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探索和实践

2023-03-11徐呈程祝立雄毛家怡陈明雨

中国工程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走廊全域社区

文/徐呈程 祝立雄 毛家怡 陈明雨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是浙江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是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正着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2020年8月,大走廊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成为首个全域类未来社区试点,对于吸引汇聚高层次人才、赋能高能级平台发展、增强创新策源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走廊具备开展全域未来社区探索的优越本底

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规划总面积398平方公里,涉及“三区”(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区),“四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云城),属于典型的跨行政区科技型郊区新城,具有人才、文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具备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典型性。

(一)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

大走廊以科创为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突出创新协同,已成为国内最活跃的创新地区之一。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重点高校,聚集了之江实验室、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科创重器,梦想小镇、云谷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落地建成,城西枢纽门户中心、南湖科学中心等十大平台加快推进,高端要素汇聚的平台优势彰显。与高能级平台互融共促将会是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高品质生活需求强劲

目前,大走廊已累计集聚各类人才超45万人,居住人口3年年均增速约为11%,人才净流入率达到24%以上,领跑全国。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得主等顶尖专家和团队,人才集聚首位度稳固。人群结构呈现“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高收入”等特征,根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吸引力报告》,20~44岁人口占59.92%,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23%,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口占81%。全域未来社区创建需要充分关注大走廊人群需求和特点,营造个性特色场景。

(三)高颜值环境本底支撑

大走廊是生态、人文与创新空间高度融合的独特韵味城市空间典范。作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传承地,拥有双千年深厚的人文底蕴,千年余杭古镇、章太炎故居等重要历史文化载体丰富。西溪湿地至余杭闲林一带保持了宋元以来湿地水塘众多的环境肌理和生态系统,展现出“一曲溪流一曲烟”的郊野田园画卷。面向未来,应将生态风景、人文底蕴与创新生活结合,打造“有生态、有创新、有特色生活方式”的未来城市样板。

(四)高水平未来产业引领

瞄准“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目标,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能奠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重大突破,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成果丰富。推动未来产业与未来生活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黑科技”赋能特色场景营造,将成为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的示范亮点。

二、大走廊开展全域未来社区探索面临的短板和不足

对标创建全域未来社区,对标群众获得感,大走廊面临城市配套、社区发展滞后于产业进程的现实矛盾,存在职住分离、多元配套滞后、生态人文融合不足、一体化统筹力度不够等短板和问题。

(一)职住结构不平衡、“钟摆式”交通问题亟待破解

近年来的超预期发展为大走廊人才住房保障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住房供给存在结构性错配,“生活在主城区、工作在大走廊”成为常态,造成主城区和大走廊之间“钟摆式流动”现象。公交站点覆盖率较低,地铁出行比例不高,平均通勤耗时半小时。

(二)与品质生活需求相适配的多元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对照人群结构特征和生活需求,目前大走廊设施配套支撑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大部分为高校或科研机构,基础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占比较低,各类学校覆盖率均远低于杭州市平均水平,符合人才生活习惯的社区配套、休闲设施、文体设施较为欠缺,公共开放空间、社交空间需求迫切。

(三)区域开发建设与生态人文本底有机融合不足

大走廊所在的城市西部地区是杭州的生态安全屏障,优越的生态基底和人文底蕴是展示大走廊独特风貌的重要先天优势。但是,目前的开发建设模式,对环境容量考虑不足,水乡湿地、滞洪区等重要生态资源面临蚕食,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缺乏有效梳理,特色肌理和人文风貌与城市界面的有机融合存在不足。

(四)全域一体化统筹力度和工作机制亟待建立

大走廊跨越“三区四城”,各科技城之间、各行政区划之间的制度体系、政策环境不尽相同,在城市资源的统筹供给、精准协同方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跨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建设上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手段。亟需建立跨区域要素统筹配置机制,破解要素流动、激励、管理等方面政策障碍。

三、大走廊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破题方向

大走廊作为浙江省首个全域类试点,在规划理念、实现路径、建设标准、推进机制等方面都与其他单点项目存在显著区别。对照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创建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总体方向上,可考虑以“四个全域”作为破题方向。

(一)生活圈理念的全域覆盖

在规划引导层面,单点项目规划单元一般为50~100公顷,主要按照浙江省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三化”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九大场景”即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场景)的既定顶层设计架构进行在地化适应性生成落地,而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规划研究范围涉及398平方公里,需要以未来社会、未来城市的视角切入,在城市规划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以更加系统、多维、融合的视角统筹考虑各类资源要素,构建具有大走廊辨识度的总体规划框架、要素组合机制和创新制度设计。

因此,在规划理念上,结合大走廊创新创业特色和创业人群对工作生活场所的需求,以生活圈组织方式创新城市规划空间管理模式,形成居住类、创产类两类生活圈,不仅推动住宅类项目按照未来社区理念建设,同时鼓励园区、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等创产平台通过功能置换、局部织补等方式,配建符合创新创业人群需求的生活服务设施。突出集约共享、复合利用原则,通过建立层层传导的规划落实机制,实现5~10~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体系全域覆盖。

(二)“三化九场景”的全域响应

在实现路径方面,单点项目通常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在有限的规划单元和实施单元内落实“三化九场景”涉及的相关场所设施要求。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则需要以统筹视角综合考虑城市级—街道级—社区级资源配置,更加强调共享复合利用。

由此提出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未来城市基底工程”的点面结合响应方式,按照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复合发展模式,以未来城市基底工程为抓手,推动未来社区、城市服务功能、创产平台、轨道交通站点、生态环境等复合化、一体化规划布局,系统落实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和场景相关功能设施配置要求,助力实现职住平衡、生活生产生态有机融合。

(三)标准的全域适用

在建设标准方面,单点项目通常是好中选优,集成城市优质资源打造标杆样板,可通过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指标响应的可控性。但是在全域创建的语境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社区的先决条件,建立具有普适性、层次性的标准指引,避免“一刀切”。

结合大走廊现状基础,尤其2000年以后次新小区建筑规模占比高达90%以上的特征,迭代优化现有的未来社区指标体系,适应不同现状质地、不同建设类型的社区项目,特别针对存量整合提升类项目存在的空间不足等问题,鼓励依托闲置社区用房、架空层等空间配置场景设施。强化梯度有序的推进策略,以“四城”为重点区域,依托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西站枢纽等重大平台辐射带动作用,谋划若干领先型、示范型未来社区项目,其余项目按照基本型标准建设。聚焦大走廊人群需求,创新5项个性指标,即“5分钟见蓝绿、5分钟进邻里客厅、5分钟进创新交往空间、5分钟见黑科技互动体验装置、5~10分钟见托育”,构建大走廊版“领跑者”指标体系。

(四)工作的全域联动

在工作机制方面,浙江省、杭州市层面已组建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大走廊面临跨行政区的统筹协调难题,如何发挥省市两级的监督和政策赋能作用,如何界定市属单位、区属单位等主体之间的责任边界,如何整合资源协同联创、形成工作合力,如何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政策机制突破创新等,是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亟待破解的重点难题。

为此,需要建立系统思维,强调“一盘棋”统筹推进,将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工作与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以及大走廊空间治理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重大部署联动,将未来社区创建与TOD综合开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强化组织领导,依托大走廊联席会议制度,凝聚部门合力、协调解决难题。合力推进项目实施,由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发挥“抓总抓统”作用,负责项目审查备案和组织核验工作,由属地政府承担落地实施主体责任。

四、大走廊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主要举措

(一)形成“统分结合”的跨行政区工作组织机制

结合大走廊跨行政区域特点,建立多方协同的统筹实施机制,由属地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政府、企业、市场各主体多方协同,规划、建设、运营各阶段进行一体考虑。强化全域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建立项目动态监测和后评价机制。

(二)建立“层层传导”的全域规划建设实施体系

规划阶段,在大走廊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中传导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项目实施阶段,明确不同职能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实施环节的管控职责,建立未来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的全周期实施管控体系。

(三)创新“点面结合”的全域整体实施推进路径

按照“全域基底+单点突破”相结合原则,全域分类分步启动建设。全域基底方面,系统落实全域综合交通、黑科技互动、精细化社会治理、创新要素联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绿色低碳韧性、社区人才培育等八大综合性支撑工程,构建全域特色场景,统筹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与“十四五”期间公共配套设施、新型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工作,提高资源配置科学性、合理性。单点突破方面,先行推进一批重点未来社区项目建设,探索产城融合型、城景交融型、人文康养型等“百花齐放”多元类型,及时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四)探索“共建共享”的全域政策机制创新方向

优化全域运营机制,未来社区日常运营管理及配建公共服务用房维护管理由属地街道统筹负责。加强资金保障,吸引省级未来社区建设基金等优惠政策参与和支持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未来社区项目建设运营。建立完善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开放式创新体系,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加载民意调查、需求分析、创意征集等模块,畅通公众参与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设计、建设和运营渠道。发挥大走廊创新创业优势,支持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开发应用未来社区相关前沿产品和服务,结合用户满意度等情况给予一定比例成本资助等奖励。

五、结束语

本文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建全域未来社区的优势和短板进行了系统分析,考虑到全域类与单点未来社区项目在理念和路径上均有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创新提出了“四个全域”的破题方向,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径举措,为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迈向全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对于建设好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惠及更多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走廊全域社区
神奇的走廊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社区大作战
走廊上的时光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走廊上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