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城市儿童友好空间,不只是建公园那么简单

2023-03-11王丹妮

中华建设 2023年1期
关键词:友好城市社区空间

本刊记者 王丹妮

在家庭和学校之外,城市、街区、社区等空间是儿童成长的第三场景。它们承载着多重功能与价值表达,是帮助孩子综合发展,让孩子触摸世界进行探索的第一步。当下国内城市空间设计的建筑规划、空间功能、环境营造水平在近十几年得到相当大的提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领域也越來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社会性、综合性发展。但在以上空间设计发展中,仍存在“盲区”,即在对此类环境设计研究和关注中,始终把成人当做设计的行为空间主体对象,忽视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需求。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城市、街区、社区不同层级儿童友好空间体系,营建保障儿童安全的成长环境。

“一米高度看城市”,让“花朵”快乐绽放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事关家庭幸福,事关国家发展。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中,“儿童友好”理念首次提出,该会议建议将儿童的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通过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措施,提升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

2021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0个儿童友好示范城市,同时将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国家发展规划。

此后,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儿童友好”作为专门概念出现,其倡导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与服务,重视人文关怀,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空间环境,切实保障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其中,尤其强调“儿童立场优先”,推动儿童优先原则融入社会政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儿童需要。这意味着当前城市建设中需要从儿童视角及需求出发,重新审视既有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凸显儿童立场,还儿童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022年12月印发的《导则》,更进一步将概念缩小明确至“儿童友好空间”。《导则》提出,基本原则是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儿童及看护人活动特征,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兼顾特殊儿童群体的需求,推进“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按龄、按需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安全健康,自然趣味。还应在城市、街区、社区3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

同时,《导则》指出,需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各类建设中坚持使用绿色、安全、环保的材料,保障各类儿童游憩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有效降低儿童密集场所事故灾害风险,增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尊重儿童向往自然、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将自然、艺术、趣味的设计元素和激发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色彩搭配充分融合到儿童友好空间中,体现中国文化和地方民俗元素,为广大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绿色、快乐的成长空间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结合各地情况与特点,因城施策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改革创新,探索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儿童参与机制构建等模式,满足广大儿童不断增长的美好成长空间需求。

各地积极推进,描绘“一米视角”下文明新图景

对儿童的善意和友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建设儿童友好空间逐渐在全国推行开来。

浙江省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老一小”“浙有善育”等中心工作整体推进。在市级层面,浙江各地积极踊跃、探路先行:温州制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构建“1639”工作体系;杭州发布“儿童友好10条”,集中推出儿童友好公园13个;宁波围绕“七大友好”推出26项儿童友好重点工作;湖州、绍兴、金华、衢州等地相继启动全域创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合力。

广东深圳则从与儿童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母婴室入手,开展试点建设,扩展至公园、出行、参与、实践基地等9大领域,并推出各领域建设指引,指导深圳全市全域推进。福田区精心打造百花儿童友好街区,在老旧狭窄的片区开辟出带状主题社区公园,让生活在城市“钢铁丛林”中的孩子们找到了游戏的乐园;罗湖区在棚改和旧城改造中落实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还建成了由辖区儿童参与设计的人行天桥,孩子们每天走在自己设计的人行天桥上,感到了作为城市小主人的幸福与自豪;南山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建立“南山儿童科普联盟”,为儿童搭建起接触前沿科技、学习科学知识的平台;龙华区推动阅读空间创新,打造少儿流动图书馆共享图书项目,载满图书的巴士循环穿梭于各个社区和学校,方便了辖区儿童,特别是城中村儿童遨游书海。

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不仅是修公园

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也应成为一种建设方式、社会理念,绝不仅是在小区门口修建公园、供人娱乐那么简单。从发展环境看,儿童用品是否环保可靠,网络安全防线能否筑牢;从公共服务看,婴幼儿照护是否到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量是否足够;从社会政策上看,“双减”怎样落地见效,“三孩”配套支持措施如何完善……一道道复杂考题,检验着各方护佑儿童健康成长的能力。构建儿童友好环境,关键在于树立儿童友好理念,经常运用“一米高度”的视角,让理念与行动相得益彰,推动形成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关心儿童、服务儿童的良好氛围。

基于儿童友好的内涵,建设儿童友好空间的目标至少应包含政策、文化、空间、机制4个维度:政策维度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政策环境基础;文化维度,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和环境,儿童有权参与自身相关的空间建设;空间维度,城市、街区、街道中有儿童安全行走和玩耍的空间,还应提供教育、医疗、庇护和娱乐等服务;机制维度则是营造儿童友好社区的制度保障。

除围绕以上四个维度建设以外,在后疫情时期,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的建设也应以健康社区的建设为基础发力。虽然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和健康社区在理念和实践策略上均各有侧重,但为全面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在社区营造策略方面需兼顾儿童友好和健康社区理念,使其互为补充。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需求,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需通过针对性的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建设,满足全龄段儿童的身心健康需求。未来应结合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营造实践,通过在不同社区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在地化的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规划建设规范和标准,以及针对我国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探索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营造的长效机制。

儿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儿童友好导向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人性化发展的必 然要求,以关爱儿童的视角进行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与专业素质。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俯身聆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弱势个体的需求,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儿童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铭记“一米高度看世界”,将儿童友好的理念与行动落细落实到各层级环境,用心用情为孩子们撑起更加可期的明天!

猜你喜欢

友好城市社区空间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一图看懂《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社区大作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3D打印社区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