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城乡差异及影响因素*

2023-03-13王超姜茂敏沈世勇吴政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合格率子女

王超 ,姜茂敏,沈世勇 ,吴政宇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 2.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急剧增加[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形成健康老龄化的格局取决于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良好的健康素养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2]。健康素养一般是指获取、阅读、理解和应用医疗保健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以及拥有遵循治疗的能力[3]。本研究以上海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了解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城乡差异,探索影响不同区域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因素,为差异化、精准化改善老年人健康素养状况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1年3~7月,课题组通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根据上海市经济发展程度,选取长宁、普陀、松江及宝山区4个样本区 ,每个区发放问卷400份,共计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5份,回收有效率为89.69%。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②无语言障碍;③配合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存在大量空白问卷及雷同选项。所有调查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1)一般情况调查表:该部分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住地、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其中,医疗费用承担方式是指就医时主要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2)HLS-SF12健康素养量表:HLS-SF12健康素养调查问卷。采用亚洲健康素养研究联合会开发的HLS-SF12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6个国家的调查最终得到验证,且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本研究的健康素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7,问卷包括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3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包括获得、理解、评估及应用健康信息内容的4个条目,且均使用4级计分法,由非常不容易、不容易、容易、非常容易分别计1~4分,总分范围在0~48分,再通过index score=(mean—1)×(50/3)进行标准化计算[5],标准化的总分在0~50分,标准包括<26分健康素养不足,[26,34 )分为可能不足,[34,43)分为充足,[43,50]分为非常充足[6]。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实时统计输入,并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在计数资料上采用频数和率,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并进行了t 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1435名老年人中常住在农村的585人(40.77%),城市850人(59.23%);男性739人(51.50%),女性696人(48.50%);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588人(40.98%),初中564人(39.30%),高中及以上283人(19.72%);婚姻状况无伴侣282人(19.65%),有伴侣1153人(80.35%);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235人(16.38%),1501~6000元839人(58.47%),≥6001元361人(25.16%),子女数量中无子女86人(5.99%),1个子女437人(30.45%),2个子女505人(35.19%),≥3个子女407人(28.36%);医疗费用承担方式中居民医保929人(64.74%),职工医保291人(20.28%),公费49人(2.09%),自费166人(11.57%);未患慢性病595人(41.46%),患慢性病840人(58.54%)。

2.2 老年人健康素养得分情况

上海市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3.94±6.17),标准化后的得分为(35.36±6.43),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维度的得分依次为(11.08±2.38)、(11.54±2.14)、(11.33±2.24)分;其中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2.28±6.16),标准化后的得分为(33.63±6.41),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三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10.45±2.38)、(11.13±2.15)、(10.71±2.30)分;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5.09±5.92),标准化后的得分为(36.55±6.16),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三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11.52±2.28)、(11.82±2.08)、(11.75±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979、9.120、11.289、16.466,P均<0.01)。

2.3 老年人健康素养得分情况

上海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率为63.21%(907/1435);其中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合格率为49.57%(290/585),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得到健康素养合格率72.59%(617/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8,P<0.001)。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素养的合格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特征的城市老年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素养的合格率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2。

表1 上海市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情况

表2 上海市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情况

2.4 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程度为因变量(0=不合格,1=合格),以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有着显著影响(P均<0.001),其中相比于小学及以下的学历,初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更高;相比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500元的农村老年人,收入越高则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越高;相比于居民医保,医疗费用承担方式为自费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更低;未患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慢性病老年患者。以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程度为因变量(0=不合格,1=合格),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有伴侣、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未患慢性病的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合格率较高;相比于有≥3个子女,无子女及只有1个子女的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率更高,相比于拥有居民医保,享受职工医保的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率更高(P均<0.05)。见表3、4。

表3 上海市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上海市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总体低于城市

调查结果发现,上海市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总分为35.36±6.43分,表示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较为充足,且远高于2020年陈娟调查的脑卒中患者19.68±8.57分[5],老年人健康素养合格率为63.21%,高于泰安市中老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7],在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中城市均高于农村,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3.63±6.41分,表示为健康素养可能不足,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得分为36.55±6.16分,表示为健康素养较为充足且得分排序依次为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健康促进。这可能是由于上海城市无论在医疗卫生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健康传播路径上均优于农村,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资源欠缺[8-11],农村公共卫生水平低于城市,难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健康管理服务[12]。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医疗环境和设施相对落后,老年人无法享受健全的医疗服务,另外由于健康知识相对欠缺,导致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相对落后。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更多的老年人将“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加强了疾病的预防[13],但在健康保健及健康促进上依旧相对欠缺,而老年人存在着“数字鸿沟”,对于智能化、电子健康素养欠缺[14],可通过多路径、全方位、精准化的方式将老年人健康素养转化为电子健康素养。

3.2 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费用及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得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上海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共同因素,这与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15-17],文化水平越高,则其健康理论越扎实,因此,无论在获取、理解、评估还是应用健康信息上均优于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则拥有更多的资本应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及健康促进;医疗费用承担方式中,自费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普遍低于居民医保,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自2016年新农合医保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后,其医保费用逐年增加,部分贫穷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素质较好或健康理念陈旧,选择不缴纳医保费用,理解及应用健康信息的渠道缺乏,尤其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由于生活水平低,孤独心理日益显著,他们独自面对疾病的能力不断下降[18],形成“小病不治、大病就医”的现象,而在慢性病当中尤为凸显;拥有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因为拥有医疗保障,或定期体检、遇病及时就医从而有利于促进其健康素养。拥有职工医保的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拥有居民医保的老年人,这可能是由于职工医保中存在“个人账户”,门诊的医保报销比例比居民医保高,导致仅拥有居民医保的老年人小病不去医的现象;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素养较高,由于拥有较高的健康素养,则在疾病的预防、行为方式的促进上更加注重。在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中还发现,有伴侣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更高,这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伴侣双方会共享健康信息;子女数量越多,健康素养反而低,这是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子女的工作压力大,对老年人的关心程度不足,而子女数量多还存在着老年人健康责任的相互推诿,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其素养[19]。

综上所述,上海市城市老年人健康素养高于农村老年人,影响其健康素养的因素略有差异,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年人,从传播渠道给予老年人传递更多的健康知识,并加大居民医保的覆盖比例,促使老年人有能力应用健康信息与健康资源,建立合适的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管理模式[20],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健康另一方面,加大对慢性病的宣传,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对于城市老年人,应确保子女照护的责任,避免老人子女过多却无人关照的尴尬场面。此外,老年人应主动接受健康知识,并将其传递,并且主动参与社会活动[21],社会角度也应当提供健全的养老环境,从而创造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慢性病合格率子女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