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儿童成长中的语言圈层现象,重视家庭语言教育

2023-03-13苏尚锋

语言战略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圈层亲子夫妻

苏尚锋

作为孩子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自然处所,家庭是儿童语言发育成长的苗圃。甚至可以说,儿童所有的语言可能性都是在家庭中开启,并以家庭互动的方式展开。儿童语言萌芽与发展的所有内容也都离不开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

以一个核心家庭为例,其内部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这样,家庭语言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夫妻话语,其内容既与他们工作、生活所涉及的幅度相关,也有一些属于二人世界的情感性内容;其形式既有与社会生活通行用语或行业用语的相一致的话语习惯,也有少量个人化或两人间的独特创造。另一类是亲子话语,这是以儿童为中心所构建起来的话语体系。在内容上涵盖儿童身体和目光所触的人、环境与事物,有时也扩展到家长认为或想象为儿童关注的不在场的人与事物。在表达形式上则依据儿童语言能力进行简化、短语化或加工重组,一般都伴随着身体和目光的注意力引导、话音拉长或节律化的强调以及不断重复的特征。

亲子话语与夫妻话语所遵循的“语法”完全不同。亲子话语不考虑现行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虽依然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但在许多时候都更重视一种生成性的语言价值。家长们容易对儿童咿呀学语过程中所吐出的某些特殊语词或话语结构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它们纳入亲子话语体系之中,使之在家庭语言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些特殊语词或话语结构的关注,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对儿童话语建构与创造能力的重视与激励,家长对这些词语和结构带有感情色彩的重复引用,还可以让儿童返身确认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因此,围绕着儿童成长的家庭语言就呈现为一个有趣的语言圈层现象,靠近核心的内圈层是亲子话语,而外围的夫妻话语则将儿童的语言环境与外部的社会语言联系在一起,并为儿童语言发展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内圈层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儿童语言的创造性、生成性;外圈层的主要功能则在于确保儿童语言的规范性、丰富性。正是因为这两个语言圈层的共同作用,家庭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远胜于其他任何机构。

应该说,以亲子话语为主的内圈层语言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家庭语言的类型与品相,尤其是其中充盈的语言创造性活力(不仅是儿童的语言创造,还包括许多家长围绕儿童的成长表现所激发出来的语言创造),更标志着家庭语言繁盛时期的到来。外圈层的夫妻话语一方面直接承继了婚前恋人话语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往往直接映射夫妻双方在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经验,与家庭外部的社会结构、语言结构具有较强的同质与同构性。只有内圈层语言的形式与内容都纯粹产生于家庭关系内部,因家庭内部新生命的诞生而产生,具有简单、有效、具身的能指特性以及相对封闭、私密、指称性大于陈述性的所指特征,凝聚着家庭主体精神情感特质与创造力量。因此,内圈层语言可以反映出家庭的精神本原,不仅体现出人类再生产的社会功能,而且有助于增进家庭团结,在音声相和中积淀血缘之上的文化价值。

因为家庭成员在家庭空间内部自由走动,家庭语言使用并不受空间功能分割的限制,内外圈层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容易相互嵌套,从而对儿童的语言成长产生复杂影响。内圈层语言可以直接进入或外溢到外圈层的夫妻话语之中,成为夫妻交流的重要内容。有时外圈层语言也可以直接抵达儿童的感觉器官,干扰或削弱内圈层语言的影响。外圈层语言的意义虽然无法为儿童所完全掌握,但语言的物质外壳依然可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并伴随着一定的认知探索与情感体验。父母亲的声音以及语音、节奏中挟带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儿童的情绪稳定。它们可以刺激儿童对外部社会语言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但无法替代儿童早期成长的内圈层语言需求。

内圈层语言对于0~3岁儿童来说,在确保儿童安全感、同一感、幸福感、价值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从关键期理论出发,它的结构与样态对儿童的语言发育乃至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一般来讲,内圈层语言过度稀薄,不容易营建儿童成长必需的互动性语言实践环境,会导致一定的语言缺氧;而内圈层语言过厚,也会导致语言信号单一刺激过量以及丰富性、变动性不足所带来的语言醉氧。随着儿童长大以及他们与外部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内圈层的功能也随之退化,内外圈层界限开始趋于模糊。

如果把内外圈层的语言总量视为一个定量,那么内圈层的语言量过大,就必然占据了外圈层的语言空间。这本身也反映在有孩子家庭关系的矛盾中:夫妻关系既可以创造并涵养亲子关系,同时也与亲子关系存有一定的张力;妻子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儿童身上,必然就相对减少了在丈夫身上的注意投放量。另外,过量的内圈层语言由于其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不足,也会让家庭整体的语言质量下降,从而对家庭所有成员的语言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一个家庭所赖以依存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往往来自家庭外部,强大的社会因素可以通过语言压力影响到家庭的语言圈层。一方面,过量的家庭外部语言使用可以直接减少家庭内部的语言总量,在伯恩斯坦的经典研究中,劳工阶层的家庭语言往往简单、缺乏交流。另一方面,外部社会压力往往迫使家庭成员通过外圈层语言的交流来共同寻求缓解或克服的办法,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减少家庭语言的总量,但会影响家庭内外圈层语言的配置。部分家庭教育中的“父亲缺位”,便是男性在竞争过于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压力下在家庭内圈层失语的结果。

猜你喜欢

圈层亲子夫妻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