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程成就好教育
2023-03-12万锡茂韩中华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
万锡茂 韩中华 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也是教育融合的核心工具。学校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方向,还可以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能力。
深挖文化根源,打造全新课程体系
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创建于1960 年,是为解决石油系统职工子女上学需求而建立的。周边石油勘探院、石油规划院、石油科学研究院等众多科研机构环绕。自2019 年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围绕101 教育集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创新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培育“铁人精神”的课程体系。具体从五个方面锻炼学生的五种能力,即:做人唯贤、学识唯渊、待人唯信、自律唯严、意志唯坚,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自主创新、价值立场、人生态度、意志品质等全方面素养。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学生管理自主化、主题教育系列化”的育人模式,在原有德育体系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涵,着力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担当人才,建立、健全学生发展长效机制。秉持“把学生放在最中央”的理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将学生“养成教育”情况和常规管理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衔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构建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着眼点,将“五唯要求”贯穿其中的“三层八维课程体系”(如图1)。学校在开发和设置课程时也以这五方面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注重课程的培养目标。
落实全面育人,实现课程结构升级
图1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实施载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构建了“三层八维”课程体系。“三层八维”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学习能力为关注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课程的不同需求提供课程资源。同时,注重对学校课程的分级分类,实现课程结构的系统性、进阶型和可选择性。其中,“三层”指向挖掘课程体系的深度。基础能力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主;拓展融通类课程面向学有专长的学生,以学科拓展类为主;实践创新类课程面向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科创类为主。“八维”则是拓宽课程体系的宽度,涵盖了数学与逻辑、语言与文学、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道德与伦理、生命与健康、实践与服务八个方面。该课程结构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选择性的增强,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方面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扎实做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自律唯严” 国家规定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奠定基础的课程。国家规定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科目。这些课程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并保质保量完成。这些课程严格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相对统一的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共同学习并完成相应学业任务,学生只有严格完成所有门类的课程才能毕业。因此,我们注重在这些科目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意识。
拓展基本课程的校本实施,培养学生“学识为渊” 基础课程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为了对学生进行进阶性培养,我们开设了学科拓展型课程。我们依托周边科研院所多、设备先进、沟通方便等优势,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了科创培优课程,以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进行进阶培养,如“生物科创培优”“生活中的化学”“趣味物理实验”等。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第一,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第二,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加以提升教学目标。课程包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学科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一般的课堂上“吃不饱”,在这些课程中则可以大展实力,尽可能地提高自己,在中、高考中争得先机,在一些学科竞赛中表现,真正实现学识渊博。
开拓视野的多语种课程群,培养学生“待人唯信”多年来,学校依托北京语言大学的师资,形成一系列多语种教育的小语种课程群,如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进行选课。由于学生对学习法语兴趣极浓,我们还专门设立了“法语特色项目课程”,并从初一至高三已经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部分学生还准备以法语作为外语参加高考。此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多语言国际交流的机会,开展国际交流游学课程,与国际上其他学校间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扩展,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待人接物能力,培养诚实守信品质。例如,与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建立友好学校联系,积极利用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资源,走出去,请进来,深入了解、深度合作。学校先后与北语日本东京分校、曼谷学院、澳大利亚比兰努克学校、德国洪堡中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并进行学生互访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锻炼了语言,交流了思想,树立了自信,也展示了中国文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意志唯坚”针对学校的课程设置,除了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必需的各类课程,以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实施这些课程能够更为实际地锻炼学生的意志,由于课程都是学生根据喜好自主选择的,所以他们在完成相应目标与任务时才能不畏困难、乐在其中,从而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了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学校目前已经成立了70 多个社团,涉及科学、艺术、体育、历史、社会、英语等多个方面,充分调动校内外教师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累计受益学生达3000 余名。
一是展示类课程。每年4 月是我校以展示学科特色为内容的学科周展示活动时间,各学科围绕学科内容和特点,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学科历史发展展示、奇特实验展示、科学家轶事介绍、历史剧会演、汉字听写大赛、魔方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长展示自己对相应学科的理解。
二是人文艺术素养类课程。学校管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戏剧社、书画社等人文艺术素养类社团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分类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融合,促进了“寻美、存善、求真、立德”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让更多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起到了传承艺术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每年的施光南艺术节、“一二·九”合唱节、元旦音乐会,以及教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中,这些社团都会进行展示,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给全体师生以审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当然,完成表演和展示需要学生进行非常刻苦的训练,使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磨炼。
三是科学素养类课程。机器人大赛、编程展示、天文观测展示、观鸟比赛、水火箭比赛、纸承重比赛、走马灯展示、手工艺术展示、科技周与科学家座谈等活动的举办,给爱好科技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也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了科学创新的种子。
四是生活技能类课程。我校坚持开设三类劳动课程:第一类是农业劳动,如种菜、养花、服装设计加工等;第二类是生活劳动,学生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体验中;第三类是志愿服务类劳动,鼓励家长带孩子参与亲子职业体验。例如,请园林维护工作人员开设树木剪枝课程、请食堂面点师傅开设甜品制作课程、请行政后勤维修人员开设日常家具维修课程等。
五是体育与健康类课程。基于学生的爱好,我校成立了足、篮、排三大球类运动队和女生擅长的健美操队。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武术、板球、垒球等一些小众体育项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在训练过程中的培养耐力,从而促使意志品质的磨炼和培养。
各项常规类课程培养学生“做人唯贤” 为了实现校园内“时时有课程、处处皆教育”,我们将学校的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课程化建设和管理,把学生“放在正中央”进行课程建构。例如,针对新学年都要开展的军训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从自律、严谨、合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教育,从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急救常识培训等方面进行技能教育。再如,将毕业典礼活动课程化,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走出校门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此外,每次的大型集会活动,如课间操、运动会等,学校都会当作一次很好的课程育人的机会,全方位地进行育人设计。这些课程的实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热爱集体的精神教育,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拥有贤达的品格。不仅如此,我们还注重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成为学生可学习的空间;注重突破固有课程边框束缚,让教师自主开发自主课程,如“探秘石油发展史”“二十四节气书画展”等,使教师的课程观念和教学行为成为自觉;让学校周边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如“走进圆明园”“铁人的故事”“石油提炼过程”等课程,形成“处处能学习”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文化。
构建课程管理的课程,保证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 一是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我校还开设了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如课堂管理课程、德育培养课程等,旨在让教师学会开发、实施、管理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靠,除了自主开发的课程以外,我校还依托集团总校的资源开设了教师协作课程、外请专业指导等几种课程,如“卡耐基训练”课程使教师更懂得学生与家长的心理,沟通起来更顺畅,学生的教育活动也更好开展。二是每年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从学校发展制度、管理规范、发展愿景等方面,让青年教师对学校有全面的了解,有效引导教师进行入职第一课;对教师开展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的专题培训,使每一位教师能够较快融入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三是建设各种教师合作共同体,如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基地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问题式研究、专题研究活动,形成教师专业引导的规范化课程,加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从“全面发展”的核心能力出发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最后归到“铁人精神”培养,学校将八维课程系列与之对应,打通了原有的分级分类课程结构,实现了面向全体,融合多门学科及实践活动,兼具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特色课程体系。目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学校文化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了学校课程的一体化,逐步构建起以培育“铁人精神”为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升级,也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加能够承担起自己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