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梅子
2023-03-13大公子
大公子
近日,整理20世纪70年代所写的《人物谱》。一篇《梅子回来了》的文章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我和梅子的友谊是从南京外国语学校乒乓球队开始的。他比我高一届,从小在中山东路体育馆参加乒乓球培训,拿过江苏省少年单打亚军,是球队队长。
梅子是全校六一晚会的主持,颀长的身材,帅气的脸庞,响亮标准的普通话,是很多同学心中的偶像。国庆游行时,他还是南京外国语学校铜鼓队的指挥,舞着长长的指挥棒,一招一式获得了沿途观众的喝彩。
在《梅子回来了》这篇文章中,我记叙了他毕业后去煤矿、参军、深造、赴加拿大留学、回国后分到外交部、上班前回南京看父母的故事。当时,得知消息的我急急赶到他家去相聚。文章的结尾,我把1972年写的一首《贺新郎·送梅子赴京》抄录了一遍,抒发了既希望他大鹏展翅、建功立业,又不愿他远离的矛盾心理。
这以后,梅子开始了事业的征程。他后来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出色的外语水平和深厚的中文功底,使他一步步走上事业的巅峰。谈到学外语的诀窍,梅子说他曾被派去援藏两年,晚上没事,就坐在宿舍的床上背单词,每天两页字典,一本《英汉大词典》,一年翻遍了,基础就是那时打下的。
梅子是20世纪90年代被派往联合国工作的,参加各种会议,从事同声翻译。1995年,我去美国,他陪我在联合国大厦转了两个多小时,边边角角都走到了。联合国每年举办乒乓球比赛,他是第一个拿到冠军的中国人。梅子每两年要回来探亲一次,大家相聚回忆往事,打球,掼蛋。梅子竟然喜欢上了掼蛋,一次较量不过瘾,还建议过两天再来一次。一次,我驾车带着他从长江大桥一直往上游开了30公里,路过南京港、绿博园、南京眼,直到鱼嘴湿地。每到一处,下来走走,看看沿江的风光带建设。他很感慨地说,他跑过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像南京这样沿江建设的不多,很有特色。
退休后,我和妻子策划了一次北美自由行,打算在纽约的梅子家住三天。梅子听说我来,从接机到送机陪了我四天。有一天,他领着我坐地铁,坐公交,到纽约市区走了半天,“带你看看真正的美国人的生活。”他精神抖擞,我走得好累,带了两个矿泉水瓶子,随时在街上接水喝。
南京外國语学校同学群里,梅子的网名是“不争春”,源于那首《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他说早年就钦佩梅花这种品格,自己姓梅,便信手拈来。年轻时还有点好胜,这么多年磨练下来,更喜欢这种“不争春”“丛中笑”的寓意了。我把整理好的《梅子回来了》发给他审阅,问用“梅子”为名,是否可以。梅子回信说:“梅子好亲切!这是我在最亲的朋友中特有的名字,听到有人叫梅子就知道是老朋友!”梅子正是我一辈子的挚友。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