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藏区高原的“格桑花”

2023-03-12肖云虹

前进 2023年2期
关键词:格桑花藏区卫生院

肖云虹

6 月的云南藏区高原,白云悠悠、绿草茵茵。摇晃的大巴车转过一个又一个大弯,窗外的高山在我的视野里掠过,几只雄鹰滑翔于天空。此行的目的地是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我作为随行工作人员参加了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联合农工党云南省委会在这里共同开展的爱心体检活动。

姚晓丹(左一)给患者问诊

走进塔巴林寺,淳朴的僧尼们为我们献上哈达。大家简单问好后,就开始搬运医疗设备、药品、捐赠物资,突然有人说了一句:“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有我们的农工党党员啊。”我抬头一看,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笑意盈盈地朝我们走来,不仅是我,在场的很多人都对这位女医生产生了好奇。她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她叫姚晓丹,2018 年从昆明来到德钦县奔子栏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刚介绍完自己,姚晓丹就赶忙说:“不好意思,我去帮忙布置一下体检房间。”说着就小跑着离开了。大家也各就其位,投入到工作中。

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上午,我都对姚晓丹为何从省城昆明调到高原藏区工作的经历心存好奇。于是,午休时间,我捧着盒饭凑到了她身边,与她闲聊起来。姚晓丹说,她的丈夫是当地藏族居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乡亲们对他很是照顾。后来,她丈夫虽然到了昆明工作,但一直对乡亲们心怀感激。每年,姚晓丹都要随丈夫回乡几次,免费为当地百姓看病、送药,感恩乡亲、回馈家乡。多年来,在与当地藏族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姚晓丹感受到这里民风朴实、纯净的同时,也对藏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状况有了了解。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见到了在奔子栏镇卫生院挂职锻炼的老同学,交流中,姚晓丹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藏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限、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她萌生了想去藏区基层工作,把一身所学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的念头。得到了丈夫和儿子的鼎力支持后,她于2018 年主动提出申请,调到德钦县奔子栏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在奔子栏的日子,姚晓丹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为自己能及时救助患者、挽救藏民生命而自豪,同时,也被这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不断滋养。姚晓丹说,边远地区的群众突发疾病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路途遥远、医疗条件不够等因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危及生命,她到这里后,尽自己所能缓解了这种情况。“我心里是满足的,也是幸福的。”姚晓丹笑了笑,放下碗筷又赶忙钻进了体检室。

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了两个让他们记忆尤为深刻的关于姚晓丹治病救人的故事。

2020 年5 月的一个下午,卫生院接诊了一名名叫卓玛央金的三岁小女孩。患儿因“咽痛、咳嗽”就诊,经医生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在等待皮试结果的过程中,她突然发生高热惊厥,意识消失、双眼凝视、四肢抽搐,情况危急。正在诊断室看病的姚晓丹闻讯立刻让家长把患儿抱入抢救室。她冷静沉着地带领在场的医护人员开展急救处理,数分钟后,患儿抽搐停止、意识恢复,半小时后,体温也降至正常。看到孩子转危为安,小女孩的父母很是激动,他们拉着姚晓丹的手一遍一遍道谢……事后,姚晓丹以这次抢救为例,组织卫生院的年轻医生们进行了详细的病例讨论,并分享了她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处理高热惊厥的方法和经验,给卫生院年轻的基层医护们上了宝贵一课。

2021 年11 月,一位名叫阿布的患者独自到卫生院就诊,说自己心慌、难受。姚晓丹接诊后立即到抢救室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是“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纤颤症”,心室率达到每分钟190 次,随时可能发生室颤死亡,情况十分危急。她随即叫来护士,通知患者家属后立即实施救治。几次急救后,患者心室率还是居高不下,在场的医生们都心头一紧。姚晓丹经过几秒思考,将药量加至极量,再次实施急救,终于复律成功,恢复了窦性心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由得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阿布的家属到院时,他已暂时脱离危险。姚晓丹一直挂念术后回到家中的阿布,对他术后的情况定期跟踪随访,时常嘱咐他遵从医嘱按时服药。现在,阿布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复发迹象。

情注藏区高原

当地干部说,姚晓丹刚到奔子栏时,卫生院的条件十分简陋,非常缺乏专业人员。姚晓丹充分发挥心血管内科硕士和多年急诊科工作经验的专业优势,在院内经常性开展徒手心肺复苏、心脏除颤技巧以及脑卒中、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等专业知识讲座。在基层检查设备简陋、匮乏的情况下,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当地群众不遗余力地看诊,每年门诊量达6000 例,承担了全院近三分之一的门诊、急诊工作。每次回昆明,姚晓丹都要根据藏区常见病买很多药品,回去后免费送给当地群众。如今,不只是奔子栏的居民,周边的群众也经常到卫生院找她看病,非常信赖她。这样的认可和信任让姚晓丹更加坚定了扎根藏区、服务边疆人民的信念。她对待患者亲切热心、关爱备至,为急产的新生儿送过衣物,为住院的老者熬过稀饭。不会说汉语的藏族老人离开诊室的时候,常常会双手跷起大拇指,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姚晓丹的专业、敬业和奉献精神得到了患者和辖区人民群众高度的信任和好评,现在奔子栏的群众常常会说:“有姚医生在,我们看病都不需要去香格里拉,不需要去大理了……”

去年,姚晓丹被评为德钦县“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同参加此次活动的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郭涛教授,曾经在姚晓丹研究生求学阶段指导过她,郭涛教授说:“回顾起来,昆明医科大学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很少在地州级医疗机构工作,在县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更是少之又少,像姚晓丹这样主动申请扎根边疆贫困藏区卫生院的,应该没有第二人。”

如今,姚晓丹经常鼓励儿子利用所学到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她躬亲力行,带领全家人俯身藏区大地,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滋养着这片土地。

听完姚晓丹的故事,我既震撼,又感动。我震撼于姚晓丹舍弃城市的舒适到边疆挥洒汗水的奉献精神,感动于她在高寒缺氧、生活习惯差异、语言不通等情况下仍然选择坚守。体检活动结束后,姚晓丹的身影依然穿梭在各个房间,帮助完成收尾工作。来不及寒暄和道别,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而姚晓丹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忙碌着、坚守着……她像高原的太阳一般热烈,也如高原的蓝天一般纯净,她将自己奉献给藏区大地,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的格桑花,不畏严寒、迎风挺立。

猜你喜欢

格桑花藏区卫生院
儿歌作品《格桑花开》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小小格桑花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又见格桑花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高原开遍格桑花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