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几点思考
2023-03-13刘晨
刘晨
(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吉林 吉林 132000)
近年来,我国县区级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建、主办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数量变多的同时,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品质参差不齐,其中历史性羸弱、地域感浓重、时空线混乱等一些问题尤为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宣教效果。因此,完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1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是进行直观教育和信息传播的展品群体。①陈列是博物馆对外传递宣教信息的主要载体,好的陈列会让参观者获得一场文化知识的盛宴,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博物馆陈列的好坏成败,往往取决于陈列设计工作是否过关,是否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因此,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是吸引观众驻留参观的根源所在。陈列设计的实质是一个挑选、组合、重构、传播信息的闭环过程,是在明确表达陈列主题的基础上,以特色文物或藏品为依托,围绕陈列大纲故事线,不断对外发散扩展传递历史文化信息,以此彰显社会文化价值,弘扬时代主题精神,达到教育大众、启迪世人的宣教效果。所以,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对一座博物馆能否实现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一种考验,会对博物馆未来的运营发展产生深远且实质性的影响,其意义远超一般的商业陈列设计工作。
陈列设计是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赓续发展、服务地方的重要根基。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是服务宣教基层群众的前沿,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华夏文明的窗口,是保留地方历史记忆的主要载体。因此,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承担着其他级别博物馆更重的责任。陈列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博物馆能否实现其真正的社会文化价值,关系到国家公共文化政策能否惠及基层群众。
陈列设计是提高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抓手。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基础条件薄弱,若想在各地众多的博物馆中独树一帜,赢得同行和观众的赞誉,打造精品陈列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好的陈列才能完整全面地承载陈列主题,才能产生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向心力,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教功能,进而提升博物馆的美誉度,扩大知名度。
陈列设计是检验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整体工作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博物馆陈展是一个具有普遍包容性、跨学科的以科学、艺术与技术组合起来的综合体。”②打造一个好的陈列,需要博物馆、文物、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协作,需要大量研究论证材料的支撑,需要陈展人才队伍的长期储备、建设,需要博物馆相关理论与工作实务的不断积累,而这些无不考验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的实际工作能力。
2 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所存在的不足
2.1 文化核心要点缺失,历史性不突出
文化核心要点是博物馆生长发展的枝蔓,是博物馆陈列对外传递各类历史文化要素的信息凝结体。历史类博物馆由于其陈列主题明确,内容结构形式固定,对外传递信息清晰易懂,陈列的文化核心要点被展现得十分到位。但近年来,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由于项目匆忙上马,边设计边施工,主题设定模糊,内容设计不足,致使部分文化核心要点遗漏。核心要点的缺失,使大纲很难拼接出完整的故事线,这就造成了陈列在叙事结构上的“硬伤”。例如,北京市顺义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对先秦、秦汉时期的介绍就存在缺失,对燕国历史的叙述一笔带过,顺义辖区内秦汉古城遗址(顺义区后沙峪乡古城村北)也只字未提。陈列设计人员对文化核心要点的漠视,对陈列史实背景理解的不全面、不深刻,导致的必然结果是陈列整体或部分章节的历史性不突出,难以辅助陈列主故事线吸引参观者,伴之讲解服务或多或少的稀释作用,往往会使参观者产生莫名的时代氛围缺失感。
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在建馆之初便没有历史建筑作为实体依托,有的也仅仅把老旧建筑装潢了事。例如,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以文化广场办公楼为馆舍,陈展环境参差不齐,展馆内外设计风格反差大,这就造成了陈列在历史情景氛围营造上的先天不足。虽然部分展馆内部也做了相应的仿古修缮,提升了展线的参观视角,但历史类博物馆所要重点突出的历史性,仅靠仿古装饰或陈砖旧瓦的原景搭建是远远不够的。
2.2 地域特色过于浓重,主题性不明显
地域特色使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能够扎根地方,是服务基层的重要基础,也是近些年地方历史类陈列意图所体现的要点和亮点。但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轻易预设地域章节专题,片面突出地域特色。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博物馆在陈列第四部分“宗教神韵”中,集中插入展出地方出土的大量佛教文物,后又转而叙述清代赤城县的历史,对地域特色的处理手法粗糙,实难支撑呼应主题。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为了在陈列内容上刻意突出所谓的“地域特色”,始终将“不合适”的展品留在展柜中。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把地契、古钱币、古籍、民国老物件等填鸭式地放在展柜中,而陈列所要叙述的主题与这些展品风马牛不相及。
这样的“地域特色”编排不仅会极大地拉低陈列的水准,也会让参观者感到整个陈列既突兀又无趣。再者,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部分藏品或文物杂而不纯、残缺不全,难以辅助陈列故事线产生强烈的实物带入感,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链。加之,围绕大纲主题所搜集的资料内容含糊不全,不能承载故事线所要突显的主题,陈列的主题性也就自然减弱了。
2.3 陈列时空架构混乱,统一连贯性不足
陈列的本质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产生的时空特点。“如果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其展示观念、设计理念脱离了展品内容,那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③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单纯侧重于时空结构上的出新,采取多线叙事架构,目的是高效利用空间形式,但这种模式打破了陈列故事线的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和体验情景发展的因果性,导致陈列整体时空架构混乱。陈列的线性叙事结构时常被打破,犹如杂音乱码在大纲情景故事线中上下飞舞,让参观者产生极大的时空错愕感。有的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在章节序列设计上前轻后重或前重后轻,形式设计又堆叠重复,使故事主题线时断时续。各章节专题时空连贯性不足,衔接度不高,关联性不大,影响了陈列故事线的统一连贯性。
此外,博物馆内多媒体影音设备的布局使用不当也对统一连贯性造成影响。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大量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陈展,包括地彩屏、裸眼3D、全息投影、VR体验区、5K沉浸室等。这些设备的堆叠使用,时常打破陈列的时空叙事统一连贯性,在设备布局上也违背了空间设计原则,如与陈列内容衔接不当,观众会有穿越到科技体验馆的感觉。
3 对陈列设计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以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精品陈列为例
3.1 以藏品为中心,打造陈列内容的主题性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通过内容来成就展览。内容设计是博物馆陈列能否吸引观众的关键,而内容设计的基础在于藏品及藏品所衍生出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是否被完整地搜集、充分地挖掘。“博物馆陈列主要是以藏品为基础进行的,如果离开了藏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因此,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内容应以藏品为中心,通过突出藏品的内容打造陈列内容的主题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更多地将主题与藏品相结合来寻找展品,通过展品的“故事”来烘托、加强陈列的主题性,辅助大纲叙事线向前延展。此外,设计人员应不失时机地对展出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提炼,确保展出的藏品能够服务陈列主题和章节专题,且始终一致。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博物馆慈溪史迹陈列以200余件文物为中心,大部分为越窑青瓷,如西晋的谷仓罐、唐代的水盂(图1)、东汉的四系罐等,依托慈溪悠久、灿烂的越窑青瓷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充分挖掘藏品所衍生出的历史文化信息,围绕藏品展开主题性叙述,有效地将“文物、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排列组合关系统一在陈列主题的旗帜下”⑤。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全面地反映了慈溪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辉煌灿烂的青瓷文化以及筑塘围涂、变沧海为良田的伟大壮举,充分地展现了青瓷文物之美,直观地反映了慈溪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积淀,极大地传承了慈溪人民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卓越的文化艺术创造力。
图1 越窑青瓷蟾蜍水盂(慈溪市博物馆藏)
3.2 突出特色文化,深度融合陈列的地域性
“富有特色的收藏是博物馆个性化陈列的基础。”⑥地域特色是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扎根地方、成长发展的根脉。因此,地域特色在陈列设计中要张弛有度、以点代面,要依据本馆所在区域文化和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陈列展示方法,凸显博物馆自身的价值内涵。⑦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全局的高度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摸清陈列传递信息的脉动频率,抓住叙事线上的空窗期,巧妙地找出切入点,将地域性藏品自然地融入进主题叙事线中。因此,设计人员在选择藏品时,需更为精细,要在有效提升参观视角的品质的基础上,把控好陈列地域性与主题性之间的平衡,统筹兼顾大纲各章节序列内容,以融合陈列的地域性。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物馆的“汉上名城——城固县”陈列,以“西域凿空者”张骞墓为历史依托,以多体一层仿汉建筑为主体外观,设置了“汉上名城”“城固出土青铜器特展”(图2)、“城固说汉”和“西北联大在城固”等七个展览区。因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陈列设计人员着重突出城固县独具特色的汉文化。同时,在兼顾主题的前提下,有效地融合了当地出土的纹饰独特的商周青铜文物和近现代城固县的史料、文物,以点串线、以线构面,充分展示城固的历史文化特色。整个陈列极大地突出了地方个性,共陈展文物668件(套),其中城固出土商周青铜文物占绝大部分。
图2 城固县博物馆“城固出土青铜器特展”
3.3 依托历史脉络,构建合理有序的大纲结构
历史脉络是陈列的骨骼,是历史类博物馆的框架支柱。众所周知,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在陈展架构上一般是以时代、朝代、年代、年号为绳线性向前设计。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依托历史脉络展开大纲故事线,对构建合理有序的大纲框架结构、增加陈列的吸引力与趣味性大有裨益。依托历史脉络构造大纲结构,要富有层次感,要符合大多数参观者的认知。设计人员要在完整全面抓取陈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形式设计,构造合理有序的陈列大纲结构。其工作实质就是通过不断平衡大纲结构的广度和深度,将展品所要呈现的信息要点完整顺畅地嵌入大纲结构中,这一过程,需要陈列设计人员的反复雕琢,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在陈列主故事线推进结构上,要将陈列内容和形式相融合,不断增强陈列的统一性。要采取渐进式推进模式,对外展示传递信息不能仅是信息在量上的积累,而是以点入面、由浅入深。只有这样,陈列才能为各年龄段、各阶层的参观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引,达到启迪世人的宣教效果。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文化博物馆陈列(图3)以“吴地文化一万年”为主题,打破了县区级博物馆通史类陈列的惯性模式,将陈列内容分为“考古探吴中”与“风雅颂吴中”两个主题单元。其中,“考古探吴中”分为“吴地生民”“吴国春秋”“大邦之争”三个版块,依托吴地的历史脉络,结合原吴县地区历年考古成果为主要展陈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了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春秋战国时期的前吴文化及吴文化的起源和勃兴。“风雅颂吴中”则分为“吴风”“吴雅”“吴颂”三个部分,从历史、考古、艺术、自然等层面进行横向的专题展示。设计人员用1454件代表性文物完整搭建起吴地万年历史文化的叙事线,陈列整体结构分明,层次清晰,衔接顺畅。
图3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陈列
4 结语
不可讳言,我国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普遍存在职工数量少、财政拨款不足、补助资金难到位、藏品稀缺等难以解决的结构性困难,但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作为国家宣教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线阵地,应不断完善陈列设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期望笔者的浅见能够切实帮助一些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弥补在陈列设计工作方面的不足,使其更为有效地服务当地群众。同时,也寄希望国家部委层面出台更多的基层博物馆扶助政策,让县区级历史类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作用,满足基层群众的历史文化需求,成为文博行业联结普罗大众的精神纽带。
注释
①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②徐乃湘.博物馆陈列艺术总体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③于扬.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审美[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9(1):58-59,82.
④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⑤周晓庆.关于陈列的“内容与形式”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4(1):47-52.
⑥闫广宇.博物馆历史类陈列展览的阐释[D].郑州:郑州大学,2015.
⑦崔美丽.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与通俗性[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