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翠青 我有两双眼

2023-03-13

新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残运会盲人田径

刘翠青(右)与领跑员陈圣明在比赛中。

杭州亚残运会田径女子100米T11决赛,中国盲人选手刘翠青以12秒获得冠军,打破亚残运会纪录。赛后在混采区,一个熟悉的声音向她表达祝贺。听到这个声音,刘翠青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领跑员陈圣明的带领下奔了过去。

向刘翠青道贺的是她的前任领跑员徐冬林。二人合作9年,是国际体坛T11级别合作最久的盲人与健全人组合。他们创造过辉煌的纪录,荣耀的背后也充满了艰辛。这对传奇组合的故事,要从12年前说起。

不懈努力

1991年,刘翠青出生于广西南宁,从小就活泼好动,农村广袤的大地就是她的游乐场。10岁以前,刘翠青在同龄孩子中的奔跑速度已经十分出众,但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甚至还能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10岁那年,刘翠青不幸患上眼疾,因家境贫困,加之父母没有把她的眼疾当成大事,一拖再拖,导致悲剧的发生。等父母把刘翠青送到医院准备好好医治时,她的眼睛已经无法彻底治愈,直至全盲失明。从那以后,刘翠青的性格变得敏感自卑。

2004年9月,刘翠青进入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学习,跑步天赋被老师发现。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开始参加田径训练,从此与这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健全人奔跑很简单,可对她来说就很难,因为她不知道胳膊和腿要抬多高,步幅要迈多大,都是靠领跑员、教练的语言和肢体接触来完成跑步动作。最初的训练十分艰苦,因为看不到,刘翠青判断不准距离,常常跑歪;控制不住速度,总是摔倒。但她十分努力,成绩逐渐变得突出。

2009年,刘翠青进入广西残疾人田径队,2010年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训练,她不停地感受四肢摆动的位置、幅度,在教练的提醒下纠正、调整,慢慢形成了肌肉记忆。刘翠青说:“肌肉记忆只能练,反复地练。动作很枯燥,练好几十遍才能练得有记忆。”

从对手到队友

2011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刘翠青参加了T11级女子100米比赛。T代表径赛项目(Track),前一个1代表盲人组别,后一个1数字越小,意味着残疾程度越重。在这个级别的比赛中,盲人选手需要和领跑员搭档完成比赛,两人各占一条赛道,用引导绳连接。比赛中,领跑员控制着盲人选手的节奏和方向,帮助盲人选手顺利完成比赛。领跑员就是盲人选手的眼睛。

这次比赛中,领跑员徐冬林站在另一条跑道上,但他领跑的不是刘翠青。一对之后合作9年的组合以这种方式相遇。

徐冬林出生于江西景德,比刘翠青年长3岁,曾是一名专业田径运动员。2011年退役后,他经江西省残联介绍,去帮助一位盲人运动员参加田径比赛,从此投身到这一行业中。徐冬林第一次见到刘翠青,马上被这位对手吸引,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想,这个小女孩身高体长,是块练田径的料子。当时我拿了3个冠军,她没拿到名次,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我们从对手变成后来的搭档。”

田径女子100米T11级颁奖仪式举行,刘翠青(左三)获得冠军。

之后,徐冬林与刘翠青都入选了国家队。教练胡正观在观察和研究后,发现刘翠青与徐冬林的动作相似,于是确定两人合作征战国际赛场。

接下来就是艰辛的训练。盲人运动员跑步与健全人不同,练速度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训练运动员和领跑员的统一。胡正观说:“女运动员身高比领跑员低,两人的步幅、步频不一样,要在训练中磨合。两个人要相互信任,长期训练,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徐冬林还记得初见刘翠青时,她羞涩内向,不爱说话。徐冬林讲十句话,都很难得到一句回复。不过,徐冬林很有耐心,接触久了,刘翠青的性格愈发开朗,二人也经常开玩笑。经过长期配合,他们在训练中已不需要言语交流,徐冬林捏一下绳子,刘翠青就能心领神会,做出过弯、冲刺等技术动作。徐冬林说:“跑弯道时,我的手向内侧弯一點,她就能感觉到。我的手往后一放,她就知道要到终点。”

9年来,从全国比赛到国际比赛,刘翠青跑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奔跑的赛道也更加宽广。在2014年亚残运会上,她独揽5枚金牌,一鸣惊人。2015年,她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一举赢得四项T11级冠军,打破了巴西选手保持了10年的世界纪录。2016年,刘翠青在里约残奥会4×100米接力赛T11-T13级和女子400米T11级比赛中夺得冠军。这些比赛,徐冬林一直陪伴左右。杭州亚残运会前,刘翠青已获得金牌47枚,奖牌59枚。她说:“体育是有魅力的,参加体育运动能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带来成就感,帮助残疾人朋友们找到人生的价值。”

徐冬林总结与刘翠青不断创造辉煌的心得:“首先,两人的竞技水平都要高;其次,领跑员要有耐心,跑的过程中要配合运动员。此外,生活当中也要细致,让运动员得到信任。足够信任我,才敢跟我跑。”

在追梦的过程中,徐冬林始终在刘翠青身旁,甚至为她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东京残奥会前,徐冬林被诊断出半月板严重伤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立即手术,可以有效延续职业生涯,但要放弃东京残奥会;另一条是打封闭撑完东京残奥会,但以后有可能再也跑不了。徐冬林果断选择了第二条路。他说:“时间紧迫,教练需要我带她完成任务,我选择接受。”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刘翠青在女子400米T11级决赛中以56秒25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残奥会纪录。徐冬林不认为自己牺牲了什么,因为这是共同奋斗的结果。

面临分开

2011年在杭州初识,如果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上夺冠,在祖国人民面前升起五星红旗,不仅是这对传奇组合的夙愿,也是完美的结局。但人生总是充满遗憾,2021年全国残运会后,徐冬林膝盖的伤病已经不能再剧烈运动,这对组合不得不解体。

在徐冬林眼中,刘翠青是一个要强、细致的姑娘。出门比赛,她的行李箱永远收拾得整整齐齐;平时训练,她总是按照要求把动作做到完美。每到一个新的比赛地,徐冬林一定要帶着刘翠青熟悉环境,去跑道踩场,告诉她房间中的开关和插座在什么位置。徐冬林说:“盲人的世界没有光明,翠青有时会开灯睡到天亮,帮助她熟悉新环境十分重要。”

分手是无法避免的,徐冬林脑海里想过很多次这件事。但告诉刘翠青的那一刻,他还是十分不舍,也能够感受到搭档的难过。徐冬林说:“我当时讲,我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不能拖你的后腿。你的路还长,还要继续前进,为国争光,未来会有新的领跑员。聊了很久,她最终接受了。”

和刘翠青分开后,徐冬林依然活跃在残疾人体育的舞台上,担任教练员,继续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9年合作,他已经养成了照顾刘翠青的习惯,如今下楼梯时依然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注意脚下有没有台阶,就像刘翠青在身边一样。分开后,两人经常联系,如同亲人。徐冬林最操心的是刘翠青未来的就业问题,虽然是世界冠军,可选择的职业除了推拿,仍十分有限。

32岁的刘翠青状态保持得很好,经历国际比赛的历练,她的经验和气势更足了,依然保持着自律,生活围绕着训练展开。这在盲人运动员中是不多见的,也让选拔新的领跑员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新的眼睛

徐冬林也参与选拔新领跑员,广西小伙子陈圣明成为选定的目标。徐冬林说:“我走之后,这是第三个了,中途给她配了几个领跑员,一直不太合适。领跑员要控制节奏,通过引导绳把感觉传导给运动员,这非常重要,需要大量时间磨合这种默契。”

19岁的陈圣明曾经是运动员,在接触盲人领跑员后被深深打动,决定也去做一名领跑员。他说:“翠青姐和冬哥是老搭档,现在我接棒,是一种挑战,我会努力握紧这根棒。”刘翠青说:“我是靠绳子的触感,感觉他的摆臂、抬腿。因为他是第一次接触盲人,摆臂总是不在一条线上,导致我节奏受影响。光练节奏就用了一个月。”两个跑步习惯完全不同的人要做到整齐划一,很不容易。臂要摆多高、步要迈多大,陈圣明学着克制自己,以刘翠青为主,改变肌肉记忆,在慢跑中加快磨合。

陈圣明说:“方法就是喊一二一,两个人你迈左脚我迈右脚,同步之后慢慢习惯。最大的改变就是摆臂,自己跑,摆到胸前就可以了,但是领跑员得把自己的摆臂放在两人的居中位置,才能同步向前。”为了增加信任度,二人出宿舍门起就形影不离,从生活习惯到训练细节密切配合,提高默契。

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田径女子100米T11决赛,刘翠青与陈圣明站在赛道上。不远处的观众席上,徐冬林手举国旗,密切关注着刘翠青的一举一动。

比赛要开始了,徐冬林喊了一声“加油”。刘翠青的身子抖动了一下,似乎感觉到了这个熟悉的声音,马上又回归到沉稳的状态。陈圣明大吼一声,之后细心地将刘翠青带到起跑器前,蹲下身子,帮她调整好起跑姿势。发令枪响后,两个人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完赛的陈圣明又朝着天空大吼了一声。他说:“起跑时的吼声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兴奋度,终点线的吼声是看到成绩之后非常满意。”

12秒,刘翠青打破赛会纪录。徐冬林十分欣慰,“重新适应一个领跑员,相当于重新适应一双眼睛。两人磨合才半年多,能赛出这种水平,配合还是可以的。相比在赛场上,在场边观战更激动。在场上跟着她跑,我心里是有数、可控的。在场边,浑身力量只能通过呐喊释放出来”。

赛后在混采区,刘翠青与徐冬林再次相逢,徐冬林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摄影师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刻。本届亚残运会上,刘翠青包揽了女子100米、200米和400米T11级别的金牌,她说:“付出都会有收获。感谢冬林,给我打下了基础,一直陪伴我,给我鼓舞。我的新‘眼睛也特别明亮,指引了我前进的步伐。”徐冬林说:“相识12年,本来是想在杭州圆梦,但是很遗憾,没有这个机会了。希望他们未来顺利,打破自己的纪录。”

刘翠青鼓励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只要心中有目标,就一直坚持下去,身体上的障碍不会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她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跑出人生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残运会盲人田径
盲人取袜
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200 天 所有场馆均已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谈残运会解说评论员应坚守的原则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盲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