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2023-03-11何,傅昕,张儒,彭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校企

张 何,傅 昕,张 儒,彭 宜

(湖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引言

近年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政策,培养科学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1-2]。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工业制造生产逐步被现代智能化方式取代,进而改变了我国相应的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3]。生物制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4-5]。而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人数仅为1.7万,生产和经营的人数为0.9万,仅相当于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人数1/4。市场的发展造成企业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陡增。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医药相关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具有70年工程教育积淀的地方本科院校,2000年在地方高校中率先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学校始终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高精尖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具有更具体的实践能力的人才[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应注重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培养过程的整合性、知识掌握的综合性等,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

面对医药行业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生物工程专业需要进行相应的布局和调整,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医药行业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具体目标为:(1)生物制药企业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设计与培养全过程;(2)构建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搭建校内、校外两个人才培养平台并相互深度协同;(3)充分利用校内和企业的专家资源,培养学生丰富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从业基础;(4)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人文素质、科学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整合企业资源,树立正确就业观

早期生物医药行业由于周期长、投入大、发展慢、自主创新不足及人员待遇偏低等因素,很多学生及家长对其抱有偏见。为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医药企业的勃勃生机,我们邀请相关企业的高管和高端人才作为特聘讲师走进学校课堂,增进学生对生物医药发展战略、国民健康及社会发展的认识。同时,通过组织师生到企业现场参观,近距离感受生物医药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研发生产环境条件等,引导学生树立到企业从事生产研发与生产一线工作的正确就业观。

(二)适应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缺少工作经验,难以被企业接受。因此,校企合作日益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7-8]。结合新一代工业生物制药产业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构建了“德技相融”的课程新体系。该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更新知识体系;应用案例涵盖了环境、医学、药学、生物等前沿交叉领域,突出跨学科的新工科意识;另外,坚持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的交叉融合。

(三)聚力内培外引,建设教师队伍

围绕生物制药方向,吸纳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传帮带,完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问交流,并参与企业培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研室内部举办课程教学教师交流会,不定时审查教案,督促教师修订教学大纲,提升各理论课程群的授课质量。同时,以德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化师资队伍。

(四)服务医药行业,搭建校企联合平台

对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建立了“一个导向、三个结合、五个注重”的校企联合平台,即坚持以服务生物医药、生物材料与食品安全行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通过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校内课程学习与企业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现代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道德。

(五)建设保障体系,注重专业持续改进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校院两级督导、校院教研室三级保障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与有效运行。通过三级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保证教学质量与培养质量[9]。同时,除传统课堂教学外,为特定学生量身定做导师制及第二课堂,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业,开展创新实践研究,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制定内外评价机制,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为了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我们制定了内部和外部评价机制,由学院副书记负责、教学副院长协助,学院设有专项岗位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学校内部座谈、问卷调查以及QQ、微信等对毕业生跟踪反馈,形成内部评价机制。同时,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及对参与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校友的跟踪调查两方面,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培养质量外部评价机制,了解关于毕业生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从而对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定期评价和分析。

三、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以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开展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大部分的课程体系,并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了包括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课程设计、技能达标训练、毕业论文(设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分阶段递进的培养模式,通过各类学科竞赛等,营造学术科研氛围,科学组织协调,积极引导学生,分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为主的现状,加强了课程间的交叉、渗透[10]。

(二)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生物制药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点加强生物学课程群(包括“微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和药物分离工程理论课程群(包括“生物分离工程”“药物制剂学”“生物制药工艺”“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专业的生物制药特色。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全新课堂教学平台。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法(BOPPPS、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建设课程资源库,建立线下主体和线上辅助的教学模式;建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增强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建立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有专职教师22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第二、三层次)、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等共计12人,校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十佳教师3人。另外有企业合作导师12人。本专业1/2的专职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师资队伍职称和学历结构趋于合理。

(四)搭建了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

对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建立了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搭建了药物分离工程方向的生物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校内应用技术平台。以学生实际与创新能力为主线,创立了一条主线、两个主体、分段递进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见图1)。

图1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五)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显著提高

多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本科生主持科技创新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10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和EI收录10篇,申请专利16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化学实验技能、课外创新作品)、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奖励100余项。升学和就业情况喜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

(六)毕业要求达成度高

通过对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内涵分析,确定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目标,建立贯穿以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突出应用,体现工程化”为中心,工程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训练并重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

对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与8家用人单位的间接评价——问卷调查评价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发现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入职毕业生评价均为4分(满意)以上。通过对近五年(2017—2021届)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情况,发现87%以上的往届毕业生对培养目标的评分数在4分以上(见表1),说明其在毕业时基本达到了毕业要求。

表1 2017—2021届湖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结果

结语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举措是学校和企业积极进行合作,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高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建立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长效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持续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校企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