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痕易入味
2023-03-11郭华悦
郭华悦
①一道菜肴,有了裂痕,往往更容易入味。就像鱼,或是肉,本身虽无痕,但为了入味,便人为地划上几刀。这么一来,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烹饪,味道更容易渗入其中。调料的味道渗入到食材中,于是,菜肴尝起来,自然口舌生香。
②无痕的菜肴呢?就像茶叶蛋,若是不敲破,味道便仅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其中。于是,煮到一定程度,便得将蛋壳敲破,制造些裂痕,为的就是更入味。若是无痕,不管鱼肉还是茶叶蛋,调料之味便只能停留于表面,這样的菜肴,哪怕再怎么精心烹煮,恐怕也味同嚼蜡。
③一个人,也得有点裂痕,人生才够味。无痕的人生,看似完美,实则不尽然。就像一道菜,不入味,就只能靠表面的色素与调料来蒙骗食者的味蕾。一个人的人生若少了裂痕,诸味都被隔绝在外,这样的生活百味皆无,在别人看来美好,自己尝起来则单调得难以入口。
④有了裂痕,还得细心熬煮。这么一来,酸甜苦辣诸多味道透过一道道裂痕,渗入到人生之中。一个融合了诸多味道的人,宠辱不惊,风雨难摧。一路走来,人生精彩,就像一道入味颇深的佳肴,令人品来回味无穷。
⑤一段感情,也是如此。未经裂痕,没有考验,这样的感情美则美矣,却往往不堪一击。苦难与低潮,是考验,也是机遇。若能在裂痕之中,吸收苦难之味为己用,感情便有了扎实的根基。于是,如一道佳肴,虽有裂痕,味道却更为浑厚丰润。
⑥人生之中,有伤痛的裂痕并不可怕。对裂痕的态度截然相反,人生的走向也往往迥然不同。视裂痕如猛兽,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人生多了安稳,却少了味道;能以裂痕吸收诸味,融入己身,人生才能更精彩、更入味。
(摘自《广州日报》2022年1月18日)
◆技法提炼
命题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罢,写议论文首先得解决一个“立意”问题,并且要立有新意。“灵活视角”是立意出新的金钥匙,写材料作文尤为如此。我们要在吃透材料的前提下,运用发散性思维,敞开思路,广泛联系,从多种角度着眼,多侧面地进行分析,尽可能挖掘材料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我们需要掌握四个最基本的观照材料的“视角”,即正向视角、逆向视角、纵向视角和横向视角。
1.正向视角,即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作文的中心。写作材料一般都含有某种好恶肯否的倾向性,正向视角要求我们顺着这一方向,从材料主人公的角度确定立意。
2.逆向视角,即从与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相反的角度来确立作文的中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对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曹植有《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前何太急”,郭沫若反其意作《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这就是采用了逆向视角。
3.纵向视角,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确立作文的中心。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向视角要求我们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确定立意。
4.横向视角,即从联系的角度来确立作文的中心。通过联想,把材料中的内容和与材料相关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以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从这种角度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出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文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以上面这篇文章为例,“一道菜肴,有了裂痕”是本篇议论的发端,也可以看作“材料作文”的材料。作者观照这份“材料”采用了正向视角,得到了“一个人,或一段感情,也得有点裂痕,人生才够味”的文章立意。第③④⑤段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阐述;第⑥段收束全篇,告诫人们,面对“人生伤痛的裂痕”,一要“不怕”,二要“直面”,三要“以裂痕吸收诸味,融入己身”——这又可以看作是从“怎么办”的角度逐层分析。文章虽短,文字虽浅,而意蕴深厚。
这篇文章的“材料”(由头)颇具新意,因此,作者采用正向视角,轻松获得了一个颇具新意的“立意”。倘若我们面对的是比较“老套”的材料,正向视角显然不易出新,那就转换视角,采用逆向、纵向或横向视角观照,往往会锤炼出富有新意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