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铜川工业起步

2023-03-10文/王

陕西档案 2023年1期
关键词:铜川水泥厂馆藏

文/王 钧

1955年11月1日铜川矿务局成立纪念

1957年12月2日王石凹竖井开工典礼

铜川1958年建市,因煤而立、先矿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储量30多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10多亿吨,建市以来累计输出煤炭7亿多吨、水泥3亿多吨,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的成绩不是凭空而来,是一代代铜川人埋头苦干、努力拼搏创造的,在铜川市档案馆馆藏中,保存了大量铜川工业发展的档案资料,它们见证了铜川工业的起步,记录了这座城市奔跑的足迹。

据馆藏档案“铜川县煤矿业产业工会会议记录”记载,铜川的煤炭工业是在同官煤矿基础上建立的。同官煤矿,全称“陕西省政府陇海铁路局同官煤矿理事会同官矿厂”。“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当时的大部分煤矿相继沦陷,陕西省当局为解决燃料自给,由陇海铁路局长钱宗泽倡办同官煤矿。矿区位于漆水河两岸,南自十里铺,北至泰山庙的孙家坪,共有煤井6孔,均系直井。1940年陆续开始出煤。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铜川煤炭资源的开发,馆藏档案“同官煤矿向县委报送的《同官煤矿概况及接收情形》”对当时铜川的煤炭开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着同官煤矿不断地发展壮大,1955年11月1日改组为铜川矿务局。铜川先后兴建了14座大中型矿井,以煤炭采掘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初具雏形。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西安煤矿设计院承担技术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矿区占地面积3432亩,鼎盛时期职工家属共约3万人。

同官煤矿全景照片(本文照片均为铜川市档案馆馆藏)

同官煤矿矿区图

建设中的耀县水泥厂

同时,为适应陕西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平衡全国水泥工业布局,重工业部确定在耀县建一座大型水泥厂,在此背景下,陕西耀县水泥厂也纳入苏联援建的156项建设工程之中,引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要机械设备,设计年生产能力69.7万吨。1956年5月1日成立国营西安水泥厂(当年改称国营耀县水泥厂,简称省耀县水泥厂)筹建处,1957年7月1日在铜川耀县破土动工。1959年10月底第一次试车成功,投入试生产,11月28日正式投产,1960年年产水泥37.5万吨,机械化程度居全国水泥厂之首,按设计能力是亚洲最大水泥厂。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中,建造的破坏性实验房子,用的就是耀县水泥。

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以“备战为中心”的建设方针指导下,部分国防及重要企业内迁,在铜川建厂。铜川相继建成一批水泥制造、石灰石开采、铝冶炼、耐火材料制造、机电、炼铁、化工、日用陶瓷等工业企业,以煤炭和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迅速发展。

掩卷沉甸甸的档案,老矿井、老厂房已被高楼遮掩而英姿不在,但它见证了铜川工业的发展,承载着铜川人奋斗的足迹,记录了几代人拼搏奋进的豪情与梦想,采煤的炮声已渐渐远去,老机器的转动声也已停止,但铜川人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铜川水泥厂馆藏
馆藏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水泥厂风扫煤磨机的永磁直驱改造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水泥厂购置使用袋式、电袋复合除尘器可享受税收优惠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