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名篇学写作之虚实结合法

2023-03-10李琳媛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虫儿时空

李琳媛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技法叫“虚实相生”,“实”指的是客观还原出绘画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寥寥稀疏的部分或者留白的地方,常常表现出一种悠然深远的神韵。文学创作中,虚实结合则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主要有以下类型: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左读经典

此时,我在桌面靠右的一角,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虫孔,那是一只什么虫儿打凿的工程?蚂蚁?木蜂?钻木虫?装死虫?很可能是装死虫吧。我愿意它就是一只装死虫。那时,榆树还生长在明朝的原野,几个贪玩的孩子轮番爬上榆树,其中有一个就是我的祖先,他爬上来了,坐在枝杈高处,手搭凉棚,眺望村庄的春天,眺望远山的青黛,順便打量炊烟和人生的去向。就在这时,离他不远的一只虫儿也坐在树的肩膀眺望和打量,眺望葱茏的宇宙,打量榆树的味道。虫儿发现了他,一阵颤栗抽搐之后,它立即假装死过去了。就这样,虫儿躲开了一个顽童,也躲开了可能的伤害,我们可以理解是虫儿礼让了他,礼让高大的“神灵”,占据更多的树木和更多的宇宙。但他没有看见这谦卑礼貌的虫儿,他只看见树身上一条静止的暗黑色疤痕。虫儿的机智死亡,使数百年前的那个下午变得异常安静和仁慈,附近庙里的钟声连着响了六下,报告慈航普度,众生平安。

而当我的祖先和他的小伙伴们呼喊着溜下榆树,装死的虫儿立即复活了,它继续它的神圣工程,它连续七天七夜凿啊钻啊,它吃住都在这庄严的工地,它一定要为自己短暂辛苦的一生,打凿一条连接永恒的通道,它一定要用隐秘的艺术手法记载自己的梦境和心迹。

它以天真的智慧和精细的工艺终于开凿了一个曲曲折折的时空隧道,把数百年前它的那次冒险经历,把它与孩子们相遇的故事,把原野的阳光、鸟声、草木香气和附近庙里的经声钟声,庄稼地里男人们对唱秧歌的粗犷声音,铁匠铺里叮叮当当锻打农具的声音,老牛寻找牛崽的哞哞声,鸡鸣狗叫的声音,集市传来的叫卖的声音,村口母亲们高一声低一声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以及缭绕在树上的我的祖先衣服和身体的气息,他们用力爬树划在树上的手指印痕,他们坐在树杈上哇啦啦对着远方呼叫的声音——细心的虫儿把这一切都收藏在它开凿的时空隧道里——

此时此刻,我悚然一惊,终于知道,我伏在这古老书桌上,其实一直守在这个洞口,一直在眺望深不可测的时光……

(节选自李汉荣《榆木书桌》)

右写作文

中国人的浪漫

◎冯小茜

有一种浪漫叫作中国人的浪漫,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只要用心发现,它无处不在。

中国人的浪漫藏在何处?浪漫藏在李白坟前的一壶酒上。敬君一杯酒,遥想当年纸笔写下大唐盛世,何等风光。昔日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如今在你的坟前放上一壶酒,让你品一品这盛世的美酒,比之当年又如何?浪漫藏在霍去病坟前放着的一块巧克力中。霍去病去世时才二十多岁,想来也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有人说:“既然是个少年,那对于甜品总归是欢喜的。”中国人的浪漫就藏在对逝者的一份独特的怀念中,在他的坟前放上一份独特的礼物,似乎就像是我们的时代与其进行了交接,那一刻,他们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中国人的浪漫藏在何处?除了藏在对古人的独特怀念中,还藏在心中的那份情谊上。我们曾用三束水稻送别了袁老,可时至今日,瞧见碗中的米粒时,我们眼前依然能出现一位满头白发的慈祥老者,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的肩上,洒下了独属于他的温柔……我们重情重义,讲究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中国人的浪漫藏在何处?我们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我们心中总有那么一份底气,叫我们约束自己的言行,注重自己的修养,一字一句出口前皆需斟酌一二,讲的便是一个得体。我们心中有爱,也有心中的那份谦逊。我们不会直接说爱,却会指着天上的明月谈笑说今夜十五是个圆月;心中愁苦时,只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含蓄的诗词中,总是将那份深深的情感藏于花草树木间。含蓄且深情,便是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人从不直说自己浪漫,但他们会给自己的航天成果取名“嫦娥”,取名“玉兔”,取名“祝融”,听一听,便心中了然。

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离别,有时一言两语表达不出心中的万千思绪,但那说不出的话,却恰恰证明了什么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中学】

◆点评

小作者围绕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展开想象,将“浪漫”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写作过程中,小作者通过李白、霍去病及袁隆平这些人物的故事,细化了相关的物象,如李白的“酒”,霍去病坟前的“巧克力”,袁隆平的“水稻”,虚实结合,将“中国人的浪漫”这一主题进行升华。

◆赏读

在作者笔下,一张古朴的带有点点残漆的榆木书桌是时间的见证,是先人们生活的缩影——但见证这一切的却是一只虫子,作者以它作为历史的见证,从虫子的视角得出了对生命的体悟。榆木书桌在这里仿佛是一条时空隧道,收藏着祖辈先人的生活、生存智慧、内心仁慈以及一切生命的痕迹,而那只“装死虫”则成了打凿时空隧道、联通古今生命的媒介。

虚实结合法的运用让我们乘上想象的翅膀,借助虫眼把先辈的生活生存经历与智慧复活并摄入虫孔,把无限的时空收藏于微小的虫孔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借鉴

一、由物象展开联想

即由现实生活中某个具体的物象来想象其来历,由此想象一些与此物相关的诗句或故事,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实写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飞舞着的蜜蜂、蝴蝶,由此联想到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热闹情景;再联想到树上结满果子的丰收景象,联想到花儿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结合相关物象,作者不断地加入自己的联想,描绘出一幅幅春日的美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用修辞化虚为实

虚写时常常会用到修辞手法。如老舍《济南的冬天》,在写小山树尖上的白雪时,联想到秀美可爱的日本看护妇,树尖上有一些雪是实写,“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写;山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实写,“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虚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上积雪半积半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三、用虚写突出主题

托物言志类散文中,往往通过实写,由实入虚,挖掘写作对象的内涵,提升文章的深度。如凌泽泉《打铁》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打铁是一份充满激情的工作。冷硬的铁件,置于旺盛的炉火之中,被炙烤成彤红的色泽,趁此身躯酥软之际,挥舞大锤轮番砸击,铁件便顺从了人的意愿改变模样。若不趁热打铁,待其冷却后,纵使出千钧之力,也休想改变其点滴意志。这正如人,不急不躁是一种风度,但有时候,也需要迸发出一股激情、一股豪气。那些温吞慢性者,那些闲庭信步者,真需要去看一看打铁。”前面实写打铁场面,后面由打铁引申到做人,深化了文章主题。

猜你喜欢

虫儿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跨越时空找自己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嘻哈叫虫儿(4)
嘻哈叫虫儿(3)
嘻哈叫虫儿(2)
嘻哈叫虫儿(1)
时空之门
亮虫儿(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