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
2023-03-13
作者档案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小学就开始外出谋生。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为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真诚而热烈的称赞。
创作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的心态。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的黑暗统治结束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对内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镇压反革命势力,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对外抗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新政权。
这部小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不愧为苏联革命建设的伟大史诗。
作品概述
小说以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1915到1930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主人公保尔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保尔的少年经历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第二部分主要写保尔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的磨炼,写他作为新生活主人的热情及与病魔的顽强斗争。
书名含义
当一名英国记者问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比喻书中保尔、朱赫来等主要人物如铁般经过烈火与骤冷的考验而铸炼成钢,成长为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优秀战士。
经典选段
保尔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下脚步。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旧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正是在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走下陡坡,来到了烈士公墓。
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在坟墓四周摆上了用枞树枝编成的花环,仿佛给这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篱笆。陡坡上笔直的松树高高耸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儿是小城的近郊,静谧而又冷清,只有松林在轻轻地低语。大地回春,空气中散发出春天泥土清新的气味。就是在这里,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出身贫贱、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溢在他的心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赏析
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保尔在家静养时瞻仰烈士公墓的所思所想。公墓肃穆的气氛,烘托出此时保尔沉重的心情。这个片段塑造了保尔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忠诚和为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而奋斗的思想以及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惊人的钢铁般的意志的形象。我们做人也要像保尔那样,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要有百折不挠、敢于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