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脱贫攻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2023-03-12王馨誉邢云文

人民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攻坚精神工作

王馨誉 邢云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精神 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三农”工作的态度和决心。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新时期能够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隨着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关键阶段,从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的变革,到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转变,都离不开脱贫攻坚精神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

脱贫攻坚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精神是凝聚乡村发展共识的价值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在全国干部群众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现实实践中产生的价值共识。与城镇相比,我国乡村发展相对不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年砥砺奋进,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展现了全国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总体工作样貌,农民的主体意识在脱贫精神的感召中得以提升,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可以说,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给农民注入一剂强心针,脱贫精神成为团结农民齐心致富的坚定力量。

脱贫攻坚精神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因素。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脱贫攻坚精神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先进事迹,能够激发更多力量走进农村,将个人力量汇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前辈们光荣事迹的激励下,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召唤中,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广大基层工作者持续得到精神激励。比取得胜利更重要的是,保住胜利的果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巩固胜利成果之时,警惕和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享乐懒惰等不良思想,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脱贫攻坚精神中勇于艰苦创业的干劲,继续激励着干部敢于面对问题,勇于破解难题。

脱贫攻坚精神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养料。党的百年奋斗史砥砺奋进之志,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和强大的前行动力。反贫困事业贯穿了党的百年历史,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实践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铸就其深厚的精神力量,孕育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指导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夺取胜利。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集中彰显了党的思想智慧和实践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再到乡村振兴要面对的新挑战,不变的理想信念才是党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将其蕴含的减贫思想不断融入乡村振兴新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巩固脱贫工作成效,总结扶贫工作经验,创新基层工作理念,继续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上深耕发力,继续传承发扬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展现出来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精神“缺位”

需要警惕政治站位不高、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政治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当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某些国外政治团体、新闻媒体针对党的一系列举措进行了别有用心的抹黑和诋毁,成为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另一方面,面对“脱贫”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转换,着力点在于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当下我们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挑战,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需要克服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脱贫攻坚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发扬好脱贫攻坚中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方面,脱贫是精准性的帮扶,共富是全面性的振兴,在实践过程中,乡村基层工作者中容易滋生“小富即安、小进则满”观念,面对农民群众的新需求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出现因循守旧的问题,守摊有余、创新不足成为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经济振兴,不仅靠的是政策优待或扶持,更要靠科学务实的创新策略。创新不是“编新”,需要靠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如果在工作中惯用老办法、老眼光,依赖上级命令、传统经验,就无法将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与当地实际特色资源优势有效结合,无法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

需要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规范不到位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的一条思想主线。农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乡村百姓的需求解决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面对全面振兴过程中出现的新任务、新难题,乡村振兴工作者任重道远。一方面,个别农村干部仍持有官本位思想,对“服务”和“管理”的关系认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个别干部在工作态度和方法上出现简单粗暴、霸道蛮横的情况,在群众反映的现实需求上推诿搪塞、敷衍塞责,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良好的服务体验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工作规范作保障。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重“工作执行”、轻“服务反馈”的问题,通过构建完善的需求调查和服务满意度测评机制,推动服务工作与现实需求有效衔接、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把握好脱贫攻坚精神的三个“定位”

将脱贫攻坚精神作为检验干部队伍的思想标尺。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孕育出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也磨炼出了一批可靠能干的扶贫队伍,实现乡村振兴同样需要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精神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长久地催人奋进,是因为其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功能。以脱贫攻坚精神为标尺,检验和激励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巩固脱贫实践成效、彰显脱贫精神时代价值的应有之举。一是要继续做好脱贫攻坚英模事迹的整理归档,充分挖掘不同地区在脱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迹,通过成果巡展、事迹宣讲、故事展演等不同传播形式和各类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教育。二是要充分提炼脱贫攻坚实践中积累的工作规范和脱贫攻坚精神中蕴含的行为标准,将其转化应用,作为选拔评定乡村振兴干部的考核依据。三是要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建设中的政治功能,大力开展关于赓续脱贫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习脱贫经验的业务素质培训。

将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创新工作方法的精神支撑。勇于自我革新、善于蹚出新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正是秉承着这种创新精神,全国各地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开展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特色扶贫举措,共同构筑起了新时代的脱贫工作策略。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的难度更高,工作中遇到的新难题、新状况会越来越多,要想从容“破局”就需要我们传承好脱贫攻坚精神中蕴含的创新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工作方法上不断谋求创新。一是要把脱贫攻坚过程中各地提出的创新举措进行有机转化,按照现实社会需求和乡村振兴目标进行具体应用,将减贫过程中值得推广发扬的创新工作思路运用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二是要充分鼓励乡村振兴干部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开展地方脱贫成果转化研讨会,分享交流工作经验、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同时,针对乡村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发展创新比赛、创意方案征集活动等,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要积极推行乡村振兴创新工作试点,建立健全工作创新激励办法和工作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干事氛围。

将脱贫攻坚精神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价值向度。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中“不变”的内核。新时代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始终围绕着满足人民需求而展开,无论是对贫困户开展的精准帮扶,还是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都是从人民出发而采取的切实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的领域广、环节多,其中对乡村产业、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说明了乡村要振兴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更要推动乡村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总结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服务规范,制定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匹配的帮扶机制、服务模式、工作流程,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贯穿基层服务工作全过程,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具體而言,开展好在农民群众中的脱贫攻坚精神宣传教育,通过打造文化标识、开展脱贫故事宣讲、畅通服务反馈渠道等举措,将脱贫攻坚精神成果转化为农民群众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培育齐心协力同助乡村振兴的社会共识。

(作者分别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历史哲学视域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项目编号:14YJA7100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求是》,2022年第7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责编/孙垚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攻坚精神工作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拿出精神
不工作,爽飞了?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