场内工具、车辆交叉使用,没有严格执行分区管理、净污道分离的要求,病死畜禽及产房死胎、胎衣等处理不当等。

3.2.3 后果评估 后果评估包括特定的病原或疫病传播所造成的健康、环境后果及社会经济后果。可分为动物被感染、发生疫病的生产损失及公共卫生等直接后果,及疫病监测、疫病控制、赔偿费用、潜在的贸易损失等间接后果。

3.2.4 风险估计 在风险识别和描述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疫病传入并传播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对每一个传入和传播风险进行估计,确定每一个风险点的大小(高低),具体可将识别出的风险点分为可忽略、低、中、高4个等级(表1)。

表1 风险等级评判标准

3.3 生物安全计划制定

生物安全计划制定对应《法典》风险分析中的风险管理,也就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和实施能够降低风险水平的措施。按照农业农村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中《生物安全计划准则》的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的高、中、低风险点,制定针对性强的生物安全计划,并对中等以上风险因素设立相应的关键控制点,同时针对生物安全计划要求,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从而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重点突出的生物安全措施。

3.4 生物安全体系内审和整改

生物安全体系内审和整改是《法典》风险分析中风险交流的内容。在生物安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规定动物疫病状况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及时了解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实施效果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内审结果进行改进。通过不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优化生物安全流程,督促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4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主要内容

基于风险分析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应包括[8-9]:A.外围生物安全,包括养殖场周边(外围)监控、野生动物和虫媒控制、外来车辆控制、外来物资控制、外来人员控制、饲料控制、引种(精液)控制及洗消中心管理等;B.场内生物安全,包括场内人员控制、场内分区管理(划区、净污道等)、生产和健康管理(生产记录、健康巡查、异常动物处理等)、疫苗管理和免疫、精液和人工授精控制、出售过程控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各类垃圾处理及追溯管理等;C.疫情监测,包括疫情监测方案、计划和实验室管理等;D.生物安全管理,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职责划分、生物安全制度制定、生物安全培训管理、应急管理和生物安全质量控制等。

5 结语

基于风险分析的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生物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系统科学。它是在危害识别、传入和传播风险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并配有相应的风险交流和生物安全措施纠偏程序,是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法。B.针对性强。一方面,针对具有威胁或潜在威胁的风险(疫病);另一方面,针对具体养殖场。C.重点突出。针对最具危害的疫病(病原)进行风险分析,评估传入和传播的高、中、低风险点,从而有重点地制定生物安全计划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基于风险分析的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WOAH总结各国经验后建立的生物安全体系,已通过《法典》向全球推荐。我国已将该体系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建设的要求中。其在我国养殖场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提升养殖业生物安全水平,并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后果病原养殖场
“耍帅”的后果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众荣的后果8则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