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双英5号、双英6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2023-03-10余洪斌周文雨于树涛

新农民 2023年1期
关键词:荚果单株吉林省

张 英,张 伟,张 红,余洪斌,周文雨,于树涛

(1.双辽市双英种业有限公司,吉林 双辽 136400;2.双辽市水稻研究所,吉林 双辽 136400;3.辽宁省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4.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粮油安全,花生作为粮油里十分重要的作物,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榨油、直接食用以及加工成各种糖果、糕点等食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吉林省花生播种面积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十名,并且吉林省借助优异的自然环境优势,生产的花生无或较少有黄曲霉毒素污染著称,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优质生产基地,但目前推广的花生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专用型品种缺乏,一直限制产量的继续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吉林省双辽市双英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与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等多个单位进行合作,以吉林省花生品种面临的问题展开专用花生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高产油用型花生品种2个,通过多年多点种植,受到种植户的欢迎,并且通过公司自有基地的示范推广,现已成为吉林省具有高产、适应性广的花生品种,对吉林省花生品种的更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花生新品种“双英5号、6号”由吉林省双辽市双英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双英5号2021年7月12日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花生(2021)2201107;双英6号2021年10月28日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2021)220152。

1 品种介绍

1.1 双英5号

1.1.1 亲本组合

母本9658-2,父本9708-A,父母本为亚种间杂交,系谱选育而成。

1.1.2 选育经过

2010年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系选的品系9658-2作为母本,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系选的品系9708-A为父本,采用人工“套果针杂交授粉技术”进行杂交,杂交种经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真假鉴定,淘汰假杂种,获得杂交种仁33个,冬季在海南加代获得F1代种子,2011年杂种圃种植F2代,分离出5个单株材料,分别为464-1、464-2、464-3、464-4和464-5,2012年仍在杂种圃种植F3代,464-4分离选出464-4-1、464-4-2、464-4-3三个单株材料,2013~2014年种成株系,464-4-1表现优异,并在2014年海南加代一次,2015~2016年在公司内进行比较试验,品种表型为高产稳定、品质好,2017参加东北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完成品种检测和田间抗性鉴定,2018年参加东北区花生新品种登记生产试验。2019~2020年参加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公主岭),2020年完成花生转基因检测,并上报国家新品种登记。

1.1.3 特征特性

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平均生育期(播种至成熟天数)124.4天,植株特征为连续开花,株型直立,叶片为长椭圆,叶色为绿色,花色为橙黄色;荚果特征为属于普通形,表面质地较为粗糙,荚果缢缩程度弱,果嘴明显程度弱;种仁特征为种仁椭圆形,种皮无裂纹,种皮内表皮颜色浅黄,种皮颜色为红色,种子休眠性强;植株平均主茎高41.5cm,侧枝长为46.5cm,总分枝数为9.5个,单株结果数为19.4个,单株生产力20.9g,百果重167.8g,百仁重67.4g,出仁率70.9%,抗旱性强,中抗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根腐病和白绢病。

1.1.4 产量结果

2017年东北区域试验,13个试点,荚果平均公顷产量4528.5kg,子仁产量为3241.5kg,荚果与子仁分别比对照品种阜花12号增产15.31%和18.25%。

2018年东北生产试验,15个试点,荚果平均产量3931.5kg/hm2,子仁产量为2754.15kg,荚果与子仁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74%和6.94%。

1.1.5 品质性状

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油酸37.6%,亚油酸40.7%,粗蛋白24.5%,粗脂肪含量49.44%,属于油用型花生。

1.1.6 适宜区域

适宜在≧10℃有效积温2800℃的东北花生产区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春季种植。

1.2 双英6号

1.2.1 亲本组合

利用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保存的资源冀花4号为母本,母本来源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父本远杂9102,从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入,父母本为亚种间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1.2.2 选育经过

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人工“套果针杂交授粉技术”进行杂交,杂交子仁采用SSR分别标记技术进行真假鉴定,淘汰假杂交种,获得真杂交种仁35个,组合号为914,冬季在海南加代获得F1代种子,2010年杂种圃种植F2代,经分离选择出七个单株材料,2011年仍在杂种圃种植F3代,观测分离情况,在914-5株系中又分离选出914-5-1、914-5-2、914-5-3三个单株材料,2013-2014年种成F4-F5代,观察株系分离纯合情况,914-5-1株系表型优良,2014年升级到选种圃进行产量初评,2015~201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高产稳产品质好,抗性中等,2017年参加东北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完成品种检测和田间抗性鉴定,2018年参加东北区花生新品种登记生产试验。2019~2020年参加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公主岭),2020年完成花生转基因检测,并上报国家新品种登记。

1.2.3 特征特性

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平均生育期(播种至成熟天数)125.4d,植株特征为,属于连续开花品种,株型表现为直立,叶片长椭圆,叶色为深绿色,花色为黄色,荚果特征为果嘴明显程度中,表面质地为中,荚果普通形,网纹浅、缢缩程度中,种皮内表皮颜色浅黄;种仁特征为形状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种皮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强;花生植株主茎高36.4cm,侧枝长度40.1cm,总分枝数9.8个,单株结果数20.7个,单株生产力21.1g,百果重173.5g,百仁重69.9g,出仁率70.6%,抗旱褐斑病、网斑病、白绢病、高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抗旱性强。

1.2.4 产量结果

2017年东北区域试验,13个试点,荚果平均产量4424.25kg/hm2,子仁产量为3185.85kg,荚果与子仁分别比对照品种阜花12号增产13.2%和17.02%。

2018年东北生产试验,15个试点,荚果平均产量3991.35kg/hm2,子仁产量为2752.8kg,荚果与子仁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4.3%和6.88%。

1.2.5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油酸44.6%,亚油酸35.8%,粗蛋白22.2%,粗脂肪含量51.3%,属于油用型花生。

1.2.6 适宜区域

适宜在≧10℃有效积温2800℃的东北花生产区中的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春季种植。

2 配套主栽技术

2.1 选地与轮作倒茬

选择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种植,避开盐碱地、涝洼地、黏土地、重茬地种植。前茬最好使生茬,避开重茬,比较好的前茬作物为棉花、薯类等粮谷作物,与上述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种植。

2.2 播前施肥

以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效果最好,一般施用农家肥30000~45000 kg/hm2,施入施磷酸二铵225~300kg/hm2,硫酸钾120~150kg/hm2,尿素75~120kg/hm2,或播种前施入复合肥600~750kg/hm2。如果不施用农家肥可施用生态元素花生专用肥525~600kg/hm2和生物肥225~300kg/hm2。

2.3 播前准备

2.3.1 做好发芽试验

将三份凉水一份开水兑到一起,温度在30℃左右,再将提前选好的100粒花生种仁投入其中浸泡约12h,滤去水分,用温湿巾将花生种仁放在25~28℃条件下发芽,待花生出芽后,5~7d测量发芽率,以发芽率在95%以上才能做种用。

2.3.2 晒果

为确保花生荚果无病害残留,剥壳前要及时进行晒果,选择晴天,将荚果摊在泥土场上晾晒,荚果厚度不超过6cm,连续晾晒3d左右,晾晒期间将不符合种果标准的花生荚果剔除干净。

2.3.3 剥壳

播前机械剥壳恐破损率高,可用50kg温水喷施250kg荚果,再用塑料或麻袋盖起来闷10~12h,散开凉2h即可脱壳。手工剥壳在播种前拨完即可。剥壳后选择一致性好的种子进行播种。

2.3.4 拌种

防低温烂种和地下害虫,药剂为25%噻虫·咯·精甲。也可选择苗苗亲等其他药剂。

2.4 选择好播种时间

当地5日内5cm地温平均稳定12℃,对应时间吉林省南部地区一般在5月13~20日,北部地区5月15~22日。

2.5 合理密植

行距最好45~50cm,株距12~14cm双粒播或6~7cm单粒播种,若行距超过55cm最好垄上双行交错种植,即垄上大行距55cm,垄上的小行距8~12cm,花生单粒播种株距10~12cm,垄上播种2行,2种方式基本上播种33万粒/hm2以上。

2.6 田间管理

2.6.1 清棵蹲苗

苗齐后用锄头及时清除苗附近的草,子叶漏出地表,保持植株露出地面,避免过深。

2.6.2 中耕追肥

在初见果针(长约1cm)时,对应时间约在7月15~20日,在花生5cm处顺垄沟进行土壤追肥,追尿素150~190kg/hm2,生石灰75~115kg/hm2,硫酸钾75~115kg/hm2,然后中耕培土迎针,多年重茬地块,这项作业非常重要。

2.6.3 叶面喷施

为确保叶片发生脱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0.2%)+尿素(2%)+硫酸亚铁(0.2%)进行喷施,也可用50~100g钼酸铵+100g硼砂/硼酸+50~100g磷酸二氢钾,兑水750~900kg/hm2喷雾,每隔5d一次,连喷3次,喷施其他配方叶面肥杜绝使用矮壮素类药剂。

2.6.4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吉林花生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中后期,病害发生较为轻,以叶斑病、白绢病、疮痂病和荚果腐烂病居多。

叶斑病防治药剂:阿米妙收(苯甲·嘧菌酯)+吡唑戊唑醇;百泰(唑醚·代森联)+吡唑嘧菌酯;另外凯瑞、锐胜也可以,最好两种药剂兑在一起防效更佳。

荚果腐烂病防治药剂:播种时用福美双拌种,可选用50%多菌灵WP或根菌灵喷雾,成熟期施用石膏撒于结荚部位的地面上。

疮痂病防治药剂:代森联、绿亨6号、升势、万兴等。

白绢病防治药剂:播种时用苗菌亲拌种,生育期期间用25%戊唑醇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喷雾或灌根。

(2)虫害防治

吉林花生主要虫害有蛴螬(金龟子)、蓟马、棉铃虫、造桥虫、菜青虫、蚜虫、地老虎、斜纹夜蛾、象甲等。

蛴螬防治药剂:用25%噻虫·咯·精甲拌种,土壤追肥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或阿维菌素颗粒剂或地虫三尺绝拌化肥施入,生育期间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00倍灌根或喷雾。

蓟马防治药剂:晴天上午叶面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吡虫啉)或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

其他虫害防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另外,百功、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吡虫啉等。

(3)草害防除

芽前除草:选择2种以上除草剂混合应用,即防单子叶杂草,也防双子叶杂草,药剂有:异丙甲草胺(单子叶)、异松乙草胺、扑草净、异噁草松、敌草快等,播后马上喷施,5d内喷施完毕。

芽后除草:花生出苗后20d和收获前30d之内不能喷施芽后除草剂,其他时间灵活应用除草剂,选择2种以上混合应用效果更佳。生育后期大草用刀割除。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灭草松等。

2.7 及时收获

适时及早收获,防止霜冻危害。

2.7.1 收获依据

田间长相观察,当花生植株出现衰老状态时,底部叶片转为黄色,茎秆出现黄绿色;荚果状态观察,外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侧乳白色捎带黑色,种仁皮薄光滑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单株饱果率65%~75%;外界气温变化,当白天和夜晚气温降到12℃以下;品种正常年份的生育期,当品种固有生育天数达到即可采收。

2.7.2 对应收获时间

正常年份,吉林省收获时间在9月20~25日。

猜你喜欢

荚果单株吉林省
不同基因型箭筈豌豆裂荚特性研究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