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有个“雷司法”
2023-03-12冯杰周建军赵华林
冯杰 周建军 赵华林
雷红兵,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利川市司法局柏杨坝司法所所长。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服务基层36年,为当地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近1500场,在利川市柏杨坝镇,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雷司法”。36年来,他先后荣获省、州、市乃至国家的表彰45次,曾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湖北省政法队伍先进个人”,所在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2022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位于恩施州利川市东北部的柏杨坝镇,占地面积约578平方公里,蜿蜒于齐岳山连绵的峰峦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分散居住着约9.5万名居民。柏杨坝镇司法所所长雷红兵自20岁便扎根于此,36年间,他为当地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近1500场。578平方公里的崎岖山路,雷红兵几乎每个月都要走上一遭。在雷红兵等人的努力下,当地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知法、懂法更守法。当地群众给雷红兵起名“雷司法”,他成为老百姓遇到纠纷难以调解时第一个想到的人。
不识“雷红兵”,但知“雷司法”
距离2023年春节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雷红兵依然忙碌。1月10日上午,3拨访客便陆续来到司法所,点名要找未曾见过的“雷司法”。72岁的老汉王诗云,在凛冽的寒风中骑行摩托车1个小时慕名而来,咨询土地确权方面的问题。“周边朋友都让我来问柏杨坝的‘雷司法’。”王诗云说。
雷红兵赶紧把他们请到接待室暖和的地炉旁,一边倒茶一边大致询问。坐定后,便拿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仔细记录起来。
雷红兵告诉记者,从年轻时他便走村串户地开展司法调解,几十年来,当地老百姓也许不认识“雷红兵”却听说过“雷司法”,“没有雷司法调解不了的纠纷。”“官司打到底,最后还靠雷司法。”在柏杨坝镇,大家这样评价雷红兵。
2013年,柏杨坝镇偏岩村4户村民,因一处山林的补偿款分配发生纠纷,多方各持己见,私下无法达成协议。于是,一场持续8年时间,涵盖8场诉讼的“拉锯战”一直拖到了2021年,耗费大量精力、物力却毫无进展,当事人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
2021年8月,消息传到了雷红兵耳中。研判形势后,雷红兵发现事态正朝着更恶劣、更不可控的局面发展。雷红兵迅速召集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解专班,翻山越岭来到偏岩村那处具有争议的山林。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雷红兵带领专班人员仔细勘测、详查历史,前前后后用1个多月时间终于把这团乱麻整理清晰,从法理方面确定了山林的权属。然而,雷红兵知道,多年的积怨仅靠“法理”不易疏通,更要靠“情理”。
“4家都是多年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我们就从这个方向入手,从情理法上反复做当事人工作。”雷红兵为接下来的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于是,村里的老人被动员起来,当事人的亲属也参与进来。最终,4户当事人心服口服地接受了雷红兵的调解,更是放下了8年来的心结,重新成为了和睦的乡亲近邻。
“一代官司三代仇。”雷红兵说,“诉讼的确是法治社会有效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然而一场诉讼很多时候费时、费力更费情谊,调解是更优的选择。”
从业36年,只要有群众需要调解服务,即使山高路远,“雷司法”都会及时赶到。他调解的纠纷既有涉及数百万元的“大事”,更有100多元的“小事”,但雷红兵却总说,“群众那里没有大事、小事,都是要紧事,你不重视,群众以后就不把我们当回事。”他所调解的数千起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小镇“土专家”牵起司法热线
“我们的调解要让群众信服,必须客观、公正和专业。”雷红兵说。
20岁毕业于当地财校物价专业的雷红兵曾是个标准的司法“门外汉”。“那个时候刚进司法所担任助理员,肚子里根本就没装多少法律知识,调解工作无从谈起。”雷红兵笑着回忆。
在一次调解时,当事人的几个法律问题让雷红兵无从应答。“你一个搞司法的不懂法啊?”群众的话让雷红兵无地自容。还有几次草拟调解协议时,雷红兵写下:“本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拒不履行的,要强制执行。”这样的“外行话”。
闹了几次笑话,雷红兵下定决心要把这行摸透。从此,工作之余,刻苦学习法律知识便成了他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1000多册司法行政类书籍成了雷红兵的“宝藏”。尤其是涉及山林土地的确权、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民事纠纷的责任判定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雷红兵如数家珍,俨然已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土专家”。
2021年5月2日,柏杨坝镇某个体汽车修理厂,工人黄某正为一辆满载货车修理前胎横拉杆,因为违规使用氧焊枪对拉杆进行操作时,不慎引发前胎爆胎,黄某当场死亡。
车辆满载、工人违规、氧焊枪保管不到位,多重的错误酿成悲剧,责任归属错综复杂。事情涉及到死亡当事人、采石场、车主、修理厂,对于赔偿问题各方争执不断。大家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到了“雷司法”身上。
来到现场的雷红兵发现,死者家属和修理厂负责人都请了专业律师,并且双方律师对于己方诉求都志在必得、毫不退让。“两边都蹬起八字脚(方言,意思是没有缓冲余地)。”雷红兵回忆道。
雷红兵先协调修理厂和车主共同支付安葬费,让死者家屬先行料理后事。约定几天之后,各方前往司法所进行调解。
这几天时间对于调解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雷红兵翻阅大量相关法律书籍,请教相关专业人士,抽丝剥茧般把复杂的责任归属捋清楚。同时,雷红兵针对调解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做好预案,列出双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做足准备。
果然,调解时,双方律师互不相让,各执一词。雷红兵决定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由自己做中间人,与双方沟通。
15天时间里,雷红兵从死者是否认定为工伤、死者是否有违规操作、危险物品是否存在保管不当、货车满载是否是事故隐患等多个角度与双方当事人和律师进行了专业与客观的交流。最后,双方律师反而劝说己方委托人作出让步,双方达成谅解,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专业的“雷司法”很快在镇上出了名,他的手机也慢慢变成当地的司法热线,无论是清晨午夜,群众随时会打电话咨询法律问题,雷红兵都耐心解答。
讓群众知法、懂法更守法
雷红兵将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奉献给了柏杨坝,也见证了柏杨坝的变化。“30多年前的柏杨坝哪里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老百姓遇到纠纷不靠法律靠势力,扯皮、斗殴司空见惯。”雷红兵说。
几十年里,柏杨坝山水间都留下了雷红兵和司法所同事四处普法的身影。他带领同事走村串户,让田间地头、道路屋边随时成为普法场地,以拉家常、扯闲白等方式,多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你们晓不晓得,隔壁明光村有个黄老汉,60多岁了,在林子里面捕雀儿,套了只锦鸡。他看到蛮漂亮,便拿到集上去卖,结果被林业执法大队抓到,判了刑的。这个锦鸡是国家保护动物,捕不得的,山林里的雀儿尽量少去抓。”在一次乡村培训课的间隙,雷红兵抓紧时间给村民讲了一堂普法课。
“不得随意砍伐林木”“野生兰花不要乱采”“‘定金’和‘订金’有什么区别”“遭遇家暴怎么办”……“雷司法”的普法课紧贴老百姓的生活,“以案析法”浅显易懂,深得大家喜爱。
“雷司法”的普法课30多年来共进行了近1500场,受教育人次超过20万。
不仅如此,雷红兵对柏杨坝镇的法治建设多有创新之举,创造了许多第一。
2003年,他在恩施州率先成立了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当年全州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利川召开,柏杨坝司法所工作经验在全州推广。
2015年,他又在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了恩施州第一个“乡贤调解室”,聘请政法战线退休的老法官、老干警、老党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五年来“乡贤调解室”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验在全恩施州推广。
2017年,他打造了恩施州第一个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同时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延伸到全镇的每个村和社区,打通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做法在恩施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借鉴推广柏杨模式,2018年底恩施全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2018年,恩施州第一个乡镇信访事项调解室在柏杨坝正式建成;
2019年,恩施州首家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地柏杨坝……
对于36年的默默坚守,雷红兵说:“我们这行不同于其他工作,在基层的时间越久越能发挥出更大作用,看到身边老百姓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觉得一切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