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研究

2023-03-13曹艳秋曹冬艳

市场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设区

曹艳秋,曹冬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一、引言

绿色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中国的绿色发展面临着的极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然而,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环境治理仅仅通过市场自行调整达到最优状态是非常困难的,环境治理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2]。基于此,本文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并总结和归纳了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

二、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2021 年,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与以前年度相比明显改善,实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全省PM2.5 年均浓度实现2013 年以来“八连降”,首次降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下;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太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22.7%和13.4%,达到近十年来最好,太湖治理连续14 年实现“两个确保”;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为“良”,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由“中等”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

(一)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对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2021 年,江苏省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6.6。相比于2020 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提高了1.4,这说明江苏省2021 年的生态环境与2020 年相比略有好转。江苏省13 个设区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61.4~70.7,均达到等级“良”。

(二)环境空气质量

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GDP 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江苏省PM2.5 年均浓度实现2013 年以来“八连降”(图1),2021 年江苏省PM2.5 为33 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下。2021 年,江苏省有8 个设区市PM2.5 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为南京、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扬州和泰州。

图1 2012~2021 年江苏省PM2.5 变化情况

(三)水环境

2021 年,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国考断面、长江主要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太湖治理连续14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全省13 个设区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达到100%。2021 年江苏省水资源总量为500.8 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47.7%,比2020 年减少了7.8%,2012~2021 年江苏省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2012~2021 年江苏省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

(四)声环境与绿化环境

2021 年,江苏省声环境质量总体尚好,夜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2020 年相比有所改善,但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与2020 年相比有所下降。社会生活噪声是影响设区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的第一大声源,所占比重为54.4%;其次为交通噪声,所占比重为24.4%;第三大声源是工业噪声,所占比重为17.2%;除此之外,施工噪声也是影响设区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声源之一,所占比重为3.9%。江苏省森林和城市绿化环境总体良好,其中,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五)环保资金投入

江苏省政府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在环境治理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2012~2021 年,江苏省政府投资老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和“三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竣工验收项目占江苏省GDP 的比重基本稳定在0.1%~0.2%。

三、江苏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有待改善

通过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调研分析可知,江苏省空气环境质量在逐渐改善。然而,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对江苏省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2019 年之前,江苏省13 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O3和NO2。其中,13 市PM2.5 浓度均超标。2020 年,江苏省仅有南通和盐城两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021 年,仅有南通、连云港、盐城、泰州4 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因此,江苏省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欠佳,亟待改善。

(二)总体水资源不足

本文将水资源总量作为反映资源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总体来讲,江苏省资源总量在逐步改善,但是总体水资源仍存在不足。2021 年,除徐州、盐城和宿迁,江苏省其他设区市均表现为部分年份水资源不足。尤其是2019 年,江苏省为干旱年,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因此,江苏省水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过境水丰富但利用困难、地下水资源开采过量、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

(三)区域间环境治理绩效呈现两极化

江苏省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其中,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设区市属于苏南区域,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和南通,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淮安5 个设区市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之北被划分为苏北。通过对江苏省三大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苏南优于苏中,苏中优于苏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各个设区市的地理位置不同,二是与各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苏南地区交通便捷,经济发达,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人才、技术方面还是在环保资金的投入都更加充足,因此,相对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地区更能够稳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合理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水平。苏北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技术较苏南地区相对落后,生产中能源消耗过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多,同时经济欠发达,环保资金相对投入不足。苏中地区经济没有苏南发达,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较少。因此,苏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在江苏省最好,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相对落后。

(四)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获取渠道单一

从对江苏省环保资金投入的调研分析可知,江苏省政府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从整体来看,江苏省当前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相对还不是特别充足,环境治理资金需求量依然比较大。另外,当前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该资金来源占到了环保治理资金总来源的一半以上;其次是项目申请,这部分资金在实际上也是从政府那里获取的。因此,环保治理资金获取渠道单一。

四、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提升对策

(一)多渠道筹措环保资金,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首先,应多渠道筹措环保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筹措环保资金应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积极引导民营、社会和金融资本的投入,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双管齐下。其次,应提高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规模。通过采取盘活存量资金以及调整支出结构等措施,增加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和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最后,应建立多渠道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生态补偿、能源开发等方面分别投入资金。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近几年江苏省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投入产出比较低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已经获得蓬勃发展,这明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产业结构仍有调整空间,政府应多给予第三产业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3]。

(三)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江苏省近10 年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明显改善,但是仍有待提高。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关键,江苏省应当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为进一步改善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大、空气质量不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各设区市可以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战略。

(四)加强环境规制

制造类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企业,而江苏省是我国制造业强省。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制可有效促进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推动江苏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江苏省应强化环保人员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借助环保法规的约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环保规制。

(五)加强区域间交流和合作,坚持区域协同发展

针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区域性显著差异的问题,区域间应当加强交流与合作,坚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协同发展[5]。苏南地区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将诸如技术、人才等优质的生态环境治理资源主动输送给苏中和苏北地区;苏中和苏北地区也应积极向苏南地区学习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以缩小三个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差距,实现三大地区的协同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2012~2021 年,江苏省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绩效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然而,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总体空气环境质量有待改善,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间环境治理绩效差异大等。应从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规制、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提高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进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设区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论地方立法技术*——基于广东省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分析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监督路径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