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国逻辑朱

2023-03-12朱德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强国逻辑改革

朱德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其中,教育评价改革最为关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龙头之战”,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活教育发展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紧扣教育强国目标。教育强国不仅是一个政策概念,更具有丰富的学理意涵,包括教育综合实力强和通过教育使国家变强双重内涵。前者指向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质量的提升,落脚到人的全面发展,突出基础性与价值性,重在明确目标导向;后者则强调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突出战略性、系统性与现代性,重在指明路径方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遵循先行引领、育人发展、融合共生、专业治理、数智赋能等五大逻辑,加快建设与教育强国相匹配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内生动力。

一、先行逻辑:走在教育发展前面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先行逻辑是指正确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从“跟着跑”变为“走在前”[3],牵引教育事业发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重塑教育健康新生态。作为我国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4],不仅强调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调控、监督检查、诊断改进等功能,更突出了教育评价改革在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治理功能与牵引功能。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能够增强教育改革的协调性、系统性和整体性[5],更好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自《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但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多元利益相关者价值博弈等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目前的主要矛盾落在了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上。教育强国建设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优势互补、交叉渗透[6],构建“多元参与、分类分层、职普融通”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未来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一是要健全关于教育评价的相关法律制度,厘清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中的权责关系与评价权重。二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综合考虑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类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确保各类标准在各类教育评价实施过程的全覆盖。三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在教育评价制度的框架设计上关照职业教育运行体系的特征,建立职普融通在各学段各方面的等值通道,通过职普双轨评价体系的运行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人本逻辑:实现学生终身幸福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都指向人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特征完全契合。教育强国之“强”不仅体现在教育硬实力上,更在于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品质,即要看教育是不是在努力把学生培育成为真正的“人”[7]。因此,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遵循实现学生终身幸福的人本逻辑。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阐释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样态,指出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8],这是教育评价改革人本逻辑的实践前提。基于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尊重并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与人的成长规律,在功能上从强调甄别走向注重发展,在标准上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元全面,聚焦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的教育评价改革,将实现学生终身幸福的旨归体现在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上。首先,在人才选拔上面向全体学生,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加快推进与普通高考同批次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加速文凭社会向技能社会转型[9]。其次,在人才培养上寻找教育评价统一性与多样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专业性与公平性之间的平衡点,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过程性增值与结果性生成作为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观测指标与协同基础,突出不同学段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最后,在用人评价方面要以刚性制度约束与柔性教育治理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一方面,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机制与条件设置,杜绝学历标签化行为;另一方面,做强职业本科教育,打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学通道,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促进用人单位人才选用多元化。

三、共生逻辑:与教育共融共生

教育评价既是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牵引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二者在本质上具有融合共生关系。教育评价改革只有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协同共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凸显“以评价促发展”的价值初衷,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这体现的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共生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教育强国建设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级各类教育自身“强起来”,二是建立在各级各类教育贯通衔接与融合一体基础上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增强[10]。为此,首先,要坚持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明确改革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联系教育评价与教育发展的纽带,要以教育评价改革多方面、多层次的先破后立为抓手,协同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五大方面的改革,为教育系统的再造找到突破口。其次,明确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基础教育领域要突出有质量的公平,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教育领域要建立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格局,完善职教高考等类型化教育评价方式;高等教育领域要注重高校内涵式发展,探索分类评价、代表作评价等人才评价制度创新。最后,将教育评价作为各级各类教育衔接的枢纽,以教育评价系统各要素跨级别、跨类型的全域联动,打破各级各类教育在“招生-培养-就业”任意一段中的沟通阻滞点,提升教育整体质量。比如,多元评价主体全过程动态协同式参与各级各类教育评价,评价内容建立起学段完整、多级递进的逻辑结构等。

四、专业逻辑:去行政的专业化

作为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借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得以统筹推进的,但当行政化成为影响教育评价乃至教育改革发展的障碍时,则需走向去行政的专业化。即,要深化管办评考分离,去除教育评价改革中过度的行政权力,遵循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规律,同时,系统审视教育评价改革与现代化国家建设发展的紧密关联,尤其要聚焦到与科技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系上,促进教育评价系统有序运作,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持,这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专业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1]因此,首先,要形塑教育评价改革的专业理性,厘清教育评价改革从行政化到专业化的底层逻辑,倡导行政问题专业化,防止专业问题行政化。教育评价改革需要的专业理性是一种以专业的教育评价知识为基础,经过长期教育评价实践经验积累获得的智识性的理性力量。只有以思考教育的特定思维方式转变行政逻辑下的线性思维方式,将教育评价改革由行政执行问题变为教育治理的专业问题,才能针对其中的“管理漏洞”“能力瓶颈”“技术陷阱”等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其次,要推进管办评考分离,理顺行政力量与专业力量的职责关系,建立教育评价的权力分配机制与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要“去行政化”而非“去行政”,要“专业化”也不能“唯专业”,关键在于明确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大主体的作用地位与评价权责,发挥各自的主体优势,形成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新型协同关系,重构教育评价的共治格局。最后,要以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谨防碎片化改革。教育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先以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系统内部完成生态重构,由此建立要素齐全、覆盖全面、内外联动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合力。

五、数字逻辑:数字化智慧自助

当前,整个社会已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相关研究也表明,教育强国的典型特征之一就表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12]。推进教育评价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数字逻辑可以理解为教育评价改革要积极适应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共享交互、泛在全息、数据循证于一体的数字化评价生态,超越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数字底座。为此,一是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区块链等智能技术,优化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中多源数据的采集、储存、传输、分析,保障各类评价数据的过程安全与结果可信。二是要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建立教育评价的智能自助服务系统。利用智能技术与算法模型将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结果转换为多模态数据,建立评价数据可集成、可比较、可转换的等值通道。同时,增设教育评价机器人的功能,探索人机协同的教育评价机制。三是全过程、全方位采集和储存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的重要数据,建立国家教育评价数据库,为教学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循证支持。但也需注意智能技术引发的教育评价伦理问题,要通过提高评价技术的准入门槛,制定教育评价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机制,谨防评价主体产生技术依赖和对评价数据过度挖掘。

猜你喜欢

强国逻辑改革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改革之路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