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巴浪鱼
2023-03-13许智海
◎文/许智海
巴浪鱼,属于闽南和潮汕地区的叫法,学名叫蓝圆鲹(shēn,Decapterus maruadsi),属鲹科、圆鲹属鱼类,体呈纺锤形,微侧扁。蓝圆鲹是一种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有结群洄游习性,常聚集成群巡游于近海,夜间有趋光性,属广食性鱼类。文学作家对其曾有描述:“背鳍下一抹深邃的蓝,肚子如同明月一样皎洁”。有些人经常把巴浪鱼和鳁仔(光泽小沙丁鱼,Sardinella lemuru)搞混,笔者经过仔细对比后发现,巴浪鱼的纺锤形更细长。
巴浪鱼的捕捞方式多样,有拖网、张网、定置网、灯光诱捕等几种,其捕捞量大,因而价格较为低廉。20世纪70年代,国家干部收入普遍不高,想吃荤腥只能买产量高、价格便宜的巴浪鱼打牙祭,于是巴浪鱼又被趣称为“干部鱼”。目前市场上巴浪鱼价格为12元/kg~20元/kg。同巴浪鱼极为相似的另一种鱼,学名叫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Cuvier et Valenciennes,1833),价格在24元/kg~32元/kg,两者区别在于后者体侧有一条金黄色纵带。
每年伏季休渔、偃息渔务的日子里,巴浪鱼得以平安成长。到八月中旬开海,肥美的巴浪鱼占据漳浦县全年渔获量的一半。伏休开海后的巴浪鱼,是正当季的食材,便宜又好吃。儿时记忆里,夏日夜晚在院子里乘凉,爸爸妈妈和朋友们围坐一桌,吃着巴浪鱼干配啤酒。小时候的我,在月光下也会配着可乐吃巴浪鱼干,有时候还会觉得可乐不够味,往往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抿一口啤酒,再嚼一口巴浪鱼干。
听老一辈的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保鲜技术还不成熟,渔民们便将捕捞的新鲜巴浪鱼分装入小竹篓,用盐水煮熟后保鲜,再由货郎担们沿街叫卖或赶集售卖。这种至简的做法也因其原汁原味至今深受许多人喜欢。
如今市面上的巴浪鱼分两种,一种是已经蒸熟的,一种是新鲜的活鱼。已经蒸熟的,可以拿来油炸;新鲜的活鱼,可以用于煮酱油水,若是再配上芹菜,那叫一个回味悠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活的巴浪鱼鳞极难刮除,尤其是尾部两侧那道很硬的棱鳞,但煮熟的巴浪鱼轻轻一拨,鱼鳞就能整片划拉下来。
十多年前曾有报道称,由于当时海边卫生状况不理想,巴浪鱼干晾晒过程中苍蝇比较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近年来,水产品加工设备不断进步、加工技术逐渐提升,低温烘烤的巴浪鱼干吃起来肉质紧实、味道鲜美,用来当零食非常不错,还避免了自然晾晒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巴浪鱼肉中组氨酸含量较高,若处理不及时,鱼体失去新鲜度后会分解出组胺,人体食用后容易发生过敏性食物中毒,导致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对巴浪鱼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巴浪鱼“带毒”,吃多了会过敏,其实则不然。
查找文献可发现,巴浪鱼粗蛋白含量高达19.9%,高过大多数淡水鱼类和一些海水甲壳类,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功效,其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0%,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理想食物必需氨基酸水平一致。
巴浪鱼富含油脂,养殖巴浪鱼肉过于肥厚、油脂较多,往往适合用粗盐包裹后做成干锅。野生巴浪鱼则适合油煎,鱼肉精干清香、特有嚼劲。清蒸的烹饪方式,能较大程度地保留鱼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富有营养。将养殖巴浪鱼制作成刺身,有点不是很合适,生的巴浪鱼口感并不好,也不太卫生。若将巴浪鱼加工成鱼糜,其颜色较深并偏红,肉质凝胶强度比较差,因而巴浪鱼糜产品的附加值一直提不上去。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养殖户早在2014年就开始试养巴浪鱼,2016年~2018年,养殖技术逐渐成熟稳定。养殖户把海区捕捞到的小规格巴浪鱼苗,放到深海网箱中进行人工饲养,集中强化营养。人工养殖一方面克服了渔汛的影响,确保常年供应;另一方面使巴浪鱼增重并提高销售价格,现在的养殖巴浪鱼价格持续在高位,基本稳定在120元/kg~160元/kg,遇上旅游旺季或在伏休期间,往往每斤过百。笔者所在的漳浦县,目前巴浪鱼试养量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巴浪鱼野性不能很好地被驯化,其应激反应过大,养殖折损率太高。此外,当前市场上并无巴浪鱼专用配合饲料,受市场高价驱使,养殖户只能提高投入成本,投喂其鲈鱼饲料甚至是石斑鱼饲料,以高蛋白强化营养让巴浪鱼快长膘、早上市。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还需有关专家学者们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希望大家在品尝美味巴浪鱼的时候,能够想起它不惧风浪击打,练得结实肌理,不摆姿态、如约而来的美好气质,珍惜大自然馈赠的香甜滋味浓郁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