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导电墨水在电子印刷线路板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2023-03-09霍振美
霍振美
烟台市市级机关服务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1
引言
电子印刷线路板(PCB)是市面常见封装基板,由金属线路层与有机绝缘层构成,绝缘层多使用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有机树脂材料为黏合剂,线路层是铜箔高温层压制成。该板具有易于加工、价格低廉的优点,是电子工业核心部件之一,多用于手机、计算器、电子手表、大型计算机中。而PCB性能质量在于制作导电图形工艺,从丝网印刷到激光打印、喷墨打印,纳米铜导电墨水的使用愈发成熟,配合新型打印技术,不仅可缩短工艺时间,节省原料,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制备合格的电子印刷线路板。
1 纳米金属颗粒墨水的选择
导电墨水中高导电填料是提高导电能力的重点,决定了PCB的导电性,常用高导电填料有纳米金属颗粒、碳材料、聚合物等。导电墨水也根据填料选择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即碳材料导电墨水、纳米金属导电墨水、高分子聚合物导电墨水。现阶段,常用纳米铜导电墨水,以铜颗粒为导电填料,添加各种助剂,改善线路打印性能,导电性能优异、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能高、比表面积大,相比块状金属材料,有效降低熔点,有助于打印图案及线路处理[1]。纳米铜颗粒粒径越小,熔点越低,尺寸<100nm时,熔点明显降低,尺寸为10nm时,较低温度下纳米铜颗粒会熔化。例如,柔性电子器件要求在柔性基底上制作电路,电路打印烧结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将损坏基底,使用纳米铜颗粒,能够扩大选择打印基底的范围,为未来制造新型电子器件提供可能。导电填料选用纳米金属颗粒时,重点在于其导电性,有金(σ=4.42×107Ω-1·m-1)、银(σ=6.7×107Ω-1·m-1)、铝(σ=3.78×107Ω-1·m-1)、铜(σ=5.96×107Ω-1·m-1),性能优异,为理想的填料[2]。其中,铝导电墨水稳定性不足,未能大规模应用;银导电墨水导电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且纳米银分散型好,为常用导电墨水;金导电墨水抗氧化强、化学性质稳定,却由于价格昂贵,仅用于高精度集成电路特定器件位置;铜导电性能好,相比金银金属价格低,适合商业化推广。
2 纳米铜导电墨水的制备
2.1 物理法
纳米铜颗粒制备方法中,物理方法是利用激光烧蚀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分散法等物理技术手段,获得纳米铜颗粒,原理简单,过程简易,对生产机械却存在较高要求,能耗过大,难以精准控制纳米铜颗粒尺寸。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指真空条件下,使用物理方式将液体或固体材料表面气化为气态分子、原子,通过低压气体后,沉积于基体表面,形成功能特殊的薄膜技术[3]。该技术能够沉积合金膜、金属膜、化合物、聚合物膜、半导体、陶瓷等,结合纳米铜导电墨水,无须添加分散剂,即可获得粒径较小、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铜颗粒。
激光烧蚀法是使用激光加热蒸发方式,熔化金属维持较高温度,惰性条件下,以激光为热源,蒸发固体金属表面,原子与气体不断碰撞冷凝,进而饱和凝聚,制备超微粉。
物理分散法是指使用超声波冲击波粉碎分散固体。例如,可使用振动球磨机制备分布粒度符合幂函数规律的铜粉。
2.2 化学法
纳米铜颗粒化学制备方法,是前驱体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分子、原子堆积成纳米尺寸材料,包括电化学还原法、氧化还原法、微乳液法。
化学还原法是在溶液中进行墨水制备,利用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添加剂、还原剂浓度可控制纳米颗粒合成形貌与尺寸[4]。还原剂有葡萄糖、硼氢化物、水合肼等。例如,还原剂使用硼氢化钾、保护剂为月桂酸,采取还原法还原银氨络合物能够获得纳米银颗粒,粒径平均17nm,分散于乙基纤维素、松油醇等载体溶剂内,能够制备出导电银浆。
多元醇法,由于多元醇沸点高,拥有良好水溶性,能够避免胶体团聚,使用多元醇溶剂和还原剂液相合成,可制备纳米铜颗粒。具体制备中,选用分散剂PVP,分散至二甘醇内,亚磷酸钠水化合物为还原剂,进行混合加热,提高温度至140℃后,添加无水硫酸铜氧化剂,反应1h再分离纯化[5]。清洗甲醇后放入预混合溶液内,可获得20%固体量的导电铜墨,纳米铜粒子抗氧化性与稳定性良好。
化学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反应过程便于控制,能够获得小尺寸颗粒,却存在生产效率低,纳米颗粒团聚及氧化问题严重,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并且,设备昂贵,工业前景较为广泛,尽管制备纳米颗粒技术较为成熟,仍需对其进一步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2.3 混合法
金属氧化物具有不导电或电阻率高的特点,纳米铜颗粒被氧化后,会降低印刷涂层导电性,主要是纳米颗粒堆积的导电层孔隙较多,降低导电性,必须降低涂层固化成膜孔隙率,提高导电性能。例如,混合铜墨导电墨水,PVP为稳定剂、二甘醇为溶剂,纳米铜颗粒分散其中,添加Cu(NO3)2·3H2O大气、室温条件下对涂层闪灯烧结,烧结中还原先驱体为CuO与Cu,可降低导电层孔隙率,电阻率是27.3μΩ·cm。该方法将无颗粒与颗粒型金属导电墨水结合,有效解决无颗粒墨水固体含量低,颗粒型墨水孔隙率高的问题,为纳米铜导电墨水制备提供新思路。
3 PCB的制备工艺
3.1 喷墨打印
导电墨水打印为线路后,烧结后处理可形成导电通路,对导电性优劣具有决定性作用。纳米铜墨水打印成图案,进行烧结处理后,纳米颗粒与颗粒间存在1nm绝缘膜,构成电子隧道结,印制线路两端施加电压,经过隧道效应,电子能够穿越绝缘层迁移在导体间,进而生成导电通路。铜线路电阻较低,性能稳定,为常用导电材料,喷墨打印纳米铜墨水中,却存在纳米铜颗粒易氧化问题,制备纳米铜墨水需要包裹处理,打印完成后迅速烧结,方能避免氧化,多利用光子烧结设备进行烧结。除纳米铜墨水直接打印制作导电线路外,还可喷墨打印,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在PI-Cu膜上打印图案化阻蚀层,经过简单去胶、蚀刻即可快速制备铜线路,能够焊接元器件与芯片。二是加成法,基底先打印图案化催化剂,利用化学方式在催化剂部位沉积铜,获得铜线路,表面较为粗糙,附着力与致密性略差。
图1 铜线路
3.2 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利用高密度激光束能量汽化材料,得到所需线路,能够解决喷墨打印喷头易堵塞的问题,加上激光束能量高,能够直接利用激光能量,打印材料的同时将其烧结[6]。激光刻蚀生产迅速、灵活、简洁,无须掩膜板,对生产小批量PCB和柔性PCB优势较大。例如,激光照射表面涂抹ACD胶体的玻纤环氧树脂,能够还原纳米银离子,将其嵌入基板为活化中心,催化化学镀铜。为提高激光刻蚀质量与速率,可预热加工材料,增加材料表面粗糙性,涂抹吸光物质,增加材料吸收激光率,进而达到良好打印效果。
3.3 热烧结
导电墨水打印为线路后,对于印制线路需要后处理,蒸发溶剂,纳米铜熔化互相接触生成导电通路[7]。合成纳米铜颗粒中,由于会加入保护剂,使得铜颗粒表面包覆保护膜增加抗氧化性,却会降低导电线路导电性,应做好后处理工作,去除包覆剂。常用方法包括强光烧结、微波辐射、加热烧结、等离子烧结、化学烧结等,需根据不同打印基底,选择不同烧结方式,避免破坏基底,提高烧结效率。
3.3.1 烧结。该方法是加热印刷图案,挥发墨水溶剂,将导电颗粒紧密连接生成导电通路,通常在高温300℃以上,方能完全挥发墨水有机物,无法用于柔性基底。
3.3.2 强光烧结。该方法用于纳米金属颗粒导电墨水,类似于加热烧结,使用强光照射图案,金属颗粒可吸收光束,加热自身,逐渐挥发墨水溶剂,实现烧结。强光可调整照射范围,能够减少热效应面积,有效调整位置,对于塑料电子与局部加热更具优势。
3.3.3 微波辐射。该方法利用微波辐射印刷图案烧结,为新型烧结方式,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渗入深度却较浅,2.45GHz下,渗入Au、Cu、Ag深度仅1.3~1.6μm。
3.3.4 等离子烧结。该方法是暴露印刷图案在电子回旋加速共振与低压Ar等离子中实现,对基底损害低、烧结速度快,成本却较高。
3.3.5 化学烧结。该方法为室温下聚合和烧结纳米铜颗粒的方法。当纳米颗粒接触带负电聚合物电解质后,能够自发聚积,即便室温条件也能烧结。研究人员发现,PDAC聚合物与带正电聚合物电解质添加至带负电、分散的纳米铜粒子中,降低电势至零电荷,纳米铜颗粒将迅速聚合。因此,将纳米铜导电墨水打印导电线路后,滴加PDAC溶液会瞬间烧结,证明基板上涂抹PDAC的导电线路能够在室温下烧结,为纸上与热敏材料打印导电图案提供新方案。
新型烧结方式相比热烧结更具潜力与优势,等离子、光子、化学烧结方式有效提高了烧结质量与效率,对基底要求较低,工业前景广阔。
4 结束语
印刷电子作为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器件新型制造技术,使用功能性导电墨水,直接在基底上印刷导电线路,具有投资小、生产设备简单的优点,能够批量化、大规模生产。为此,电子印刷线路板制备中,应合理应用纳米铜导电墨水,根据基底材料,选择恰当印刷工艺与烧结工艺,从而降低导电线路印刷成本,提高印刷效率,推动印刷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