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边的“武林秘籍”
——设计师周晨的“美编派”

2023-03-10简洁

出版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江南书籍设计师

文|简洁

中国的书籍设计一直在走向国际化,设计师周晨的着眼点却越来越“土”。

随着2022 年度“最美的书”正式揭晓,设计师周晨的《北桥船拳》再度获奖,成为他第12 部获评“最美的书”的作品。

拿起这本书,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捡到了一部失传多年的“武林秘籍”。翻开草席材质的封面,江湖的味道扑面而来。渔网、船桨、船橹、船锚等水乡符号,提示你这份“秘籍”的来头,正是江南的船家。线描的插图、歌词与曲谱,则融入了江南的人文气韵。访谈部分的图文关系,通过特殊的折页装订来解决,文在外,图在里,阅读层次清晰,打开折页时形成的拱形犹如在窥探船家的生活。这触感,很江南,也很周晨。书页间传达出的,都是水乡文化中与生活关联最深的部分。

何谓北桥船拳?先说船拳,顾名思义,就是在船上打拳。这是一种流行于太湖流域的拳种,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文化空间”。要打一套好船拳,拳师的身体要和船体、水流甚至摇桨者相互呼应。如今在嘉兴、上海,船拳都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正在得到很好的保护与普及,而来自苏州的北桥船拳,更是江南船拳中的一朵璀璨奇葩。

“苏州人崇文不假,但苏州人尚武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周晨早就对北桥船拳有所了解。如今的北桥已经成为苏州市相城区的一个街道,但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不简单。北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商代,此地北接常熟,西临无锡,西南则是临漕湖、鹅真荡,经望虞河贯通南北,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是南北航运的重要水路分支。北桥船拳的诞生,本与吴地百姓抵抗水盗、倭寇的历史密切相关。而北桥作为江南闻名的戏曲之乡,也赋予了当地船拳“开口”的特点。拳师练拳,拉开架势,开口便唱,一招一式都有口诀唱和,一套拳打完,一段英雄故事也讲到了尾声,真应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把独特的戏曲艺术与武术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如今“北桥船拳”已成为苏州相城区的省级非遗项目,也亟待获得公众的关注。

虽然已有12 种图书获评中国“最美的书”,两度摘得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并在近年屡次获得“D&AD 奖” 和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等世界性图书奖项,但周晨始终觉得,他的使命不在这些奖项上,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里。自从1996 年进入出版社后,周晨已经在这里度过了20 余年的光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书籍设计一直在走向国际化,而周晨的着眼点却越来越“土”。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年轻手艺人》到《北桥船拳》,他的编辑与设计越来越贴近民间,贴近江南的水土、风物、人情。这个特立独行的设计师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与使命?我们不妨来听听他的讲述……

图书设计要有编辑思维

比起书籍设计师,出版社的编辑更熟悉的职业是“美编”。周晨唯一一本聚焦自己的书《美编派》,也取用了这个更多是在出版社系统内部使用的词。“美编派”一词来自黄永松先生的提法,在周晨看来,当今活跃于书籍设计领域的设计师群体,大都有一个美编工作的背景。

使用这个词,一方面,体现了出版社系统的一套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延续和传承;另一方面,最关键的点是,体现了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共同的“编辑”身份,有着编辑工作的经验与背景。有着编辑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对于书籍生产的一整套过程,会有系统的理解。

作为一种特殊的编辑行为,与文字编辑的工作一样,美术编辑的工作也要具备一定的编辑思维。人们常说,内容大于形式,但美编的工作,就是在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来反哺内容。如何正确认识美编的工作意义和在创作中“度”的把握,周晨认为,书籍设计的过程,就是寻找有意味的形式的过程,在探索中提升内容。

与科技发展不同,文化创新的实质其实就是形式创新。功能或许没有变,但感受的变化正在发生。出版界流行一句话:内容为王。对于这个铁律,周晨虽然认可,但在当下新时代的背景下,他觉得这句话并不能涵盖我们对出版物的整体要求。就像穿衣一样,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我们的要求从保暖到美,在美之上还要个性,甚至还要品牌,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书籍的装帧也是一样的道理。

周晨指出,形式与内容,就像出版物的一对翅膀,像鸟一样,只有保持平衡的时候,它才能飞得更远。所以,周晨更愿意用“品质为王”的说法。编辑设计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对于塑造图书的整体品质、提升阅读感都至关重要。

就像周晨在书中提出的:设计师需要设想一个合理的整体视觉塑造方案,编织一条紧扣文本并富有节奏的阅读逻辑线索,规划一个贴切合理的版面网格组织,订制一套合情合理的个性设计语法系统。以编辑的思维进行图书整体设计,才能满足新时代的出版要求。

那么,作为一个美编,从入职开始,要怎样才能培养自己对图书整体设计的理念呢?周晨以他自身的经验进行了解答。

对书籍品质的追求如何实践?一方面是学习前辈的做法。从整体到局部细节,再到材料、纸张和工艺的运用,前辈老师确实是花了巨大的心力。另一方面则是在国际交流中进行学习。在国际书展上,周晨在观摩国外设计师的作品的时候,看到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找差距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如何提升书籍的品位,按照整体设计的标准,反反复复地磨合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梳理书籍里的图文信息、调整图文关系,找到一种最适合内容的语言形式与表现手法。

周晨的体会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其实就是在不断打破每一种固化的思维。创意就是需要实现合理的突破。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如何去加强创造力,有时缺少的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交流。一方面,中国的图书设计在吸纳国际上先进的做书理念;另一方面,中国图书送到国际上参评获奖,也是在展示中国文化。就这样,世界文化通过交流对话,互相促进。

中国书籍形态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阐释

在周晨的设计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冷冰川这样评价他:“他花了足够的力气在提供一种东方话头,带着他寂寂的不入群的江南神气。江南是他血脉里的东西,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可能更为深刻地感觉它,运用它。”

从1996 年进入出版社起,周晨接触了大量江南区域的地方文化书籍。比起“仿古“和“拟古”,他更愿意说的是“汲古”。“汲古得新”是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风格的方法,关键是要落在“新”上。

在纪录片《苏州寻根》中记录了画家杨明义找周晨设计作品集时的讨论,对于如何运用现代印刷手法将中国水墨画更好地展现出来,周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案。周晨提到,印刷、油墨到装订方式这些概念都是西方的书籍系统,而中国书籍形态到了当下已经中断了,还没有过渡到一个现代化的书籍样貌。在这种断代和传承间,不仅要解决失缺的过渡环节,更是要在汲古得新的过程中,在古老的文化上进行当代的创新。

对于传统文化,周晨认为,要到根脉上去理解,从精神中去体会,而不是只在表面上进行所谓传统文化的继承。最终,文化一定要从古典走到现代,再走到当代。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科技与审美的跨越式发展,才能走到当下。真正理解、吃透传统,从它的精华养分中间去提取能够转化为当代语言的部分,才能继续往前推进。否则,就会慢慢地自我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汲古得新的过程中,要看两点:一是看有没有人做过,二是要看它的高度在哪里。不一定前人没做过的事就值得做,因为可能没有高度。要有高度和标杆,这种创新才能站得住,才能面向未来。

对于个人设计风格的形成,周晨总结:一是地域环境对他的影响,二是要有一定量的相关题材的书籍的完成,三是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学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当代书籍设计的认识。两方面结合,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特点。这些年来,周晨从未停下自我学习的脚步。

在他的《美编派》一书中,体现了他对工艺、颜色、用纸、图案纹样,以及像苏州码子、《益智图千字文》《璇玑碎锦》等文字游戏和图形诗的长期关注和深刻理解。在2019 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中,周晨就进行了苏州码子元素的运用,而清代童叶庚的《益智图千字文》的文字拼图,也被他运用在《美编派》一书的封面字体中。在2020 年ATypI 字体设计大会上,作为中国的演讲嘉宾之一,周晨在这个全球论坛上,用15 块拼板拼出汉字的中国古代智慧,让外国专家都感到惊艳。

正是因为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才让独特的中华传统的文化创造力与雅致审美深入他的作品,将传统观念与国际视角进行了完美融合。

有作家将周晨的书籍设计总结为“三致”:精致、别致、雅致。周晨认为,精致可作为工艺制作的要求;别致可作为创意程度的指数;雅致可作为审美尺度的标准。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周晨归纳了“四有”:有情、有意、有理、有据。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设计的新的思考和需求。

在这些思考和创新的基础上,书籍是有质感的,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周晨认为,纸质出版物不会因为电子产品的冲击而消失,因为这种冲击,反而会促成纸质书自身的探索,更加注重设计的品质和创新。而周晨作为出版英才多年来的实践与思考 ,也让我们看到了通过书籍设计提升出版综合竞争力上的无限可能性。■

猜你喜欢

江南书籍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推荐一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