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及其下属单位巡礼(二)★

2023-03-14陈宏

轻兵器 2023年1期
关键词:突击队海豹司令部

■ 陈宏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及其麾下的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第二部分将呈现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档案

成立时间:1987 年4 月16 日

司令部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

现任指挥官:凯斯·戴维兹海军少将

人 员:10500 人左右(其中海豹突击队3000 多人,特种作战舟艇部队700 多人,后勤保障人员4600 多人,预备役人员700 多人,文职雇员1200 多人)

使 命:提供一支海上特种作战部队,单独或与盟友合作,开展全方位作战行动以达到国家目标

职 能:招募、训练、装备、教育、部署和维持海军特种部队,进行直接打击和特种侦察,支持美国的对外“顾问-援助”项目,并通过使用各种相应能力,在不同的水域环境建立伙伴关系,为战区司令官、驻外大使、政府机构以及外国伙伴和盟友提供强大的支持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徽章

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凯斯·戴维兹海军少将

作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海军组成部分,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是负责监督、执行国家特种行动和任务的一个联合指挥部。其起源于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组建的各个非常规部队,任务是为在海上和近海进行的特种作战提供指挥、理论指导、资源和监督。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专注的战术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非常规战争、直接打击行动、反恐作战、特种侦察和人员搜救。其下属的特种部队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作为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打击群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和美军或者盟国的其他特种部队协同作战。利用海军的舰船、潜艇和海外设施,海军特种部队可以迅速部署到世界各地。

历史沿革

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各个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许多特种作战单位,比如两栖侦察兵-突击队、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战略情报局战斗蛙人部队、海军水下爆破小组和鱼雷快艇中队。虽然这些单位都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们在非常规战争中创造的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仍然体现在后辈部队的血液之中。

两栖侦察兵-突击队 为满足战时登陆侦察的需要,美国军方于1942 年8 月15 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小溪两栖训练基地开设一个两栖侦察兵-突击队训练班,人员分别来自海军和陆军。两栖侦察兵-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侦察目标海滩,在登陆开始前到达指定海滩,引导登陆部队。

第一批两栖侦察兵-突击队于1942 年10 月在欧洲战场投入战斗,参加了同年11 月在北非海岸进行的“火炬行动”,这是盟军方面在欧洲大陆周围的首次登陆行动。此后,两栖侦察兵-突击队还参加了盟军在西西里岛、萨勒诺、安齐奥、诺曼底和法国南部的登陆行动。

1943 年7 月7 日,第二个两栖侦察兵-突击队成立,代号“第1特种服务小队”。同年9 月,第1 特种服务小队在太平洋战场的新几内亚进行了第一次行动。后来又参加了在南太平洋上的加斯马塔、阿拉维、格洛斯特角以及新不列颠的东、南海岸行动。之后由于作战事务的冲突,这个小队更名为第7 两栖侦察兵小队,并开始一系列新的作战任务,如乘坐小艇上岸、设置浮标通道、为登陆舰艇设立标记、战场急救、水深测量、障碍物爆破、为上岸部队和附近舰船提供语音通信等等。二战期间,第7 两栖侦察兵小队在太平洋战场进行了40 多次侦察行动。

两栖侦察兵-突击队训练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1942 年9月,17 名海军潜水打捞人员抵达小溪两栖训练基地,开始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内容包括爆破、破坏电缆和突击队作战,并组成第一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1942 年11月10日,在北非的“火炬行动”期间,这支部队成功地摧毁了横跨在摩洛哥塞布河上的阻拦网,使得美国海军“达拉斯”号驱逐舰搭载游骑兵部队沿河而上,成功占领利奥特港(今盖尼特拉港)机场。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训练照片

1943 年,盟军开始计划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欧洲本土,情报显示德国人在诺曼底海滩上设置了大量水下障碍物。1943 年5 月7 日,美国海军指派德拉普·考夫曼海军少校建立一所训练营,目的是在登陆前清除敌方海滩上的各种障碍物,他后来被誉为“海军战斗爆破之父”。同年6 月6 日,考夫曼少校在皮尔斯堡基地成立海军战斗爆破训练营。到1944 年4 月,海军已经有34 个战斗爆破小队部署到英国,为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做准备。

1944 年6 月6 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正式打响,面对守军的猛烈炮火,“奥马哈”海滩的战斗爆破小队成功地在海滩上开辟了10 条通道。战斗爆破小队31 人阵亡,60 人受伤,伤亡率高达52%。西边“犹他”海滩的战斗爆破小队遇到的防守炮火比较弱,他们在半天时间里总共清理了将近1.5km宽的海滩,遭遇的伤亡也明显更小,只有6 人阵亡,11 人受伤。

同年8 月,在“犹他”海滩作战的战斗爆破小队又参加了在法国南部的登陆,这是欧洲战区的最后一次两栖作战行动,也是战斗爆破小队在欧洲战区的最后一次亮相。

太平洋战区同样不乏战斗爆破小队的身影。由弗兰克·凯恩中尉指挥的第2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和劳埃德·安德森中尉指挥的第3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成为6 个战斗爆破小队的核心,这两个小队配属于第7两栖作战群,任务是在新几内亚的比亚克岛登陆后清理通往婆罗洲的航道。

战斗蛙人部队和水下爆破小组 二战时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下属的战斗蛙人部队和之后的水下爆破小组可谓今天海豹突击队的前身,他们执行了许多由今天的海豹突击队所担负的任务。

1943 年6 月,战略情报局任命英国皇家海军的伍尔利少校指挥海上突击队。训练于当年11 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军营开始,1944 年1 月迁至邻近的卡塔利娜岛,最后于1944 年3月迁至巴哈马群岛。训练中,在美军内部最先开发了方便灵活的游泳脚蹼、潜水面罩和闭路式潜水呼吸器设备、蛙人潜水器、蛙人战术和水雷攻击战术。

战斗爆破小队在“奥马哈”海滩

第2战斗蛙人大队队员在古巴关塔那摩湾

水下爆破部队使用的爆炸物之一

水下爆破部队使用的爆炸物之二

1944 年5 月,战略情报局负责人威廉·多诺万将战斗蛙人部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将第1 组借调给太平洋舰队,以此作为战略情报局加入太平洋战事的一个途径。第1组于当年7 月成为第10 水下爆破小组的一部分。

1943 年11 月上旬,从事水下爆破试验的海军工兵营在瓦胡岛的瓦皮奥两栖作战基地开始进行水下爆破训练。

在1943 年11 月23 日的塔拉瓦战役中,受阻于塔拉瓦环礁周围的珊瑚礁和海中的其他障碍物,美军登陆艇无法直接冲上海滩,造成许多海军陆战队员死于溺水和日军的炮火,这从反面凸显了水文侦察和水下障碍物爆破对两栖登陆成功的必要性。在这之后,30 名军官和150名士兵开始进入夏威夷怀马纳洛两栖训练基地进行水下爆破训练,后来以他们为核心组建了第1 和第2 水下爆破小组。

海豹突击队和南越海豹突击队在清除一处越共据点后合影

水下爆破小组的第一次实战是1944 年1 月31 日在马绍尔群岛的“燧发枪行动”。同年2 月,海军战斗爆破训练和实验基地在毛伊岛的基黑建立。在鼎盛时期,太平洋战区总共有34 个水下爆破小组,他们参加了太平洋战场的每一次重大登陆,足迹遍及塞班岛、关岛、天宁岛、莱特湾、林加延湾、硫磺岛、冲绳、文莱湾,最后一次水下爆破是1945年7月4 日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的巴厘巴板。

二战结束后,美军进行了大规模复员,这使得海军水下爆破小组数目锐减到4 个,东、西海岸各2 个,每个小组由7 名军官和45 名士兵组成。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水下爆破部队又开始快速扩编,很快人数达到300 人,他们的任务是对朝鲜海岸线附近的路隧道和桥梁进行破坏。

1950 年9 月15 日,水下爆破部队参加仁川登陆的“铬铁行动”。第1 和第3 小组队员在大规模登陆行动发起之前进入登陆海域侦察海滩,标记航道最低点,清理船只的螺旋桨,排除水雷,为登陆舰艇担任向导。

1950 年10 月,水下爆破部队参加了元山港的扫雷行动,为扫雷艇定位,标记水雷。之后一直到停战,水下爆破部队的任务主要是海滩和内河侦察,运送突击队渗透到战线后方,清除水雷,还参加了旨在破坏朝鲜捕鱼能力的“渔网行动”。

水下爆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海军的两栖作战群,但他们也深度参与到越南战争中。在配属驻越美军内河作战群时,主要使用快速巡逻艇在内河展开行动,很多时候还会进入越共控制区腹地摧毁目标,同时也担任南越军队的顾问。

1983 年5 月1 日,所有水下爆破大队被编入海豹突击队或蛙人运输载具大队,后者不久也改名为海豹运输载具大队。

水下爆破部队在越南岘港

海豹突击队 1950 ~1960 年代,随着美国逐步介入印度支那,时任总统肯尼迪希望各军种都能重点发展非常规作战能力。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批准成立海豹突击队,之后美国海军于次年1 月成立海豹1队和2 队,其任务是反游击战以及在海洋内河环境下的秘密行动。海豹突击队在成立之后就很快参加越南战争,开始的任务主要是顾问和培训,负责指导南越特种部队进行海上秘密行动,还在岘港为南越政权海岸警卫队下属的特种部队培训水下爆破科目。

1966 年2 月,海豹1 队的一个小分队到达越南,部署在西贡周边万水特区的芽皮县,这标志着海豹突击队正式开始在越南的直接作战行动。越战期间,海豹突击队先后有8 个排级分队部署在越南。除作战任务之外,他们还担任南越各省侦察部队和南越海军海豹突击队的顾问。最后一个海豹突击队单位于1971 年12 月7 日撤离越南,最后一名顾问于1973 年3 月离开。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 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特种作战舟艇部队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1941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入侵菲律宾,第3 鱼雷快艇中队抢在日本完全占领菲律宾之前救出麦克阿瑟将军和菲律宾奎松总统,之后又支援陆上美军的抵抗,直到菲律宾完全陷落。鱼雷快艇中队随后参加了西南太平洋的大部分战役,执行和配合联合侦察、封锁、破坏和袭击行动,以及攻击日本沿海设施、船只和战斗人员。从1944年4 月开始,鱼雷快艇也被用于欧洲战场,帮助战略情报局运送间谍和抵抗组织成员,进行两栖登陆欺骗行动。

美国海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发展出的强大内河作战能力孕育了今天的特种作战舟艇部队的前身——机动支援小组,其为海豹突击队行动提供战斗快艇支援。1964 年2 月,太平洋海军作战支援大队成立第1船艇支援中队,操作重新服役的高速鱼雷艇和其他高速船艇支持美国海军的特种作战任务。1964 年底,第一批高速鱼雷艇抵达越南岘港。次年,第1 船艇支援中队开始为越南海岸的巡逻和拦截行动训练高速巡逻艇和船员。随着海军在越南的任务扩展到内河水域,其还为内河巡逻和支援海豹突击队提供了更多支援。

海豹突击队和南越特种部队合影

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海军特种部队参加了美军的一系列战争,其中有1983 年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1987~1990 年保护科威特油轮的“真诚意愿”行动,1989 年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和1990 年科威特战争的“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此外,还参与了联合国和北约组织的索马里、波斯尼亚、海地、利比里亚等地的维和和人道主义行动。

2001 年9 月11 日,美国本土遭遇恐怖袭击,海军特种部队于10月派遣作战人员前往阿富汗。第一个踏上阿富汗国土的美军军官就是一名海豹突击队员,他负责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所有特种作战行动。此外,一名海豹突击队上尉军官还负责指挥联合特种作战阿富汗南部特遣队,这支部队也被称为K-BAR特遣队,成员包括美国海军、陆军、空军和联军的特种作战部队成员。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持久自由行动”期间,海军特种作战部队负责的行动包括特别侦察、直接打击摧毁武器和爆炸物,抓捕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海上拦截等等。

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2003年开始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旗下的海豹突击队和特种作战舟艇部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参加许多特别侦察和直接打击行动,其中包括保护法奥半岛南部的炼油厂设施、海上天然气和石油平台,清理乌姆盖斯尔港水道以保障人道主义物资运送,阿拉伯河航道侦察,抓捕萨达姆政权的高价值目标,突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仓库,以及美军二战以后的第一次战俘营救行动。除此之外,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在菲律宾和非洲之角等其他全球热点地区开展反恐行动。

使用SCAR 突击步枪的海豹突击队员

今日现状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目前下属的部队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海豹突击队、特种作战舟艇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

海豹突击队 海豹突击队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核心力量。它是一支多用途作战部队,经过严格组织和训练,可以在所有环境中执行各种特种作战任务。海豹突击队可以通过固定翼和旋翼飞机、海军水面舰艇、战舰、潜艇和地面机动车辆渗透到目标区域。其具体任务是:通过海上、空中或陆地进行渗透和撤离,完成秘密的特种作战行动;在世界各地抓捕高价值敌方人员和恐怖分子;通过特殊侦察收集信息和情报;执行针对军事目标的小单位直接打击任务;在两栖登陆前进行水下侦察并搞清楚各种天然或人造障碍物。

最初的海豹突击队只有两队:1队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负责太平洋方向;2队位于东海岸的弗吉尼亚州,负责大西洋方向,所有成员都来自水下爆破部队。

虽然今天的海豹突击队在人数和组织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这两个方向的分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已确认有8 支中队规模的海豹突击队,分别为第1、2、3、4、5、7、8和10 队,此外还有两支预备役海豹突击队,分别是第17 和18 队。这8 个现役中队常常根据任务要求编成海军特种作战中队和特种作战特遣队,由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或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队司令部指挥,在全球范围内执行作战任务。

每个海豹突击队(中队)的规模为300 人左右,由8 个海豹突击排和1 个队部组成,指挥官为海军中校。在部署时,中队分为2 ~4个任务单位,每个单位约40 人。任务单位的指挥核心包括1 名指挥官(通常为少校军官)、1 名协助指挥的军士长或一级军士长、1 名负责制订目标和作战方案的军官(少尉或中尉)和1 名具体带队的士官(上士或一级军士)。任务单位的作战力量为2 ~4 个海豹突击队排,加上1 个连级规模的战斗支援单位,该单位具备行政支援、情报、运营、后勤、计划、通信、训练和对空联络/医疗等功能。

一个典型的海豹突击队排一般有16 人(有时还会配备外单位支援人员),由1 名指挥官(中尉)和1名排长(一级军士、军士长或一级军士长)负责指挥。每个排下面有2个班,每个班由1 名中尉或1 名上士指挥,其余均为队员。排的核心技能包括狙击、爆破、通信、近距离空中支援、侦察、导航、车辆驾驶、重型武器操作、登山、潜水、爆炸物处理、技术监视和高级特种作战等。每个排还可以根据作战任务组成两个8人小组、四个4人火力小组或八个2人狙击/侦察小组。

海豹突击队的三叉戟臂章

三叉戟臂章是海豹突击队的标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元素和含义承载着海豹突击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坚信的信念和奉献,只有成功完成一系列残酷训练的队员才有资格佩戴。这个臂章包括4 个元素:船锚、金鹰、火枪和三叉戟。船锚象征海军,同时也提醒队员不要忘记海豹突击队的前辈——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和水下爆破小组。金鹰表示海豹突击队的空中快速机动能力。火枪则代表他们在陆地上的战斗力。三叉戟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海神波塞冬的权杖。前3 个元素分别代表海洋(Sea)、天空(Air)和陆地(Land),而这3 个单词的缩写正好构成英文单词“SEAL”,意为“海豹”,这也是海豹突击队名称的由来,同时也暗示海豹突击队横跨海陆空三栖的活动能力。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资历章,从左至右依次为初级、高级、大师级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训练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进行内河巡逻训练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Special Warfare Combatantcraft Crewmen,简称SWCC)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一个作战部队,队员接受过广泛培训,包括船艇驾驶和维护、武器战术、战场救护、通信等。他们可以在内河和海岸线环境中执行各种高风险战斗和侦察任务,主要负责:使用各种海军水面舰艇帮助海豹突击队和其他特种部队人员渗透和撤离;收集沿海地区敌对军事设施和航运交通的重要数据;协助其他军事和民事执法机构;操作和维护本单位所需及其他特种作战任务相关的军械系统、通信器材、电子设备、船艇和其他设备;对敌方航运和水上交通进行直接突袭;在大型船舶无法操作的浅水区域提供快速机动能力;与其他美军特种部队、美国海军航母作战群和远征打击群整合以完成作战任务。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的直接打击能力包括通过海岸线或河流的机动性,例如通过搜查和扣押、海上拦截行动、海上搜索和救援、海岸巡逻、人员搜救等方式进行打击、抓捕和击沉船只。在技术侦察方面,其拥有各种先进设备,具备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可收集有关沿海地区敌军军事设施和航运交通的重要数据。特种作战舟艇部队还能够参与人道主义援助的搜索和救援,以及协助美国其他执法机构培训外国盟友和伙伴的相应单位。

特种作战舟艇部队的徽章属于美国海军资历章,只有通过船员基础培训和资格培训的队员才能佩戴。资历章分为三个等级:初级、高级和大师级。徽章元素包括交叉的火枪、弯刀和位于弓浪顶部的Mark V 特种作战艇。SWCC 高级徽章在SWCC初级徽章的背景中包含一个直立锚。SWCC 大师级徽章在SWCC 高级徽章的锚上部采用带有三颗金星的横幅。

后勤保障部队 如果说海豹突击队和特种作战舟艇部队是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手臂,那么保障部队就是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脊柱。作战部队高度依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各种后勤保障服务,例如战地通信、战术密码支援、爆炸物处理和战场救护,保障部队是特种作战行动的无名英雄。

目前,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各个作战和保障单位如下。

海军特种作战第1大队臂章

海军特种作战第1大队。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下辖海豹突击队第1、3、5、7 队,海豹突击队关岛分队(位于关岛),海军特种作战第3小组(位于巴林),战术通信第1分队,训练第1分队和后勤保障第1分队。

海军特种作战第2 大队臂章

海军特种作战第2 大队。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小溪两栖训练基地,下辖海豹突击队2、4、8、10 队,海军特种作战第2小组(位于德国),战术通信第2分队,训练第2分队和后勤保障第2分队。

海军特种作战第4 大队臂章

海军特种作战第4 大队。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小溪两栖训练基地,下辖第12(位于科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20、22(位于密西西比州的约翰·斯坦尼斯太空中心)特种舟艇队,海军小型舟艇指导和技术训练学校(位于密西西比州的约翰·斯坦尼斯太空中心)。

海军特种作战第8 大队臂章

海军特种作战第8 大队。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小溪两栖训练基地,下辖海豹运输载具第1(位于珍珠港)和第2小队,后勤保障第3分队,特种侦察第1小队(位于科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和第2小队,训练第3 分队,后勤保障第3分队和任务支援中心。

海军特种作战第11 大队臂章

海军特种作战第11 大队。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克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下辖海豹突击队第17、18队(位于小溪两栖训练基地),这两队为预备役部队。

海军特种作战中心徽章

海军特种作战中心。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海军两栖基地,下辖基础训练中心、高级训练中心(位于小溪两栖训练基地)、海豹运输载具训练学校(位于弗罗里达州巴拿马城)、山地战训练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城)、严寒气候分队(位于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知名度最高的海豹6队并不属于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其已经更名为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大队,由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后面将作专门介绍。(待续)

猜你喜欢

突击队海豹司令部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狗和海豹的相似之处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红军第一军二师司令部印章
可爱的海豹
浅探西方近代司令部的形成
对建国以来我军司令部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