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环境

2023-03-13常晶晶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三代人丹顶鹤

常晶晶

主题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我国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民共识。曾经黄沙万里的毛乌素沙漠,现今近80%的“黄杉”换上“绿装”;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紧紧锁住了宁夏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赶漂人变身造林人,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漫山种满剑麻,涵养着长江上游的水源……中华大地正呈现出一幅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诗意的生态画卷。远处清风徐来,林间绿波荡漾。四季轮回带给我们岁月静好的同时,也让我们体悟到生态环保的意义与价值。

人物传奇

吴向荣:

14年青春换腾格里一片花海

2003年,吴向荣留学归国,却选择了一份最不赚钱的工作——驻扎腾格里沙漠基地,和沙漠化斗智斗勇。花了14年,他令黄沙开出一片花海。一条南北长约18.5千米、宽500—2000米,总面积达3万亩左右的锁边林绿化带,将腾格里沙漠嚣张东扩的步伐止于贺兰山脚下。种树、种树、种树,这就是吴向荣的生活,吴向荣最初种下的花棒已成林,一片花海。而今,吴向荣是中国绿化基金会腾格里沙漠治沙示范基地负责人。在他的宣传下,每年都会有一两千名阿拉善附近的中小学生来到基地体验沙漠种树。吴向荣还想“在人们心里种一棵树”,唤起整个社会的生态认知。他说:“沙漠不可怕,沙漠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沙漠化。”

解读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自然在赋予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之外,也时时给予我们新的启示,让我们对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地球上的生命有更深的认识。吴向荣能淡泊名利,将自己所学致力于环境保护,他这种务实求真、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并践行。

六老汉三代人:防风治沙铸绿色丰碑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肆虐的风沙吞噬了农田,毁坏了家园,黄风吹响了生态灾害的警笛。20世纪80年代初,背负家人的不解和乡邻的嘲讽,饱受风沙之苦的六位老汉——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元毅然在联户承包合同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开始,他们没有治沙的经验,按土办法栽种的树苗活下来的不到三成;六老汉的第二、三代人接过接力棒,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垦300亩荒地,种上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逐渐探索出防沙治沙与产业富国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40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谱写了一曲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时代壮歌,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读

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历经“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治沙的人,是在拿自己的生命换绿色,为此,六位老人熬白了头,甚至有人过早走完了人生路。他们用荒漠变绿洲的生命奇迹,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徐家三代人:与鹤的生死相守

在黑龙江嫩江东岸有一块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栖居繁衍着自然的精灵——丹顶鹤闻名于世。丹顶鹤一身傲骨又极其敏感,人们根本无法接近,保护工作很难着手。徐铁林是当地的一位渔民,身怀绝技,曾多次遇到受伤的丹顶鹤,将其救回又养好并放飞。

徐家长女叫徐秀娟,小名“娟子”。从小就跟着老徐在火炕上孵鹤。她呵护的鹤格外强壮,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飞天。1987年9月15日,有只幼鸟飞走未归。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芦苇荡中蹚水寻找,心力交瘁,终因疲劳过度,淹没在沼泽里,年仅23岁,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

老徐夫妇还有一个儿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儿”。1997年,峰儿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龍,接过了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在姐姐徐秀娟牺牲27年后,徐建峰又献出了生命,年仅47岁。

徐建峰牺牲的那一年,他的女儿徐卓正在东北农业大学学园艺。这位平时的乖乖女坚决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次年8月,她毅然回到了扎龙,再次接过了人鹤情未了的接力棒……

老徐夫妇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十月送鹤离去,春天迎鹤归来。每当残雪消融,每当丹顶鹤“呦呦”鸣叫着飞过村庄,两位老人就知道,他们的娟子、峰儿,他们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解读

从徐铁林到徐秀娟、徐建峰,再到徐卓,徐家三代人与丹顶鹤结缘,两人付出生命。这不仅仅是事业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这个全家人与鹤的生死相守的故事也激发着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高志局四海,万载垂清风

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有“千里松林”之称,却因为乱砍滥伐变成了光秃秃的沙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派出一批批青年学生、老师来到坝上,开展志愿工作。万事开头难,第一代坝上人发现了荒漠中的一棵坚强的孤松,众人激动不已,并把它命为“功勋树”,受孤松顽强生命力的激励,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摸爬滚打,吃野菜,喝雪水,没有怨言,只有期待……从发现“功勋树”,到林场建立,从种植第一棵树起,到树木成活率达到九成,他们注定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三代人的辛劳,时至今日,我们梦寐以求的青山绿水又回来了,奇珍异兽又回来了。

解读

长期以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奉献一生为林,他们形成的“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在农林业方面的生动展现!

猜你喜欢

腾格里沙漠三代人丹顶鹤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堤填筑压实技术研究
三代人的回家路
丹顶鹤
三代人的高考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降水特征初步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说起腾格里沙漠
它们如此眷恋着湿地 丹顶鹤与白枕鹤: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