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县域生态工程建设研究
——以昭平县为例
2023-03-09陆琴燕杨主泉曾凡锋何砚声黄胜银吴伯杰翟思翔李庆松
张 丹 陆琴燕 杨主泉 曾凡锋 何砚声 黄胜银 吴伯杰 翟思翔 李庆松
1.贺州市昭平生态环境监测站 广西贺州 546800;2.贺州学院 广西贺州 546800
1 县域绿色低碳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1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随着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地方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现阶段,我们既要发展社会经济,还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民生谋福祉,通过生态文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1.2 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县域经济作为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县城,乡镇作为纽带连接着县城与农村,形成基于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依靠粗放式的管理促进经济增长,这种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发展方式亟待改善。通过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与应用,将“三高一低”企业转换为高效、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既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又对县域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1.3 助力全民道德素质提高
近些年,绿色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参与到环境治理的思想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熟知。在当前全社会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得到整体提高。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人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外化,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也是全民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3]。
2 昭平县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昭平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桂江中游,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全县土地面积3273km2,辖9 个镇、3 个乡,总人口33 万人。昭平县生态环境良好,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平县境内,是广西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保护区总面积143.4km2,森林覆盖率达到98.21%。
2.1 昭平县生态工程建设成效
2.1.1 制度方面
“十三五”期间,昭平县始终推行绿色低碳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持续加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力度。自列入享受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共累计获得上级生态转移资金6 亿元。昭平县政府结合各部门职责和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和细化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强化环境保护属地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责任与担当,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2.1.2 生态方面
昭平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实现县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2019 年,昭平县获得了自治区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还荣获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16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
2.1.3 旅游方面
昭平县坚持共建共享,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项目,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庄、森林探险等项目,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围绕“打造旅游百亿元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编制了《昭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完善年度机关绩效考评机制。2021 年黄姚古镇景区获得5A 级景区命名。
2.2 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2.2.1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空间较大
(1)水环境治理:全县境内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屯数量偏少,排污管网不完善,现有排水系统合流制改造难度大,且存在饮用水源地整治、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环境监管与环境应急设施不足等问题。
(2)大气环境治理:辖区内部分企业对VOCs 污染防治意识淡漠,综合治理能力不足,部分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烟尘等废气治理仍待加强。
(3)土壤修复:历史遗留的矿山污染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五将镇平水村历史遗留矿山周边受污染农田治理与修复项目和历史遗留矿区(原金竹洲矿区)等项目由于资金缺口较大,推进慢,未达预期效果。
(4)人居环境治理:部分农户养殖场选址不够科学,养殖方式比较粗放,环境治理投入资金不足,畜禽散养污染防控压力较大。
2.2.2 生态管理保障机制仍需完善
目前昭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致力建成“国土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模式绿色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方式低碳节约、生态制度完善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但缺乏有效的生态管理保障机制,国土空间管制、生态修复、生态补偿、自然资源管控等方面尚未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尚未形成,生态核算制度、生态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仍缺乏相应保障制度;生态破坏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城乡投入不均衡,跨区域或跨流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处理等问题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3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县域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3.1 以绿色低碳理念推进县域环境治理现代化
3.1.1 水环境治理
昭平县始终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优先保护饮用水安全,加强水环境精准化治理,开展了以“流域排污清查整顿、工业企业减排减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环境全面洁化”为主要内容的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快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立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科学灌溉和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
3.1.2 大气环境治理
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源头治理,推动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创建区域空气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气污染减排工程,持续推进工业大气污染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加快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严控城镇建筑施工扬尘污染,严厉查处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3.1.3 土壤修复
解决县域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管理档案和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制度。推进社会源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污染排查整治,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加快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布局,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抓好农用地污染防控,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治理与修复,保证土壤的生产功能和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对安全利用类耕地,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3.1.4 人居环境治理
(1)减少噪声污染。在城市建设中按照用地功能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声环境功能区管理要求,划定噪声污染防控区域。城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商贸区各类小型加工、小型机械、小型作坊等运营,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扩音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限制或设立禁止高噪声重型机动车辆进入城市路线及时间;控制工程施工噪声污染,严禁午间、夜间居室装修作业,严控建筑施工工地夜间施工,对建筑施工噪声实时监控。
(2)做好固废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重点是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处置,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善固体废物的利用与处置体系并做好监督管理。针对生活垃圾完善收集、转运、处理各环节,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加快传统工业企业升级转型,向循环经济转化,提高循环使用率。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整治;危险废物须办理经营许可、转移审批等手续;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控,强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
3.2 完善县域生态管理保障机制
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小组,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县直各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绿色转型创新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工,积极落实工作要求[4]。建立绿色转型创新经济发展工作规范,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工作,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建立监督检查主查协查工作责任制度,促进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将绿色转型创新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实行年度考核制度,确保绿色经济创新转型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生态工程建设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昭平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昭平县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县域生态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