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博弈新特点
2023-03-12王文
王 文
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过去10年,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经历激烈的大国博弈进程,越来越具有战略定力与政策耐心。2020 年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7月31日,第1版。这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洞察21世纪第三个10年提供了新的长时段视角。百年变局正在持续演进,大国博弈趋于激化,保持战略定力与政策耐心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持续演进的百年变局呈现新趋向
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只是宏大叙事与国力兴衰层面上的“东升西降”,更是嵌入世界政治、国际经济与全球观念等各个领域而产生的20 世纪初甚至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2022 年的诸多事件,深刻印证了百年变局的持续演进,而2023 年世界局势将持续推进这一不可逆的百年变局大势。
从世界政治角度看,非西方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俄罗斯以军事方式试图打破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在顶住西方国家上万次制裁之后,加速推进俄罗斯“东向”政策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整合。2022年底左翼领导人卢拉重新赢得巴西总统大选,继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左翼政府执政之后,占据拉美地区人口80%以上的国家近年来先后“左转”,均主张与美国保持距离,持续推动拉美国家独立自主与一体化发展进程。东盟国家在2022 年底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中美两国保持同等距离,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追求东盟独立自主的中心地位。印度怀揣大国梦,不断寻找东西方的平衡点,经受住西方拉拢其联合制裁俄罗斯的诱惑,与中俄保持相对合作的独立外交政策,更是在2022 年底连续接棒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G20轮值主席国,面临全球大国影响力提升的巨大机遇。2022 年中亚国家不断夯实元首协商机制,签署《21 世纪中亚发展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等一系列文件,持谨慎的中立立场,与俄罗斯、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均保持一定距离,标志着中亚国家区域一体化合作迈入新阶段。伊朗、土耳其这两个中东区域强国,借2022年俄乌冲突纵横捭阖,全面提升本国的全球影响力。阿拉伯世界22 个国家群体在21 世纪前20 年经历了美式反恐战争和“阿拉伯之春”的磨难后,开始痛定思痛,着眼于独立自主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战略转型,沙特和卡塔尔等国“2030 愿景”、伊拉克“2035 规划”、科威特“2035 愿景”、阿曼“2040 愿景”、阿联酋“2050 愿景”等战略规划都在拉升阿拉伯世界的未来走势。2022 年底卡塔尔世界杯、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更是将阿拉伯世界的全球影响力抬升到了空前高度。2022 年是非盟成立20 周年,非盟“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发展战略更加坚定。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成功开启新征程,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勇毅前行。
由此可见,无论从区域经济的整合到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的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 世纪第三个10 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如此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非西方国家的这些新迹象,未必都以对抗、冲突或制衡的方式来应对西方霸权的惯性,却都以摆脱西方控制为基点、以本国利益为战略中心、以各国政治觉醒为依托、以国际政治民主化与各国相互尊重为主要诉求而展开。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政治对等结构日趋强化,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
从国际经济角度看,各国发展步伐中,“去西方化”的态势正在加速推进。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国经济增长都受到巨大冲击。美国百年来首次丧失应对重大国际危机的全球领导权,而且自身抗疫、种族矛盾、经济复苏、政治秩序都面临重大挑战。欧洲占全球经济比重已经降至100 年来的新低,欧元汇率也创最低纪录。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吸引全球外资快速增长,频频超过西方国家,前所未有地呈现出最具国际资金吸引力的国家优势。国际组织和智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30 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①《英国研究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极目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194822613589762&wfr=spider&for=pc。2022 年1 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作为历史上首个非欧美国家参与和主导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形成,折射出西方对国际自由贸易垄断权逐步丧失的趋势。继东盟、拉美经济一体化之后,非洲、中东、中亚经济整合势头也逐渐兴盛。2022 年底非洲开发银行、非盟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非洲工业化指数》报告显示,37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过去11年间取得积极进展,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进程进一步提速。2022 年,中亚五国签署《中亚国家在多边形式下互动的构想》《中亚“绿色议程”区域方案》《2022—2024 年区域合作发展路线图》等文件,展现了中亚经济一体化的强烈意愿。2022 年底举行的第31 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也声明承诺,努力实现阿拉伯国家经济一体化,以全面激活大阿拉伯自贸区,为成立阿拉伯关税同盟做准备。2022 年第二季度,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占比为59.53%,远不及2001 年同期的72.7%,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②《美联储加息引发多国经济动荡“去美元化”呼声高涨》,华商网,http://news.hsw.cn/system/2022/1104/1542675.shtml。甚至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领域,包括智能科技、量子计算、大数据、5G 等,欧美国家也失去了绝对垄断权。
由此可见,随着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作为国际经济火车头的动力消逝,欧美国家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世界各国在发展道路、经济政策上的“去西方化”,源于各国对西方领衔的全球化并没有带给世界繁荣的历史困境的反思,更源于欧美国家频繁爆发经济危机、加降利率风险外溢、对外实施制裁、跨国科技禁运等负面效应逼迫各国经济政策加紧本土化。西方不再是各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更不再是世界发展的唯一中心区。
从全球观念角度看,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理念遭到全球批判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去神话化”。以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社会自由化为核心逻辑的西方话语,起源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导世界主流思潮200 多年。但随着美国国力的相对衰落以及21 世纪以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国际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叙利亚难民危机、俄乌冲突等诸多事件的冲击,“美国例外主义论”“民主优越论”的神话显然已被打破。剑桥大学《2020 年全球民主满意度报告》显示,全球民主正处于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100 多个国家对西方的所谓“民主”表示不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度还在增加,并在全球范围内达到空前高度。①《百余国家及地区民调显示对西方民主不满——英国剑桥大学〈2020 年全球民主满意度报告〉评述》,澎湃网,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6586580。美国自诩“世界民主灯塔”的形象,遭到前所未有的批评。
相比之下,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政治话语。联合国通过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成为全球共识,175 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全球气候共同行动,非洲《2063 年议程》号召“在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命运基础上合力建设繁荣团结的非洲”,还有《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拉丁美洲2040 年远景规划》等都在印证,发展是世界各国战略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近10 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各国都认识到,是发展,而不是西方式民主、自由、人权,才是当下最紧迫的事宜。没有发展,任何政治愿景都将是空谈。无疑,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类近现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觉醒。教条化私有制、简单化选举制、机械化减少政府干预、片面化提倡金融自由化的“华盛顿共识”,面临着重构甚至崩溃的困境。
综上所述,百年变局的大幕持续拉开。世界各地发生诸多或激烈或残酷或积极的重要事件,都能在国际政治、经济、观念层面持续演进的重大变局中获得投射。透过这些现象,或许可以推测世界可预见性的未来。
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从现状看,百年变局并不会在短期内完结,相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百年变局会阶段性地呈现出波折反复的态势。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2 年俄乌冲突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再次印证,尽管“东升西降”、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去西方化”、民主“去神话化”的总趋势不会变,但这一进程并不总是线性的,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思想观念等三大领域的激烈斗争可能会在2023 年表现得更加突出,大国兴替的“持久战”将出现拉锯状态。
客观地讲,西方国家经济、社会与媒体仍有较强的实力,相较于非西方国家的优势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存在,对长达数百年的西方霸权之势的护持也还会长期存在,百年变局持续演进中体现出来的激烈政治军事博弈、残酷经济金融竞争、胶着思想观念争辩也会愈发明显。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多家智库在对华战略竞争的研究中,已充分关注到“持久战”逻辑。像兰德公司、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等智库从国防能力支撑、全球战略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研究与中国的长期竞争,美国少壮派学者、前白宫官员杜如松则在2021 年新著《持久战:中国取代美国主导秩序的大战略》一书中,全面梳理与概括所谓的“中国长期的逐渐取代美国领导地位与全球影响力的战略”并提出了美国的应对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6页。对中国而言,在未来的竞争与考验中,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防。
提防政治安全领域对中国的诱战、骗战陷阱。拜登执政两年后,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日益成形。2023 年,试图重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印太效应,无疑会成为干扰东亚、南亚甚至非洲、拉美发展的新变量。美国对其他大陆采取离岸平衡的策略仍会继续发挥作用,导致俄乌冲突不可能在短期内了结,进而形成对国际经济复苏、各国自主发展的长期影响。更需令人警惕的是,种种智库报告与媒体报道显示,美国在2022 年已尝到俄乌冲突既能满足本国军工复合体、能源出口商的重大利益,还能形成以乌制俄、以俄压欧新战略平衡格局的甜头。2023 年,一些美国政客想利用美印日澳四国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盟友体系,企图在西太平洋领域再次挑动一场类似乌克兰危机式的冲突。要知道,拜登政府是历届美国政府对台出售武器最多、纵容美国官员访问台湾最多的一届政府。这导致在台湾海峡、南海区域存在着与自身发展预设轨迹很不相称的军事冲突可能性。
提防经济金融领域对中国的打压、遏制阴招。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 年中国经济增量下降,这本不是经济实力与增长潜力的真实表现,却诱发了2022 年一些美国学者发表所谓“美国经济反超甩开中国”“中国增长已达到顶峰”,甚至“中国经济开始衰败”等歪论,试图误导国际市场投资与经贸预期,打压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联合盟友对华实行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禁运,推行“印太经济框架”试图重塑全球产业链,不断推出《无尽前沿法案》《芯片法案》《美国竞争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诸多措施刺激制造业回流美国,还通过激进加息、对华制裁等方式压制中国经济增长,试图延长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中国发展从不以赶超美国为目的,希望与美国保持互利共赢关系,但美方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以及其一系列对华经济金融科技打压政策,导致中美经济总量排名竞争进入了易位前夕的白热化阶段。
提防思想观念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歪曲企图。对美国而言,综合国力第一的全球地位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之美国科技创新实力仍领先于世界,好莱坞电影持续构筑“美国英雄拯救世界”的印象,还有美国慈善捐赠的机制、美国大学的人才吸引力以及纳斯达克等美国资本市场红利扩散,都会在科技、社会、教育、金融等多个方面延迟西方霸权“大坝决堤”的最后时刻,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会成为世界上一些人前赴后继成为美国拥趸的怂恿力量。从这个角度看,2023 年美国希望重塑国家形象、重拾民主自由价值在全球影响力的行为会持续推进。可以想象,2023 年,逐渐放开后的中国,各种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将更加频繁,跨国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将更加深刻复杂,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会更加凸显。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会不时出现,变得更为隐蔽、活跃和复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打赢中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变得更为紧迫。
牢牢把握百年变局下的战略主动权
2023 年,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 周年的节点,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5 周年的重要节点。45 年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改善全球治理与推动世界发展的同时,捍卫了本国的核心利益,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45 年来的有效发展经验与对外交往传统,在2023 年将继续坚持下去。
聚焦发展,复苏经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围绕2022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3 年必须形成“几家抬”格局,形成财政、货币、金融、产业、工商、就业等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的合力,尤其是按照2022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此前发布的各项重磅文件所要求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后疫情时代,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任何外部动荡与干扰都不能逆转百年变局下中国快速发展的步伐。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3 年国际形势仍会相当严峻。面对试图阻止中国继续发展的外部力量,面对试图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敌对势力,尤其是那些企图搞分裂、搞破坏的势力,应坚决与其作斗争。对那些试图激怒中国、分化中国、挑衅中国的国家和政客应予以坚决抵制和反制。要区别对待政客与民众、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了解党派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在斗争中寻求合作、在斗争中化解矛盾,既稳住对我有利的良好国际环境基本盘,又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扩大开放,促进合作,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 年阻止大国争斗与区域冲突继续恶化,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将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工作。中国具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身份,在维护国际安全局势中扮演重要角色。2023 年,中国将继续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各类多边平台,传播中国声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贡献力量,瓦解西方势力试图掀起新冷战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