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关系探究

2023-03-14魏金刚林小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波幅认知障碍电位

何 鹏 梁 超 魏金刚 林小敏

海军陆战队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潮州市 521000

颅脑损伤的临床危害显著,且病情变化急骤,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是临床重点干预的疾病之一。研究显示,认知障碍在本类患者中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是临床亟待控制与治疗改善的一类并发症,与此相关的研究面涉及较广[1-2]。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临床中与认知状态密切相关的方面,其在各类颅脑疾病及损伤中变化研究均可见,且不乏在各类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中的评估性研究,但此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差异[3-5],因此关于事件相关电位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仍极为必要。故本研究就颅脑损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进行细致探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认知障碍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6.9±9.0)岁,病程1.0~5.8个月,平均病程(2.6±0.7)个月,损伤部位:基底节者20例,颞叶者17例,顶叶者15例,额叶者9例,其他部位者3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者51例,其他原因致伤者13例。观察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7.0±9.1)岁,病程1.0~6.0个月,平均病程(2.7±0.6)个月,损伤部位:基底节者21例,颞叶者16例,顶叶者15例,额叶者10例,其他部位者2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者52例,其他原因致伤者12例;认知障碍程度(MMSE量表):轻度(21~26分)者26例,中度(10~20分)者23例,重度(≤9分)者1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具有均衡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男女不限;年龄18~65岁者;颅脑损伤者;对照组为MMSE量表[6]评分27~30分者,观察组为MMSE量表评分≤26分者;患者和(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文盲者;颅脑损伤前存在认知障碍者;病程≤6个月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者。

1.3 方法 检测与比较两组的事件相关电位,患者于安静屏蔽室内,仰卧位下接受检查,嘱咐其闭眼,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将电极接于额中线、中央中线及顶中线进行检测,将双耳后乳突为参考电极,而阻抗在5kΩ以下,刺激前间隔为100ms,分析时间则为900ms,以短音刺激进行干预,非靶及靶刺激频率分别为1 000Hz及4 000Hz,强度分别为80dB及90dB,每组靶刺激为35~50次,由受检者对刺激做出按键反应,统计指标为P300及N200潜伏期及波幅,均由两名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检测。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及比较两组的事件相关电位,包括P300及N200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然后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P300及N200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2)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指标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研究项目间的关系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观察组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3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2.2 两组N2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观察组的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N2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2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2.3 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观察组中认知障碍较重者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认知障碍较轻者,P300波幅显著低于认知障碍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2.4 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N2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观察组中认知障碍较重者的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认知障碍较轻者,N200波幅显著低于认知障碍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N2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2.5 事件相关电位指标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300及N200潜伏期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正相关,P300及N200波幅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事件相关电位指标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颅脑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对患者的影响较为突出,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情况亟待有效控制。而颅脑损伤患者中较多于创伤后表现出认知受损的情况,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认知障碍发生的防控需求较高[6-7]。临床中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研究涉及面较广,包括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液指标、脑电图指标及其他多个相关方面,而其中的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障碍研究中不断增多,其可以实时反映大脑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对于认知过程有较高的评价价值[8-10],因此在各类病因导致的认知障碍中有积极的检测意义。有研究认为其对于颅脑损伤中认知障碍的发生及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11-12],但也有研究认为,其中的N200潜伏期及波幅对于认知障碍的检出作用并不突出,对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反映效果相对较差[8,13-15],因此在颅脑损伤中进一步细致探究事件相关电位指标检测情况极为必要。

本研究就颅脑损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的P300及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无认知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P300及N200波幅显著低于无认知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且颅脑损伤认知障碍较重者的P300及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认知障碍较轻者,P300及N200波幅显著低于认知障碍较轻者。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300及N200潜伏期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正相关,P300及N200波幅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负相关(P<0.05),因此肯定了事件相关电位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检测价值及对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反映意义。分析原因:P300对于注意力、记忆力及智力等多方面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反映作用[16-17],同时对于外界信息加工的动员反映程度具有直观反映意义[18-19],因此在认知功能现状中具有积极的反映作用,而N200作为近年来研究不断增多的一类认知领域成分,其在监控及预测冲突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20-22],其在认知损伤中的反映作用得到肯定。王旭生等[8]研究认为,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且对认知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反映价值,但是其研究对象为脑小血管病变患者。闫婧等[13]研究则显示,事件相关电位在脑出血所致的认知障碍的诊断方面具有辅助作用。鉴于时间相关电位对于各类情况所致的认知障碍的检测价值,其在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中的研究则尤为必要,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时间相关电位呈现显著异常,且与认知障碍程度密切相关,与既往研究相似,因此肯定了本研究结果与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显著异常,且与认知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波幅认知障碍电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电镀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浅谈等电位联结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