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蔚县博物馆睡人瓷枕为例探究清代瓷枕的装饰技法
2023-03-13高慧荣
高慧荣
(蔚县博物馆,河北 蔚县 075700)
0 引言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瓷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品类。在我国历史文物中,瓷枕被划分为陶瓷艺术类型,不管是其外在形象的图案和造型,都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其内在的思想也蕴含着非常丰厚的文化价值。瓷枕不仅能够为炎炎夏日带来清凉舒爽的感觉,同时也兼具了传播文化及思想的社会功能,更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1 清代瓷枕的成形方法
1.1 瓷枕的发展
1957年在河南省信阳市长台关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出土了一个竹枕,这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枕具,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普遍使用枕头睡觉了。考古资料表明,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一件瓷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瓷枕。到了唐代,青瓷的制作技艺相当成熟。唐五代时期,三彩瓷枕、彩绘瓷枕的数量增多,多为不规则略有变异的长方体状,体积亦不大,但较高,枕面长度通常不超过20厘米。到了两宋、金、元及明代初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胎装饰、釉装饰等种类繁多,有单色釉、三彩、彩绘、青花等(图1)。到了清朝,瓷枕显然已经走向了落寞时代,但是同时清代也出现了睡人瓷枕,睡人瓷枕也成了当时最为典型的一种瓷枕类型。
图1 金代白釉褚彩虎纹福禄瓷枕(蔚县博物馆藏)
1.2 瓷枕的成形方法
瓷枕是我国历史上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寝具,是基于我国古代陶瓷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长、宽、高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枕睡的需求,但是瓷枕的制作方法上并不像其他陶瓷器一样通过拉坯的方式成型,在陶瓷器中的罐、瓶、缸等一般会采用拉坯的方式成型,制作的工艺比较简单,但是瓷枕的制作工艺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在历史上瓷枕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通过泥板相接成型。这种制作方法需要先将瓷泥做成泥板,根据瓷枕所需的体积将泥板裁切成一定的尺寸,裁切时还需注意瓷枕的形状,将裁好的泥板相接起来,形成一个中空心的箱体。之后在枕面或是枕臂的位置进行装饰,同时在瓷枕烧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瓷枕出现炸裂的情况,一般会在瓷枕的底部或者是瓷枕的侧壁开设相应的小孔进行排气,这种制作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这也是古代瓷枕制作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①。
第二,通过模具成型的制作方法。首先需要将泥坯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模具,之后再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模具中将瓷泥压出所需要的图案,之后将已经压好的瓷泥图案进行镶接,晾干后进行素烧和施釉,最后再入窑烧制完成最终的瓷枕成品。这种模制成型制作方法的生产过程相对比较快捷,适用于大批量的瓷枕生产,例如如意形瓷枕、束腰方形瓷枕及腰圆形瓷枕等比较简单的瓷枕形状,一般都是通过这种模具成型的方法制成的,只要制作好一个模具就可以大批量地不断翻制瓷枕,装饰技法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河北磁县的观台窑遗址就曾经发现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瓷枕模具。
第三,通过雕塑设计制作瓷枕。一般瓷枕上的动物以及人形瓷枕都是通过雕塑成型的方式制作的,也就是先将瓷泥捏造成动物或人等模型之后,再将模型翻制成相应的模具,通过模具制作出枕坯,并在枕坯上粘连枕底及枕面,最后形成瓷枕,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的瓷枕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修整,经过施釉入窑烧制,最后才制成最终的瓷枕。相对来说,这种雕塑成型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且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这种雕塑成型所制成的瓷枕,一般来说造型都比较形象,并且还富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很多雕塑设计制作的瓷枕都会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的技术,因在瓷枕制作过程中要加入各种类型的雕刻手段,对制作工匠的技术要求便更加精细,成品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也大大提高了瓷枕的艺术价值。
另外,瓷枕本身就是供人睡觉时使用的,因此在整体的设计中瓷枕本体的前侧壁与顶面侧壁处设置有弧形的颈部贴合过渡面,且高度、长度和宽度都应当符合人体工学,同时,在制作瓷枕时还应当合理使用装饰技艺,按照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瓷枕制作。
2 清代瓷枕的装饰技法分析
2.1 胎装饰
清代瓷枕胎装饰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绞胎的形式进行装饰。绞胎的装饰技艺最早出现在唐代,又被人们称为绞泥,这种工艺技法在宋代之后比较少见,但也有一定的瓷枕使用了绞胎装饰工艺。一般是将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进行混合,通常会选择白色和褐色的瓷土进行糅合,将两种颜色的瓷土糅合制成花色泥料,将花色泥料作为制坯原材料,将制作完成的瓷枕坯子入窑烧制,最后制成瓷枕。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分别制作成泥料,在揉搓成条或是压成薄片之后通过交叉的方式将这两种颜色的瓷土叠加在一起,通过拧绞的形式制成花色泥料,之后进入制坯工序。在唐代绞胎工艺主要是分为整器绞胎以及器物表面的镶嵌绞胎层装饰,所谓整器绞胎就是要将制作完成的花色泥料进行拍片黏合,最后修坯成型,经过施釉之后入窑烧制。在烧成之后,瓷枕整体的花纹相对比较美观且富有规律。而器物表面镶嵌绞胎层装饰,就是将花色的泥条揉搓成短条状之后,再切成薄片拍平镶贴在器物表面需要装饰的部位,在烧制完成之后,可以在瓷枕的表面呈现出一种花朵绽放的美感②。
第二,刻花的装饰。这种装饰工艺需要用到斜刃直刀或者平刃直刀,在尚未晾干的枕坯表面刻出各种不同的纹样,在描绘出纹样以后施釉入窑。烧制这种刻花的纹饰对刀法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刀法必须宽阔有力且保证刻花的刀锋足够犀利圆滑。同时在利用斜刃直刀或平刃直刀进行刻花时,要保证刻花的线条足够流畅,且能够通过控制刻画力度塑造出纹饰的立体感,最后在完成烧制之后才能够呈现出浅浮雕的艺术效果。通过刻花的装饰手段,能够表现出非常丰富的题材,比如各类花卉纹和云龙纹等不同类型的图样。在北宋早期多采用刻花的形式对瓷枕进行装饰,在清代也会用刻花的形式装饰瓷枕,但这种手段并不多用。
第三,通过剔花的形式对瓷枕的外部轮廓进行修饰。剔花是磁州窑烧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装饰技艺,这种装饰手段是模仿金银器的鎏金装饰技法形成的,主要是在施化妆土的瓷枕本体上画出各种所需要的花纹之后,再用一种扁平状的工具剔除掉花纹轮廓以外的化妆土,最后施无色透明釉进行烧制。在烧制完成之后,瓷枕和化妆土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使花纹更加明显立体,从而达到所需要的装饰效果。在剔花装饰技艺中,一般分为黑釉剔花及白釉剔花两种不同的风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其他相应的颜色和类型。
第四,划花的陶瓷装饰手法出现时间较早,主要是使用刀、竹子、木头等尖锐的工具替代笔在瓷枕的胎体上绘出各种类型的花纹之后,再施透明釉进行烧制。这种划花的手艺要求工匠在绘制纹样时能够做到刀笔自然,同时也要注重用笔的力度,才能够保证划花的整体线条足够流畅且效果比较明显,进而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划花工作。这种装饰手法最为出名的是模仿了唐代金银器装饰技艺中鱼子纹的工艺特征进行烧制,神态生动,动感极强。这种划花的工艺能够更好地烘托瓷枕的主题纹样,同时也能提高瓷枕的整体精美程度。但划花的技艺相对复杂,所以这种类型的瓷枕产量不多,相对来说比较珍贵③。
第五,镂空雕刻。这种装饰技艺是我国相对比较古老的一种传统工艺,最早是运用在青铜器及玉石的修饰上,之后在陶制建筑模型中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装饰技艺,在元代就有很多陶瓷工匠开始尝试将这种装饰技法运用到瓷枕制作中。通过镂空雕刻的装饰技艺制作的建筑形瓷枕能够将建筑物的宏大风格与瓷枕相结合,提高了瓷枕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瓷枕的日常使用需求。
2.2 釉装饰
釉色装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单色釉枕。这种单色釉枕的装饰手法需要在陶瓷枕的胎体上只使用一种单一的釉色,在入窑烧制之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瓷枕,一般来说单色釉枕主要有黑釉、青釉、黄釉、棕色釉、茶叶末釉等。这种装饰手法相对比较简单且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因此在平民日常使用的大多以单色釉枕为主。
第二,三彩枕。这种瓷枕的装饰类型最早出现在唐代,所谓三彩枕并非指瓷枕上有三种颜色,而是说瓷枕上的颜色比较丰富。这种装饰手法需要在高温下烧成素坯,之后再用釉料中的锰、铜、铁等呈色的金属元素作为着色剂,将铅的氧化物作为金属元素的助溶剂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之后,各种着色剂的金属经过氧化会进行自然扩散和流动,导致各种不同的颜色相互渗透,最后形成的瓷枕就有非常丰富的色彩。三彩枕的釉色一般分为深绿、黄蓝以及褐红等不同类型的色调,除了唐代多有烧制三彩枕之外,宋代、金代、元代以及明清时期等都曾有三彩枕的烧制历史④。
第三,剪纸贴花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最早在吉州窑出现,将剪纸艺术与陶瓷制作工艺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瓷枕本身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提高其思想深度。
第四,釉下彩绘的装饰技艺。这种方法最早是在长沙窑的烧制中出现的,所谓釉下彩绘是彩绘在釉层之下,首先在瓷枕的胎体表面涂抹一层化妆土,之后将铁、铜等重金属元素作为成色剂,用毛笔蘸上各种材料,在胎体上绘制出各种图案或文字,上透明的玻璃釉,最后再入窑烧制。这种釉下彩绘方法装饰而成的瓷枕以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枕最为典型。釉下彩绘的题材十分丰富,有花卉、人物、山水、昆虫等,多以人们生活中的事物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
第五,青白釉枕。在宋代和清代,瓷枕的釉色装饰技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单色瓷枕及色彩丰富的三彩枕以外,青白釉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装饰技法。比如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枕相对比较知名,在之后发展过程中,清代也多会制作青白釉枕。
3 蔚县博物馆睡人瓷枕的装饰技法分析
3.1 装饰工艺与技法特征分析
在河北省蔚县博物馆收藏着一对清代睡人瓷枕,其中一只瓷枕(图2)长40.5厘米,通宽15厘米,高19.6厘米。另一只瓷枕(图3)长38.5厘米,通宽18.5厘米,通高18.9厘米。瓷枕整体造型为童子,童子头下枕有三本书籍,悠然侧卧于枕座之上,双腿并拢并蜷起来,显得格外沉静。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使用黄、褐、黑等颜色描绘童子的发饰及衣服。童子挽着发髻,上身穿着黑色的白花小褂,而下身则是褐色的长裤,衣袖上还衬有黄绿相间的小碎花,体现出浓郁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衣衫上的花纹样式正是蔚县剪纸的典型纹样。蔚县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2009年,蔚县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童子衣衫上的白色花纹是通过剪纸贴花的工艺完成的。具体的做法是先在瓷枕的表面施一层白釉,之后将剪纸的纹样粘贴在瓷枕表面,再施一层黑釉,最后将剪纸揭下入窑烧制,烧制完成之后,剪纸的纹样就留在了瓷枕上⑤。这种剪纸贴花的制作工艺,是将剪纸的纹样贴印在瓷枕的胎体表面进行施釉,从而揭下剪纸之后将剪纸的纹样留在瓷枕表面。这种剪纸贴花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制作工艺,提高了瓷枕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更加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瓷枕的装饰更加写实生动。
图2 清代睡人瓷枕(蔚县博物馆藏)
图3 清代睡人瓷枕(蔚县博物馆藏)
3.2 蔚县博物馆馆藏清代睡人瓷枕的价值分析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瓷枕不仅仅是人们夏日消暑的日常用具,更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瓷枕这种艺术品类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瓷枕最早在隋朝出现,在唐宋时期比较盛行,对目前已经发掘的瓷枕,我们发现宋代瓷枕的艺术成就相对要高于其他朝代⑥。与传统瓷器不同的是,瓷枕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实用性价值。除外相对于传统瓷器而言,瓷枕的形状比较丰富,不仅有老虎等动物的形状,还有人形瓷枕等,其造型都非常丰富且富有创意,可以多角度进行观赏。
相对于唐宋时期的瓷枕而言,元代瓷枕体积较大,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在明清时期瓷枕的制作相对于元代来说已经衰落,且生产范围不断缩小。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的瓷枕造型相对单一,只是在传统的装饰手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技巧或新的纹样,如青花粉彩和五彩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瓷枕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逐渐衰落。
清代瓷枕制作逐渐衰落,但是其装饰的纹样却开始丰富起来。清代瓷枕的题材和内容来源十分广泛,以河北蔚县出土的睡人瓷枕为例,这对瓷枕是现代人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风俗文化,并反映当时人们的三观和精神状态。
4 结论
通过对瓷枕装饰技艺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生活状态,在无形之中瓷枕也传播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也能够提高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能力,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
注释
①蒋思如.浅析磁州窑瓷枕中的功能与意趣[J].陶瓷研究,2022,37(2):68-70.
②王楷.虎虎生威:长治市博物馆馆藏金代虎形瓷枕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7):28-30.
③周稳,高峰,朱利光.雅俗共赏 兼容并包:寿州窑瓷枕艺术特点及民俗文化内涵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7):121-125.
④张国勇.邢台市馆藏宋金时期陶瓷枕选介[J].文物春秋,2021(1):94-97.
⑤代豪杰.一种陶瓷枕头:CN202122446316.1[P].2022-04-05.
⑥姜婷婷.从婴戏枕和元曲枕品探究人物装饰艺术特征[J].武侠故事,202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