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之点题

2023-03-10李新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点题升华论点

李新地

技法指导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作文的主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并在作文中点明你的行文和主题的关系。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去点题呢?

一、标题点题,夺人耳目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无疑是一双靓丽的眼睛,让人看到文章的主旨。所谓标题点题,就是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如《功成必有我,青春莫彷徨》《中国面孔,共筑中国》《学会思考,不盲从》《正视落差,锚定方向》《携手同一世界,共创美好未来》《忠言之镜,照你我前行》,等等,这些标题都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观点,紧扣材料的中心,嵌入观点,夺人耳目。

二、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尤其是千字左右的小论述文,开篇不宜绕圈子、打哑谜。开门见山亮明观点表明立场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开篇就言辞简略地提出:“我主张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直奔主题,态度很鲜明,目标很明确。论述这么宏大的命题尚且如此,我们平时的小命题更要干练直白。

三、过渡点题,转承自然

过渡点题有时候体现在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有时候体现在分论点之间。总之,无论如何,我们在思维转换的时候,思想内容要保持不断裂不跳跃,能够持续推进并保持思维一致。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在批驳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后,来了一个巧妙过渡——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个过渡把话题由原来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自然引申到“拿来主义”,嬉笑怒骂之间暗藏锋芒。此为过渡点题之妙也。更妙者远不止此,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思维上的过渡,由原来的驳论转到立论。

四、分论点题,环环相扣

分论是思维延展和思想深入的重要载体,适当点题,文章会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分论点题大部分都采用一线串珠法。所谓“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或者一个主要问题展开,并以一定的逻辑链条串联,做到收放自如。“收”使思维更严谨,宛如戴着镣铐跳舞;“放”使思想更自由,犹如脱缰野马。苏洵的《六国论》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与启示。文章围绕核心论点“弊在赂秦”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表面上看,这两个分论点是矛盾的,实际上作者运用的“一线串珠”法点题,进行分情况讨论。

五、结尾点题,完美升华

议论文的结尾一般来说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切忌拖泥带水、东拉西扯,或者把前面的话重复一遍。正确的做法是点题升华,使思维和思想达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层面,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结尾,作者推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文章前面观点的升华,是在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质疑和思考。

优秀习作

学会“斗争”,完美人生

◎一考生

提到“斗争”,人们总会想起你死我活、打架斗殴,其实不尽然。学会“斗争”,不是要学会打架滋事,而是要学会在精神上突破,与所谓的“真理”斗,与所谓的“命运”斗。

要学会斗争,首先要厘清什么是真正的“斗争”。“斗争”不是做杠精,不是在任何场合,不论合不合适,都一股脑儿地反驳对方,那顶多叫“杠”。我们所说的“斗争”是指经过自己仔细思考,发现对方观点的漏洞后而提出质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得出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斗争”是要经过脑子的,不是无脑反驳。“五四运动”就是一次“斗争”。“五四”先驱们经过长期观察、仔细思索,发现了当时社会的不足,分析得出当时的中国不适合走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结论,于是起来“斗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做斗争。倘若他们是未经思考得出结论的,那么斗争还会成功吗?由此可见,真正的“斗争”是在思想上进行深思熟虑后的斗争。

要学会斗争,就要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斗。打个比方,在吃饭、睡觉这些事上,你觉得有必要去斗吗?那叫浪费时间。“斗争”不是随处可见的,它只会出现在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上。工业革命就是一场与落后技术的斗争,“斗”出现在了物质层面;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农民不满清政府的一场斗争,它虽有肉体上的对抗,但更多还是精神上的觉醒,“斗争”出现在精神层面。当然,并不是说生活中的事就不值得去斗。人在生活中追求变化,对那些不合理或试图僵化我们的事物进行斗争,也是必需的。

“斗争”也不能局限于与生活中的不良事物或思想枷锁作斗争,它还有个很重要的对象,名为“命运”。我们已经听了无数次“命运在自己手中”“去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类的话,但又有多少人好好品味过这些话呢?虽然不排除有人愿意过这种平庸日子的可能性,但大部分人还是渴望那种精彩缤纷的生活,那么“斗争”就是通往这种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我们暂且不提贝多芬、霍金、保尔这些经典例子,就说谷爱凌。在做一个保守动作拿块银牌和做一个创新动作去拼金牌之间,她选择后者,最后以一个漂亮的左转1620拿下了金牌,也为她的人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些不愿去“斗争”却还渴望彩虹的人,不过是痴人说梦。

人生需要“斗争”,国家需要“斗争”,我们要学会真正的“斗争”,努力“斗”出人生的精彩,“争”出国家的强盛!

◆點评

这篇作文观点鲜明,论述清晰,逻辑自洽且富有辩证性。尤其是“点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首先,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然后,作者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在精神上突破,与所谓的“真理”斗,与所谓的“命运”斗。这个观点不仅新颖,而且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紧接着对“斗争”进行了自定义,防止偏颇歪曲,可谓神来之笔。在后面的分论中,作者又围绕核心词“斗争”切分,使作文逻辑线条始终框定在一条线索上。结尾短促,亦不忘点题升华,发出呼吁。

猜你喜欢

点题升华论点
贪吃蛇升华记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画“龙”还须巧点“睛”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