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族渊源管窥真实缅北

2023-03-10怜青

看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缅北佤族王朝

怜青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街头

2023年1月中旬,印度境内的一处武装分子营地48小时内遭遇缅甸空军两次越境空袭,多人死伤。印度官方对此低调处理,因为挨炸的钦民族军,是缅甸越境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也不受印度欢迎。

在过去数月,缅甸空军为了打击叛军,多次进入印度、泰国和孟加拉国领空,招致不满。2022年最后一天,缅甸国防军司令部曾宣布,2023全年将对缅甸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停火。但这显然无法做到。此前,缅甸国防军也曾多次发布停火公告。

缅甸的民族构成相当复杂,按照官方说法,该国共有8大支系、135个民族。多年以来,缅甸始终存在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其中又以缅北地区最为典型。

如今提起缅北,不少人会将其与猖獗的电信诈骗挂钩。事实上,缅北紧邻云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以缅北的果敢特区为例,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文书用中文发布,高层和民族都说汉语。

站在历史的视角追溯,缅甸的掸族和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掸族人对外也自称为“傣”,可谓是同根同源。1948年,英国议会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但掸邦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不仅是掸族,各少数民族与缅甸主体民族缅族间普遍缺乏认同感。双方剑拔弩张的关系,撕裂了这个脆弱的东南亚国家。

同宗族群流离他国

掸邦位于缅甸东部偏北,与中国、泰国和老挝接壤,是缅北华人的主要聚居区。掸邦共有26个民族约600万人口,其中掸族占比约60%;其有15.5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缅甸面积最大且人口最多的一个邦。

果敢位于掸邦东北边陲,全称为“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果敢地区负责人编撰的《果敢志》称,该地区古称麻栗坝,其归属以1897年为历史断限:由此上溯,历为中国滇西边地;由此以降,初期划归英属印度帝国缅甸殖民省,1937年印缅分治后,归属英属缅甸殖民地,1948年缅甸独立而归属缅甸联邦。

先秦时期,果敢隶属益州哀牢国石赕地,为南亚语系黑僰濮部所居。东汉年间,果敢归永昌郡所属,此后中原王朝或直接派遣官吏,或册封当地土司进行羁縻统治—其时果敢地区虽在中国的管辖范围内,但由于地处边陲,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

明清易代之际,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率部流落至此。不久后永历帝被害,南明也宣告覆灭,跟随而来的明人不愿归降清廷,遂在此繁衍生息。果敢地区在这群人的带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今日的果敢人多为这批明人的后裔。1897年,清朝与英国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果敢各族人民自此被统称为果敢族。

今日的果敢人多为这批明人的后裔。

人民幣在佤邦可完全流通

与果敢相似,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同样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占佤邦总人口70%的佤族人,与中国的少数民族佤族同宗同源,双边佤族共同拥有包括木鼓节、新米节、火把节、春节、隔年节在内的几大节日。历史上的佤族人,共同生活在位于今中缅边界的阿佤山,这片区域在唐宋时期分别由南诏和大理国统辖,明清时期均为当地世袭土司的封地。

果敢与佤邦地区的跨境民族汉族与佤族,在近代时由于英国等列强的入侵,而被疆域分离。时至今日,这些被分离出中国的族人中,仍有不少不愿接受族群被边界分离的事实,曾一度试图恢复族群边界,来延续民族文化、情感、血缘关系脉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石汉说,佤邦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是由中国公司所建,手机网络是中国信号,人民币在此也可完全流通。

从中国云南一侧看向缅甸佤邦

分化治理加剧疏离

缅甸国民身份认同感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其纷繁复杂的民族组成。缅族约占总人口的2/3,且多次建立了如蒲甘、东吁、贡榜等统一全缅甸的王朝国家,缅族也因此成为众多民族中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民族。

不过,缅族在崛起过程中,对傣、掸等民族实行的区别统治让对方一度离心离德;长期半自治的地位,也让该区域的民众对缅王朝缺乏归属感。

16世纪,由于财力不继等原因,明朝在西南傣、掸民族地区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嘉靖年间,西南各部落土司间互相攻伐不断,崛起中的缅甸东吁王朝坐收渔利,趁乱派兵侵扰并占领了包括今云南德宏及缅甸掸邦等在内的区域,兵锋一度直指西南汉民聚居区。为加强对傣、掸等民族地区的统治,东吁王朝在首都还新设银税大臣,专司对掸邦等边区的人民收税事宜。

18世纪中叶,缅甸在贡榜王朝建立后,继续侵夺傣族的土地。清乾隆年间,清军与再次来犯的缅甸先后两度进行了大规模激战,暂时遏制了贡榜王朝的进攻,但却无力收复失地。这也使得贡榜王朝在客观上进一步巩固了东吁王朝以来对傣掸地区的控制—如今傣民族分属于中缅两国的跨国境格局,在此时基本成形。

对于地处中缅边境的傣掸区域,缅甸采取了“半自治”的统治模式,一方面允许掸族的首领保留其世袭职位,一方面又通过在当地派驻专管掸族事务的官员,设立军政机构,在政治、军事上威慑,在文化上同化掸傣诸邦。

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缅甸后,采取了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分而治之策略。殖民者对掸邦的态度是,只要土司承认英国的宗主国地位,定时缴纳贡赋,允许殖民政府攫取森林和矿产资源,英国就不会动摇土司制度。

1886年,英国颁布《上缅甸法》,将除了掸邦的上缅甸划定为“规划区”,这也是由于英国殖民总督可在不通过议会的情况下,自行颁布行政法令直接管理的地区;1888年《掸邦法》的出台,更是直接将土司纳为英国殖民体系中的正式行政官员。

贡榜王朝画像

2018年10月3日,云南临沧,佤族民众打歌庆祝新米节

如今傣民族分属于中缅两国的跨国境格局,在此时基本成形。

在英国殖民者看来,除了鸦片和牛角几乎什么都不出口、除了盐几乎什么都不进口的佤族和掸邦人既没有威胁,也没有被直接纳入殖民管控的价值,分而治之自然是对英国人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缅甸本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但保留土司制的掸邦却不然—除采矿业等少数与殖民者利益密切的行业外,掸邦的生产方式在半个多世纪时间内少有变化,其与缅族所在地区的经济差距反而比殖民之前更大。

以民族文化为保护色

巨大经济的差异激发了部分掸邦统治者的危机感,分而治之的策略也让掸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战火波及较小。此消彼长下,掸邦隐隐有了可与英国人叫板的力量。

在文化和思想方面,一批受英国政治文化影响、有机会接触到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掸邦上层,成为了掸邦近代早期的民族主义者。这些以土司宗族子弟等为代表的人物,后代中有不少成为了英国在缅甸统治的掘墓人。

居住在缅甸的掸族,尽管在住房建筑样式、财产继承制度上受缅族的影响,但在主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依然与中国的傣族相似—居住在缅甸北掸邦一带的掸族,还与相邻的中国云南德宏一带的一些傣族一样,自称“傣岩”(“Tai Yai”,意为“大傣”)。

与之类似的还有中缅各自的佤族。新米节是佤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日期不定,往往是根据粮食成熟情况自择吉日。1991年,中国的佤族同胞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定为新米节。受此影响,1994年,缅甸佤邦政府也確定了佤邦佤族的新米节,时间与中国相同。新米节期间,两边的佤族均相互邀请和参与活动,这一节日也成为了两国佤族同胞交流的重要平台。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郭锐,在其一份关于佤邦的田野调查报告中指出,佤邦政府以民族精神为支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建设和经营,让这片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得以变化与发展。

或许正如石汉所言,在客观情况的限制下,佤邦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突破,而强调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正是保证与保护其地方自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缅北佤族王朝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海角小诗(2首)
王朝梁研究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
缅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