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卫生保健课程教学
2023-03-11安红梅
安红梅
(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长汀 366300)
近年来学前教育的热度持续走高,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从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幼儿园都是从保育工作做起,因此卫生保健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中职教师不够重视卫生保健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卫生保健课程,因此实际运用时会出现偏差。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关注卫生保健课程的程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充满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卫生保健课程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学前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教师忽视了卫生保健教学,很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无法应对突发、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无法胜任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这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卫生保健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性质,很多中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把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放在了传授理论知识上,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科教学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相脱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与素养。
(二)学生没有扎实的卫生保健基础
卫生保健课程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学生配合,从而挖掘更多有意义的课程活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实际上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质,很多学生没有扎实的卫生保健基础,对卫生保健课程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这就导致课程建设和实施困难重重。正是由于学生这个本位主体观念上没有形成认同,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卫生保健教育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优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卫生保健课程教学
(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营造学习氛围
卫生保健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都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上进心和自觉性。为此,中职教师要整合原有的教学资源,在其中融入最新、实用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丰富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既能通过卫生保健课程收获知识,又能收获能力。同时,中职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资源,使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教学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求职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便他们未来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卫生保健知识虽然枯燥,但是也极为实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更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视听刺激促使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又提高了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卫生保健课程经常会涉及一些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办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动画模拟全方位、多角度演示各种急救措施和处置方法,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动”起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还要注重体现教学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教学,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在课堂上展示如何应用知识,通过具体操作加速内化知识,扎实学生的教育基本功。为了强化学生认知卫生保健课程,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可以搜集卫生保健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案例,用以扩展与辅助教材内容,用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重视卫生保健课程。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精技术、实用型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却在动手和实践方面有一些优势。教师教学卫生保健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卫生保健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特长、回避不足,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与能力的平台,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卫生保健知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采用“讲—示—演—练”的教学方法,一边给学生讲授卫生保健理论知识,一边利用实训室的器材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动作,增强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讲解、示范完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训练和操作时间,引导学生回顾教师的示范过程,模仿教师的操作,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长远发展做好铺垫。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前教育和卫生保健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引导他们吸取他人的长处,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模拟教学系统,模拟幼儿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以及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真实病例的情况,通过系统设置让学生“对症下药”,运用自己学过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及时处理,给学生提供逼真的实践体验,坚定学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信心。模拟情境始终无法代替真实的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和体验,获得更直接的经验,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周边幼儿园展开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和见习机会,让学生在专业幼儿教师的带领下提前熟悉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并通过跟岗实习多向专业的幼儿教师请教,作为助手参与保育实践,以便应用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三)组织实施项目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
随着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项目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项目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卫生保健课程充满了实用性和科学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可以把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实现提升知识、能力与素养,卫生保健课堂不再单调与枯燥,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无论学生未来是从事幼师工作,还是保育员工作,都需要具备一些卫生保健知识,除了职业需求之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所以无论学生将来是否从事幼教行业,学习卫生保健知识也十分重要。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项目任务,如让学生探究传染病的防治和预防方法、探讨营养与膳食卫生、学习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把卫生保健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有用的卫生保健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实习见习经历等自主设计学习项目,把生活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有代表性和价值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和其他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和探讨,通过集思广益扩展思维,引导学生受到更多启发,收获更多经验。教师还可以把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作为项目内容,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化学生理解和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这样他们以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在设计学习项目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具有层次的项目探究内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项目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
(四)加强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以往学生认为平时不用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等考试的时候提前背一背就行,但是实践证明这样不对,只有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找到卫生保健知识的精髓,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师日常教学是学生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卫生保健知识是有限的。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是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情绪,甚至还会对卫生保健课程产生距离感。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师根据下节课要讲的知识点设计导学案,有条理、有层次地为学生呈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通过导学案的引导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把讲解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连同导学案一起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当学生自主预习遇到困难时,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化解预习难点。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记录课前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汇总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对于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答疑环节单独予以解答和辅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卫生保健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汇总和整理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学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就能快速从脑海中提取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应变的能力。
(五)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优化教学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结束之后才实施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他们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评价与教学过程和实践学习相互分离,导致教学反馈不及时,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为此,新时期中职教师要改进与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重点由知识转向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努力提升自我,成长为综合型人才。
在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之外,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建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日常教学和实习、见习过程中的表现、获得的学习成果等记录其中,通过定期评估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能成为学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不时为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还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辩论、集体评议、研究性评价课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之外,还要让学生、家长、社会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教师也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学生能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逐步完善卫生保健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卫生保健课程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真正深化“保教结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