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探索

2023-03-1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办思政课教师队伍

文 吴 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胡浚娴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助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渠道。思政课吸引力的提升关系到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基于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吸引力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从问题导向出发,探究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可行路径。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吸引力的重要意义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随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立足于“0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密切关注学生成长、提升思政课吸引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改变,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群体肩负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重要使命,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息息相关。民办高职院校能否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关键在于思政课是否讲到学生的心里,是否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是否能够回应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疑惑。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上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显得十分重要。

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时代在变,时代面临的问题也在变,思政课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重点解决时代发展进程中青年群体的根本政治立场。面对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速度快捷,极大地降低了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需要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从而推动思政课、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教育共同体建设。

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自身发展、教育对象、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加以分析。

从自身发展来看,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越来越迫切。就培养方式而言,民办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别的院校相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于学生实践实训能力较为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理论重视程度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就社会地位而言,随着国家的发展步伐加快,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专业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但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目前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高,家长、学生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到民办高职院校上学,思想意识普遍不高,尤其在理论课方面不够重视。

从教育对象来看,高职院校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致力于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事业的共同体。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生源呈现多样化。其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来源于高考成绩偏低、中专、三校生、五年制大专群体,尤其2019年—2021 年,国家高职扩招政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呈现多元化。其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思想比较活跃,但普遍存在学生理论基础相对于本科生弱,对于理论学习自主性、主动性较弱,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水平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其三,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来说,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氛围不足。

从教师队伍来看,在思政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一,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数量上、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其三,从发展全局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从课程建设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其他高校思政课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同一类别中,公办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一,在学科设置方面,高职院校思政课有4门课,分别是《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本科院校相比少了2 门。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特色思政等课程,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与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存在一定影响。其二,在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专业课建设、专业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非常重视,但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思政课的硬件环境保障不充分,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吸引力,要以“六要、八统一”作为教学的基本方略和根本遵循,注重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改革、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其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课程本身性质,立足于自身实际,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硬塞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该课程与其他思政课之间的联系,找到它们的共通点及各科侧重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性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其二,要尊重人的个性独立。强化因材施教,把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在思政课中要注重教育对象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效果的模式,找准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以生动、有效、学生参与强的模式,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其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力度和培训力度。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思政课教师学历层次,构建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中,要提高门槛,引进高素质思政课教师。其二,重视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及提升通道,加强培训、培养力度。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坚持集体说课制度,共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制订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培养工作,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三,建立思政课教师保障体系,强化教师的归属感。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归属感。其四,重视思政课教师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指导,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完善科研考核、奖惩、成果推广等环节,引导思政课教师提升科研意识,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以成果为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科研促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理论性。思政课的目的就是将教材转换为教学体系,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学生身边的案例讲好党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服务好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领悟力、是非美丑的判断力。马克思强调:“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理论性。其一,要注重思政课的整体性。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推动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属于宏观层次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属于中观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终要落脚到微观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即《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教育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整体而言,各门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来把握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不同课程之间所突出的重点又有所不同,就高职院校而言,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因此在教学中,要能将思政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其二,要注重思政课的理论性。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摆在首位的是政治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上好思政课,一个前置性问题就是要弄清、弄懂、弄透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与教学目标,深刻领悟高校思政课的“铸魂育人”的意义要求。不能为了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思政课变成学生的兴趣课,也不能为了所谓创新,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其根本还是要落到思政课的本质上。

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其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并用好、用活。推动“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中,就要学好党的基本理论,用好红色资源,整合课程内容,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开阔视野深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思政课实践方式、方法,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平台搭建相结合。其二,丰富社会实践资源,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其三,用好数字化资源平台,不断拓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及地方教育资源平台服务功能,广泛汇聚各类优质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健全资源迭代更新与应用激励机制。

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其一,坚持以马克思理论学科作为支撑,丰富思政学科建设,以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教育模式。围绕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思政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模式,把思政教育的传统优势与各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其二,积极探索思政课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重点是把握好问题导入的角度、话语转换的程度、案例嵌入的适度、学生参与的尺度、科技运用的精度、实践调研的深度,努力打造内容与形式俱佳的思政金课,从而增强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接受度、教师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其三,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积极探索思政课分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可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热点,选取现实中的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思政课为引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多维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

猜你喜欢

民办思政课教师队伍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